吴弦
【摘要】色彩是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基础之一,采取适当的方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捕捉色彩的能力。点彩砂纸画不仅形式新颖、操作简单,同时还可以结合印象派中的绘画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述砂纸点彩画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和绘画技能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色彩 印象派 砂纸点彩画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表现一直是训练的重点,但往往学生的色彩表现受固有色彩观念的影响十分明显。他们会固执地认为花是红色的、树叶是绿色的、天是蓝色的,这种色彩观念与表现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画面色彩美感的表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色彩的冷暖、明暗,形成对色彩的综合、提炼、概括与表达的能力是色彩教学的难点。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缺乏创作经验,以及对表现对象理性分析的能力这一现象,笔者认为砂纸点彩画以其便捷的创作方式、亮丽的色彩效果在色彩教学中极具优势,使学生既能获得点彩的乐趣,提升审美趣味,又能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形成自我对色彩的“感悟”。
一、砂纸点彩画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的优势
(一)形式新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一、二年级学生的色彩表现技法主要是平涂中的一些变化,针对三年级学生,色彩的明度、纯度,以及受光源引起的冷暖色都是应掌握的内容,平涂的技法对他们来说显得过于单调。点彩学习不但可以丰富表现技法,同时也可以增添游戏的趣味性,在色点的不断并置、重叠、混加中感受新技法的奇趣与魅力,理解同类色、互补色对画面的影响。创作内容形式多样,学生既可以揣摩名画、加深理解,又可以发挥想象、自由构想,还可进行写生训练,培养观察能力。
(二)操作简便,不仅能被大部分学生掌握,而且色彩变化多样,富有魅力
在三年级《点彩游戏》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点”出画面的创作形式很感兴趣,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既能快速掌握点彩方法,又能在画纸上展现预期的效果就成了教学难点。学生能用于点彩的常用工具有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其中水彩笔的色彩层次单薄,色点重叠的效果不佳;水粉颜料使用烦琐耗时,常常因为课堂时间过短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且可以反复叠加,加之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一般选择黑色或较深的砂纸作为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将这二者结合能达到色彩绚丽且笔触厚重的效果。
二、砂纸点彩画教学的实施及开展
在教学中,学生因为首次接触砂纸点彩画会沉醉于这一新奇的绘画形式而忽略了色彩层次的表现,导致有的画面中的点杂乱无章,毫无色彩美感,有的点排列均匀无重点。无论何种形式、工具,色彩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创作中学会思考,发挥知觉的感受作用,形成色彩感觉并能表现出来,因此点的方法和创作步骤是教学的重点。此外,针对中年段课堂教学缺乏美术鉴赏的现象,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大师的画作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理解点彩的原理,而且对其在色彩的感受及分析的能力上也有一定帮助,对后续的自我创作影响很深。
(一)追寻大师,体味光影
点彩画法是19世纪后期印象派画家在长期的写生与实践中发现的油彩画法,通过色彩分离的方式加以表现,利用色彩的层层叠加,形成色彩斑斓和迷离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时可以将印象派与其后期的点彩画法相结合,即强调物体在自然环境下色彩的微妙变化,又注意色点的科学排列。
1.以“点”传情
对比修拉的《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与凡·高的《星月夜》两幅作品,仔细观察会发现前者画面中的点呈细小的圆形,分布均匀且色彩过渡自然;而后者的点呈现为棱角分明的长方形点,按照波浪状的螺旋形排列。学生明显感受到前者的画面平和惬意,后者波澜起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笔触的点及点的排列方式会影响人的视觉感受,进而让学生想象并体会画家作画时的心理及想表现的情感,理解繪画并不只是技巧的炫耀,更是内心情感的抒发及个性的体现。由此及彼,学生知晓自己在创作前就要给绘画内容设定一个主题,根据主题选择合理的构图,而不是单一地对教师范画的临摹或是程式化的练习。
2.以“色”达意
除了点的形状及排列方式外,教师还可以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借鉴色彩的运用,帮助学生设定画面的色彩感,在观察、感受、联想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色彩分离。在一些学生的画中,天空除了太阳与白云,就是一片蓝色,而在教学中就要打破对于天空的概念性理解,将真实的天空与莫奈的《日出·印象》对比,找出画面中有因为雾气而产生的淡紫色、有日出渲染出的柠檬黄、橙色、浅粉色等。可以表现看不见的风,摸不着的气,可以画天空的灿烂和深邃,也可以画低云压头的伸手可及,学习借鉴如何把天空画出物来,使天空不“空”不“板”。
如果是写生形式的创作,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色彩除了原有的固有色还会有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如看到一棵绿树,能感觉出其色彩有冷有暖、有深有浅,甚至绿中透红。
(二)深思熟虑,构想主题
和普通的绘画不同,砂纸的粗糙及点的方式决定了绘画的内容在外形上不能过于细致的描绘,作品形象的表达都有一定的自由性。在题材的选择上应选择一些适合点彩表现的事物,形象而不过于精细或烦琐,如流动的水、五彩的花、繁密的树、造型不一的建筑等。对其进行写生再创作,将眼前的静物甚至人物进行夸张变形,使画面既有印象派的大气也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同时也兼顾构图及造型的训练。
(三)研习技巧,理性安排
1.点的力度及形状
在课堂练习中常有学生忽略点的力度使画面效果不佳,针对砂纸这一特殊纸材,教师需先教会学生掌握点的力度,需比在普通的纸上稍用劲,并非直上直下的点一下即可,如果下笔力度较轻会使色彩毫无分量,形不成厚重的笔触感。笔的起落需用力一致,利用与砂纸的摩擦形成偏方形的点,或是力量分配为“头重脚轻”近似流星般的点,但切忌将点画成线甚至涂成面,失去点的韵味。
2.点的排列方式与疏密
在结构的安排上要打破空、散、乱的毛病,通过有意义的内容组织,形成画面的前后、主次、疏密等关系。在点的运用中,形成一种流动的走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凡·高的若干作品,学生观察到《星月夜》中点的排列是按照波浪起伏的螺旋状,在其《自画像》作品中的笔触则是脸部呈直线放射状,背景呈圆形排列。而在静物点彩画中可沿静物边缘顺序排列,结合最基本的横线点、竖线点、斜线点等,多种走势的点的组合带给画面丰富的层次感,传达出画面的意境。
3.点的顺序及叠加方法
在绘画中学生常因忽略了不同色点先后叠加的顺序,而达不到预想效果,使色彩泛灰变脏失去原本鲜亮厚重的笔触特点。点彩画是在色点的不断并置、叠加与混合中最终形成色彩的效果,上色方式是逐步呈现,应做到从整体到局部,定好主色调先深后浅。
如对一幅铺有紫色桌布的静物进行写生再创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分析物品的色彩,理解光线对色彩的影响,后定好每一件物品在画面中的位置,用深色虚线点出大概轮廓。以苹果为例,先用较深的红色点出底色注意留出空隙后,选用较浅的红色从光线亮的部位点起,暗部用深色点空隙中穿插并置些浅色红点,点时需注意疏密,如希望展现亮丽效果的地方可点密集些,或是叠加一些更浅的颜色。最后为增强画面效果可在光线最浅的地方叠加上黄色,在暗部点出紫色,即为周围紫色桌布的环境色效果。在背景的处理上可以不必写实,根据前景选择相对的颜色或是添加合适的花纹,处理为平面的装饰效果,另外,物体的边缘不点,留出砂纸的黑色底子会更凸显色彩的鮮亮。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点彩砂纸画与粉印版画、水粉画、油画棒或水彩笔画等一样都是色彩教学的一种方式。同时也都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几者间的教学应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使色彩教学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美术教学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在传授技能技巧的同时注意教学的方法,保护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感受真实的大自然,切实领会到光对色彩的影响;还可让学生走进博物馆,体会历史的积淀带给心灵的震撼,切不可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从而失去了教育的意义。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斑斓的色彩而更加美丽,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对色彩的探求,希望学生们能如同追逐光影的印象派大师一样感受到色彩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