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任泽垒
摘 要:近年来,受高职院校扩招和学生生源地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差异逐渐增大[1],由此引发了一些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高职生对班级事务的自主参与成分逐渐被忽略,高职生在班级整体意识、集体归属感、价值观、人际关系、班级角色定位等影响班级班风学风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表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规范班级管理、协调人际关系、帮助班级成员养成有利于班风学风建设的自我管理意识能够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自我管理
一、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现状调查
(一)调查工具
结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特点,编制《高职生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了解高职生的班级整体意识、集体归属感、班风学风、高职生的价值观、人际关系、对班集体的期望、班级卫生情况、班级院校开展的集体活动、班级管理角色定位等涉及高职班级管理方面有代表性和针对性问题的主要内容。
(二)调查对象
本次摸底调查研究抽样选取了内蒙古包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在校高职生共计76人,即本课题研究的实验班614434班和对照班614435班的全体学生。76份问卷于班会课统一发放,限时十分钟,最终收回问卷7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76份,无效问卷2份,问卷有效率为97.37%。
(三)调查结果统计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集体归属感、班级班风学风建设、班级管理角色定位意识、集体活动参与情况、班级环境卫生建设意识和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情况比较统计如图1:
二、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高职院校班级工作重心为在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级正式组织为框架的层级体系下,建设班级的管理组织,培养班主任得力的班干部和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等;班级的人文特征强调继续增强高職生高度集中统一的集体意识。班主任布置了班级任务后,希望听到全体班级成员服从的声音,高职生需要俯首听从班主任的发号施令,判断一个班是否稳定的标准也以学生是否听话为基本依据。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班级的发展就表现为控制主义色彩的层级化管理,严重忽略了学生对班级事务的自主参与成分[1]。于是,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出现了以下几种弊端:
(一)班级凝聚力不强
目前高职院校有不少班级的成员缺乏明确的班级共同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所共同付出的一定程度的努力;多数处于被管理、服从管理地位的高职生,由于班级主人翁责任感和自主管理意识不强,使班级群体呈现分裂状态;班级成员的集体归属感的缺乏,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2]。此外,由于多数同学所处班级地位的差异,也不利于班级成员养成民主、平等待人的习惯。
(二)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且目的功利化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很多集体活动流于形式,并且一些活动的评奖机制缺乏公平公开性,于是很多高职生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加之多数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考核与集体活动的参加率直接挂钩,使高职生的参与目的趋于功利化。
(三)班级管理者与学生沟通不充分
多数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者肩负着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的双重任务,所以,有些班级管理者因自身不堪工作重负而疏忽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严重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难以满足学生个体渴望与班主任老师倾诉沟通的愿望,逐渐导致其对学校和班集体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自我封闭,自暴自弃,导致班级管理问题日趋严重。[3]。
(四)强化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策略不多
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自控自律能力不强,课堂请假、旷课、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者如不及时纠正,就会造成班风学风不正的局面,以致班级课堂氛围越来越糟,班级成员的不良行为互相影响,班风恶性循环,最终难于管理。
(五)班委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不高
高职生在入学初始只是根据对班级成员的表面印象和彼此亲疏关系推举的班委成员没有经过班级管理实践的考验,班委的班级管理水平不定性较强;如果班委成员自身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很强,对班级管理的经验也不是很足,自我管理和管理班级的水平都不高,自我修养不到位,就很难在班级班风学风建设中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加上班主任对班委会成员过多的控制,班干部也很难发挥自主管理班级的带头作用,从而导致班级管理问题不断[4]。
对此次调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多数高职生有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意愿;部分高职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基础;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高职生还不具备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建军:高职新生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大学教育 2013,9:153-154.
[2]李娜:高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8:150-152.
[3]葛彬: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提高职校班级管理效能[J].中国校外教育2013,10:134-137.
[4]甄里:职业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资源建设2012,1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