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佳敏
摘 要: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党中央要求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在“六稳”基础上又提出“六保”的新任务,核心就是要保就业兜住民生的底线。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点,在疫情与复杂就业形势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学有所用的就业目标成为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作为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主体,需积极面对,化危为机,寻找出适应特殊时期大学生就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疫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报告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就业就像一座桥联结在国家经济趋势和千万个家庭之间,构成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六稳”和“六保”工作要求中,就业均位于首位,也充分体现出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在逐年递增,导致毕业生求职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因疫情影响,企业复工率、招聘方式等都较往年有所变化,也使得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在疫情影响下,如何突出重围,有效促进就业,给高校就业指导和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高校作为就业管理工作的主体,需化被动为主动,结合专业和学生特点,强化就业管理与指导工作,提升疫情期间就业服务水平,突围“最难就业季”。
一、“最难就业季”难在哪里?
(一)疫情导致企业用工数量缩减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又恰逢春节假期,对企业产生了较大冲击,尤其是餐饮、娱乐、交通、文旅、教育培训等行业。企业为减少疫情冲击带来的损失,多采取裁员降薪策略减少支出。对应届毕业生来说,社会提供岗位数减少无形之中就提高了选拔标准,增加了就业难度。
结合专业与就业渠道分析,我院共有4个本科专业,分别是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参考往年就业数据,约有65%的毕业生在小微企业就业,其中数学类专业前往教育培训机构就业的占比高达20%,疫情影响到线下教育行业,同样也给数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困难。
(二)疫情导致招聘方式改变
在以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春秋两季的线下招聘往往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式,通过连续举办现场大型就业双选会或针对某专业的就业促进会广泛促进毕业生就业,同时由于往年学生都在校内,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求职惰性。
但疫情期间,因防疫工作要求,无法进行传统的大型线下招聘会,只能以线上的方式进行招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参与度,联络企业减少,为学生提供的可选岗位也就有所减少,同时我院学生中有部分因设备无法满足线上考试需要,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三)疫情导致国家类就业考试延期
受疫情影响,国家推迟了公务员面试、各省的公务员考试、“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等考试的时间,且疫情一直处于波动状态,这些考试随时可能根据疫情情况有所变动。
大部分往年已经开始的银行招聘、事业单位招聘虽然已发布考试公告,但相关笔试工作还未进行,使大部分计划参加国家各类就业考试的毕业生未能就业。
(四)疫情导致人员流动受限
因疫情防控要求,需减少人员聚集,《高等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第五章明确要求:“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导致部分返校学生无法频繁外出参加面试。
二、“最难就业季”学院就业现状
(一)就业率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
受经济下行影响,和疫情限制,学院同比就业率有所下降,尽管从各级政府、学校、学院都出台积极措施和线上招聘平台,但就业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二)毕业生主动就业积极性有待加强
目前学生就业存在“班主任叮嘱、辅导员跟踪、院领导督促”的现象,但毕业生就业意愿和积极性却普遍有待加强。学生就业意向主要集中于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考,有部分学生还准备二战考研,这些因素无形之中都影响了当下学院的总体就业。
三、“最难就业季”如何突围?
要突围“最难就业季”,就要认清形势,不等不拖,稳妥有序推进毕业生就业,不断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能力,帮助学生在思想上突围、规则上突围、行业上突围。
(一)思想上突围
疫情期间,因封闭式管理和不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缺失,学生容易受到负面情绪干扰,放大求职失败带来的挫败,主要表现为消极求职。学院领导发现了这一问题,重点分析研判,多管齐下帮助学生在思想上突围,拆掉思维里的墙。
1.强化工作调度,引导学生积极就业。制定《XX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计划书》,层层分解任务,结合校园疫情防控进展情况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学院领导主要负责,各班班主任根本负责制度,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加强校院信息传递,及时掌握就业动态,加强全校就业管理工作协同性。
通过网格化手段了解2020届毕业生就业进展,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面临困难和相关需求,对就业困难进行细分,对缺乏面试技巧、临考紧张等能在短时间取得快速进步的采取统一备考指导;对建档立卡学生单独建立台账,分析研判学生具体求职困难,点对点推送符合其条件的就业岗位。
2.做好教育引导,鼓励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疫情防控期间各领域优秀工作者拼搏奋战的典型案例,鼓励毕业生,尤其南疆四地州学生将专业特长、自身发展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二)规则上突围
面对疫情带来的招聘形式变化,学院采取“精准推送和互联网+”的方式,构建智慧就业平台,点对点推送,适应疫情期间就业工作新需求。
1.优化网络招聘,多平台推送岗位信息。积极开拓就业资源,为毕业生推送“空中宣讲会”,利用就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人社厅网站等多种网络招聘平台,组织毕业生积极参与各类招聘活动。构建起 “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 三位一体的线下線上无缝衔接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为毕业生提供 “不见面” 的全天候就业服务。对推送的招聘信息精准拆分,将符合本学院专业的岗位有选择性地推送给毕业班班主任,并由班长协助班主任筛选出符合企业期望的学生,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投递简历。
2.实行动态管理,全心精准帮扶。充分发挥地缘优势,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湖北籍毕业生群体,分别建立就业工作台帐,实行分类帮扶,动态管理。就建档立卡和湖北籍学生实现求职创业补贴全覆盖,对就业难度较大的毕业生开展精准帮扶。跟踪关注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援助等针对性的帮扶。
3.开展三个一,多方联动稳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周一报”,要求班主任针对本班各类学生一周上报一次就业信息,做到动态掌握;“一周一会”,一周与毕业班班主任、班长开展一次腾讯视频线上会议,沟通本周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一周一推”,目前已经通过主管教学副院长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将每周与企业开展毕业生简历集体投递推送工作。
虽然毕业生已经离校,但就业服务工作不会止步,下一步学院将充分挖掘就业机会,合理利用各类资源,调动学院领导、班主任的社会面力量,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将育人工作与就业指导贯穿教学全过程,夯实责任,稳步推进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岳昌君.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影响[N].中国青年报,2020-03-09(8).
[2] 程杰.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20(Z2):40-42.
[3] 李茂平,陈瑜.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路径探究:基于浙江省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0-13.
[4] 刘芳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学校健康管理的启示[N].中国体育报,2020-0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