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高年级学生一起做小课题研究

2020-10-09 11:24许淑一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高年级

许淑一

【摘要】高年级学生的课题研究重在真思考、真投入、真研究,重视课题汇报后的答辩活动,它是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有效平台,同时也是开启新一轮深入研究的助推器。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获得研究的资料与证据,促进学生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激发学生从被动研究迈向主动研究的意识。

【关键词】高年级 小课题研究 综合与实践

继《带领低年级学生做课题研究》《指导中年级学生做课题研究》之后,学生进入高年级,他们完成的课题研究内容依然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如课内的长方体截面的研究,课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发展变化),必做与选做相结合(每学期必做课题两个,选做课程一至两个)。笔者的角色由引导者、组织者为主向合作者为主转变。通过两年的实践,笔者感受到:高年级学生的课题研究重在真思考、真投入、真研究,激发学生从被动研究迈向主动研究的意识。

下面笔者以一个“人物研究”的课题为例,来谈谈和高年级学生一起做研究的收获与体会。

附小每年度都有一个致敬榜样的主题课程研究,在六年级时我们研究朱自清先生。本次的研究定位在用课题研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了解朱自清本人或朱自清作品。

笔者先于学生做了一些功课,就选题而言,想到三个切入点:(1)可以先了解朱自清生平,而后对其生平进行输出,这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进而进行再研究。(2)朱自清一生有多少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哪些文体?数量分别是多少?(3)朱自清的作品中哪些广为流传?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笔者抛出问题之后,学生展开讨论,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选题,选题很是丰富:

1.朱自清作品的影响力。

2.朱自清的朋友圈。

3.朱自清游踪。

4.朱自清作品不同时期的风格。

5.朱自清的家庭与其作品有什么关系。

6.通过他人写朱自清,了解朱自清的品格。

7.通過朱自清的作品研究朱自清的内心喜好。

8.朱自清一生的生活质量如何。

9.朱自清哪个年龄段的作品最多。

10.朱自清对社会有哪些贡献。

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题,并自由结组,选出组长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教师沟通,当然更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获得自己研究的资料与证据。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在低年级种下的研究意识,在中年级积累到的研究方法,到高年级都发挥了作用,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很快。

一个月后,笔者开始组织学生汇报答辩,答辩活动是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的有效平台,同时也是开启新一轮深入研究的助推器。在高年级我们将答辩的环节放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下面选取三个答辩案例,呈现学生的思考。

案例1:《重走朱自清先生走过的路》

研究的问题:把朱自清从出生以来去过的所有地方,以当时的交通工具看他的出行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师:你们怎么确定从北京到天津的时间?

生:我们查从北京到天津要多长时间,朱自清的文献中找不到相关线索,但找到了同时期鲁迅有从北京永定门站到天津西站的记录,是185分钟。

师:朱自清从北京到西南联大,是和学生一起走还是乘坐了其他交通工具?

生:我们没有查到文献的记载,因为组里有同学姥姥当时已在清华,就请姥姥帮助了解其他人当时的情况,确认他没有走路去西南联大。

师:你们怎么确定,朱自清是从上海去的伦敦?

生:有两个理由:一是当时轮船能到国外的航线有两条,一条是上海到伦敦,一条是上海到俄罗斯。二是我们查到一篇文献,王子云《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这篇文献的作者是与朱自清同船到伦敦的,共42天。

师:这么久,他们怎么不坐飞机?

生:第一,朱自清去世两年后,中国的民航公司才建立。第二,飞机在当时是很昂贵的交通工具,一般人坐不起。

生(补充):我是研究朱自清一生物质生活如何的,通过我的研究可以知道,他一生并不富裕,他应该不会去坐飞机的。

师:你们怎么确定欧洲五国的路线?

生:这个确实没有查到先后顺序,但我们通过文献知道,他是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游遍五国,这样,我们就按地理位置进行了一个最优化的设计。比如有火车有船的,我们选了船,主要原因是,乘船可以有大段时间做事情,而那时的火车总是一站一站停,中间会下来换车,这样不利于朱自清做事情,而且火车比轮船要贵。

师: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他这一生去的地方,用在路上的时间总共是两年多,是吗?

生:是的,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是靠推测,比如北京到长沙、到昆明,不是走着去,而是乘火车。

师:如果你们的研究能把现在再走这些路用我们目前的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和朱自清所花的时间有个对比就更好了。

生:确实。

这个答辩持续了40分钟,明显感受到学生认真地做了研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读了大量文献。能做出这样的研究,一是选题的切入点好;二是肯下功夫钻研,想办法寻找证据;三是有结构化的思维,围绕一个主旨目标,结构脉络层层深入,通过研究假设与合情推理,呈现出大家看得见中的看不见。

案例2:用现在的交通工具走朱自清走过的路

答辩环节聚焦几个问题:1.汇报呈现了朱自清在国内走过的城市,但缺少了北京到上海,实际是有的;2.查阅的火车票里有动车又有卧铺是怎么回事?3.乘坐汽车,车速为什么限定到70千米/时呢?算花费的时候加入高速费吗?4. 开车用时和飞机用时的算法不一样,汇报中把飞机转机的时间算入总时间,而把高速连开四个小时需要休息的时间没有加上。5.汇报时逻辑不够清晰,到底是想最省时间还是最省钱,二者没有区分好。

生:我们知道朱自清是1932年第一次出国,1932年以前在国内的足迹我们算了,之后的没有计算;动车和卧铺这件事情,是我们的问题,没有归类好;车速的限定是因为,我们查百度地图,发现有些地方没有高速,这样车速会慢下来,就取了一个平均值。

很多时候,能说清楚的事情定是想明白了。答辩活动会促进学生想明白自己要表达什么,比如案例2,其实就是把自己的研究每一步的标准是什么讲清楚。比如,我们汇总的是1932年以前在国内的足迹,这些足迹的出处是《朱自清传》还是直接借鉴了案例1的结果。第二个标准是交通工具的不同,以时间来衡量,这个时间客观存在的都算,主观上能解决的不算。如果以省钱为标准,可能汽车就不走高速,省高速费,火车也选最便宜的票价,飞机选有折扣的时间段来买。答辩后这个组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研究。

案例3:朱自清的朋友圈

答辩环节聚焦了三个主要问题:1.研究的结论与研究的过程不符。结论说朱自清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交到这些朋友,但研究过程并没有提供相关支持。

2.确定的朱自清的好朋友有五个人,是怎么确定下来的?是逐步筛选还是别的什么办法?

3.汇报中,有几个硬伤,比如和鲁迅在三年里有四次见面,还有在8月30日拜年,這样明显的错误不应该出现。

这个组的回应是基本查阅百度,没有找到其他相关资料。

聚焦一个问题做研究,文献的查阅必不可少,而查阅什么文献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关于朱自清的朋友圈,有一位学者在喜马拉雅APP上有10集的播报,可以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筛选,便有了依据。再者,查阅到文献之后的整理与再输出也很重要,因为要说明问题的事例需要有选择,也要通过自己的推理与分析对研究问题产生一些联想与猜测,这样才能让大家看到独有的分析与结论。

和学生一起研究,我们边做边总结,关于如何做好小课题研究我们梳理了几点共识:

1. 关于选题

可以新也可以小,避免大而空,要在一条线索上深入研究,还可以是研究后产生问题的再研究,我们发现: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产生新问题的过程,而对新问题的再研究,可以让课题走向深入。

2.关于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1)设计的题目一定要围绕目标,避免选做题,尽量避免主观问答题,可以采用多选题,否则会为后续数据的收集整理带来很大麻烦。题目中如果有年龄划分,注意不要有重叠分类。

(2)问卷的发放要随时随地,而且要根据自己的调查人群进行分类,如果要看男女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有何差异,分发的时候就在数量上有设计;如果只针对大学生做,就要去高校。

(3)问卷的整理要分类:有效问卷和无效问卷。对于明显出现错误的问卷,不再收录到整体数据中整理,可以在后记中呈现分析。

3.关于文献的查阅

(1)百度上收集到的文献仅仅是初步了解,有一些是否科学客观,还无从考证。

(2)要到知网查阅学术文献,在读文献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关联的线索。

(3)要阅读相关出版书籍,正式出版的读物可信度更高。

(4)对文献的筛选与再加工都很重要,有用的提取,没用的不留,有关联有启发的再深入查找。

4.关于研究报告的撰写

(1)研究过程要翔实,证据要充足。

(2)表述内容要界定清晰,制定标准很重要。

(3)总结有对问题提出的反馈,也有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反思以及研究方法是否合适的思考。

在高年级和学生做课题研究两年,笔者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我们相互启发,共同思考研究一个问题,成为一个师生共同学习体。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激发了研究的热情,促进了高阶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为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打上底色。

猜你喜欢
综合与实践高年级
灵活应用综合与实践题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困惑与破解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