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要:在现代高职教育体系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一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借助于“双高计划”,大力培育具备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使高职教师能够紧跟产业、行业、专业的变革,塑造更加专业和科学的高职教育管理体系。本文立足“双高”建设的发展背景,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深入探索,以期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塑造高质量职业教育队伍。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教育核心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9.02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9—0087—04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也在大幅度提升。在众多教学培养目标中,“双高”指的是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全力推动的一种建设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双高计划”的制定旨在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技能的职业教育平台,通过多种形式,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教师职业队伍作为推动学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专业课程的实施中应该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树立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够使高职教育呈现新的发展形态。但是,高职院校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观念淡薄、数量偏低、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度的教育研讨。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2019年1月,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高职教育改革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设想。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增强职教改革、强化教育研讨被摆在突出位置。同年4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将健全德艺双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育机制提升到新的高度,继而实现对高职专业教育集群综合性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国家政策的引导使“双高计划”的号角吹响,高職教育在加速地域经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全力夯实专业基础,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继而加速促进职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建设“双高”职教课堂,对推动人才培养和职业队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成长通道
“双高”计划旨在凝聚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队伍,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将职业人才塑造成更加优异的“大国工匠”。国务院在推动“双高”建设的过程中,着眼于新时代的人才战略需求,将立德树人贯穿职教改革的整个过程,树立教师队伍做好育人工作的明确标准。同时,通过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凝聚优秀的教师,形成有能力、有德行、有水平的教师队伍,夯实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础,从而为学生塑造全方位的成长通道,实现对人才培育机制的全力推动。
(二)完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机制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教师队伍时曾经提到,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基础的基础、制高点的制高点、根本的根本,深刻指出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在育人体系机制中,担当着“掌舵手”和“领路人”的角色。一方面,高职教师队伍的构建,将提升教育体制机制、自主体系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综合效益,是推动中国教育融入世界教育行列的典型标杆。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意识的优秀队伍,能够使职业教师队伍发挥领头雁的效应,建设更加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机制。
(三)满足时代发展的更高要求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基石,也是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要想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坚持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通过树立“队伍建设服务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促进队伍建设”的思想,使职业教师队伍的发展紧跟时代浪潮,使高质量的师资教育为职业教育增添活力。
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现状
高职院校人才机制的目的在于塑造具备较强职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在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高职院校教师不但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已经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在充分体现自身人才标准的同时,着力探索符合本行业的教师培养模式。通过构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职业培养模式,使高职师资队伍的塑造得以稳步提升。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仍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加强“双师”教育的发展背景下,难以满足建设“双一流”院校所需的师资队伍,因此显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职业教育理念较为陈旧
在高职教育队伍的建设中,教学科研作为学校建设的主线,一直是学校发展的重点。但是,在职业教育的教师人才培养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者理念较为陈旧,往往忽视了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在岗位的确立和人员的分配上,职业化要求较低。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管理知识不够,对于职业教师队伍的塑造,观念仍然十分保守。
(二)教师个人规划和院校发展难以契合
在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构建中,部分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发展理念之下,没有全面理解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方向,导致教师的职业规划和院校布局不够契合。就教师自身而言,教师希望能够立足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谋求更好的发展平台、体现更加独特的职业价值,以此提升学校整体的工作质量。从学院方面来说,院方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两者之间需要紧密相连。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个人规划和院校发展的理念及模式难以完全契合,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办学质量,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院校的运行和发展。
(三)现有专业教师难以满足需求
当前,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一些高职院校出现了“用人荒”,教师的数量相对不足。招生数量和教师配备的不均衡,导致专业教师人数紧缺,专职教师往往存在超负荷工作的情况。这就导致专业教师在负担专业教学的同时,呈现出身心疲惫的情况,难以具备饱满的工作热情。
(四)高职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制度存在缺失
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受职业办学计划的影响,教师的准入门槛在降低,职业院校在招聘的过程中,没有按照高职院校相关教师招聘的制度来进行,在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考核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再加上在高职教师的培训上,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缺乏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度性保障,人员引进、培养和晋升的长远规划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针对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建设意识薄弱、人才教育质量偏低、培训体系缺乏等问题,院校应该从多个途径入手,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继而实现更加鲜明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目标。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总理李克强曾经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发展、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而言,院校管理者应该立足“工匠精神”的内在含义,通过多种形式,培育一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一流的师资队伍。在教学能力的培养上,确立明确的目标导向,使教师能够具备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
高职院校应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双高”教师一体化队伍建设方案,促进高校能够和大中型企业共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通过明确“师范教育+企业实践”的入职培训标准,使教师队伍具备钻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其次,依据我国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任务,进行产业的布局,力争到2022年之前建设具备国家一流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和科研开发团队,结合高职教育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团队、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信息电子化新能源技术、化工制药技术等方向,建设一支高标准的研发人才队伍,确保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建设标准达到较高的水平。除此之外,实施培养固化和柔性引进,确保职业院校的教育变革更加顺畅和高效。
(二)创新师资建设和管理模式
从根本上说,“双师”教育不同于以往的示范级骨干队伍建设,这一教学途径的建设应该立足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系,建立更为完善的教师管理、教育培训和评聘任用的工作模式,加大力度推进高职教师在师德师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科研能力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跨越发展。
在师资建设上,高职学院应该着力引进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全面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树立明确的教师队伍管理理念。第一,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规范高职职业教师的道德培训,使全校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服务水平等方面获得提升。第二,通过鼓励在岗培训,加大对中青年高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构架以国家级骨干教师为顶层、省级骨干教师为塔体、骨干教师为结构、整体素质优化为根基的“金三角”的塔式结构。第三,通过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从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国际化队伍建设,使高职院校师资建设和管理模式能够获得进一步的延伸。
(三)多途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双高”教育背景下,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性服务平台至关重要。尤其是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高职教师队伍在经济、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程度加深。高职教育想要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就必须立足国际化师资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以此塑造教师的职业素养,让高职学校能够获得更加宽广的发展渠道。
第一,高职学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组织教师从政治、文化、制度、经济等多个角度参与业务培训,制定符合本学校的师资建设扶持政策和举措。多渠道多方位提供教育机会,让教师参与到教育项目的合作之中。通过打造高职培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专业研讨中心,继而实现对职业教育基地的全面建设。第二,加大教师出国(境)研修力度,通过学校自身的科研合作和师资互换等形式,积极选派教师赴国外高校进修,进一步拓宽教师创新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延伸教师的发展视野。通过邀请国内外同行参与国际化教育成果的专题研讨,采用讲座、研讨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教师教学与科研座谈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发展能力。第三,针对各省市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中存在的技术研发薄弱等问题,带动高职院校深入產教融合之中,通过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践等方式,改变技术研发薄弱的问题,使企业技术人员能够积极参与科研技术创新,以此改变高职教育中人员守旧、倦怠的工作态度,积极推广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办法,从而使高职院校步入现代化的发展轨道,使管理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管理之中,增进职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职业教师的创造力和潜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明确科学的绩效激励机制
在高职教师职业队伍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使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通过组织教师、学院等相关因素融入高职教育布局,对教师职业需求进行可行性的支持,使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增强高职教师工资稳固性的同时,学院应该以明确的科学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大对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资金投入。
例如,借助于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建设,构建多元化的高职教育基金体系,通过争取教育部门发放的无息贷款、企业赞助和爱心资金,确保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资金运转达到有效的联通。在教师工资绩效的设计上,学院应该保障教师工资与福利待遇在平均水平之上。在教师培训等方面,设立正面激励机制。尤其是在对于人才激励、教师激励等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资金评估制度标准,为职业教育方案的设计注入充足的资金。
(五)健全高职教育的考核机制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在岗位中创造更高的价值,在高职教师考核机制的设立上,学院应该通过多元化的举措,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师德师风和教学质量进行全方面的考核。在考核的具体举措上,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确保高职教育教学水平保持在有序的发展态势之中。以此加速对高职教育的全方位考虑,从而更好地满足高职教育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评价机制的需要。通过构建分类指导和分层次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对教师教育水平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评价。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制定详细的评估制度,推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确保教师能够在交流和研习中提升水平,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师资建设。确保教师培养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的融合,进一步弥补教育培养制度的缺失,制定符合院校发展的教育考核制度。在整合教育资源的同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确保“引进培养有依据,考核有目标”。
(六)多渠道提升创新协作能力
采取多种培养模式,强化“双高”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培训,使专业教师能够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通过加强岗前和岗后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相关行业专业技术水平。通过校企合作、顶岗进修、挂职训练等形式,促使教师的能力水平和专业技能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在高职院校内部成立师资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职业发展理念。借助企业和学院的相互融合,促使高职院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与企业进行横向技术交流和理论创新,缔造和谐共赢的发展局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高职院校应定期开展教育培训,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明确当前时代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创新培训学模式和方法,进一步满足高职院校“双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拓宽职业教育教师的引入渠道,重视企业人才的引进,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师培训的基石,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竞争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专业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飞飞.“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
[2] 许景润.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J].智库时代,2019(39).
[3]张宏.“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J].高等建筑教育,2017(5).
[4]周光礼.“双一流”建设的三重突破:體制、管理与技术[J].大学教育科学,2016(4).
[5]闫广芬,石慧.改革开放40年来职业教育“中国模式”的内生重构[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01).
[6]潘海生,周柯,王佳昕.“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战略定位与建设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
[7]刘传喜,李秉强,黄磊.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逻辑、内涵与行动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19).
[8]梁克东.“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的理性思考及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1).
[责任编辑: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