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对卫生健康规划的期待分析

2020-10-09 06:50顾一纯林晓燕张志锋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市民卫生

何 达,孙 辉,顾一纯,石 瑛,林晓燕,张志锋

(1.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部,上海 201199;2.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 200125;3.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上海 200233)

目前,上海市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制订工作即将开启,对一段时期内行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更好地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如能深入了解广大市民对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的主要诉求和建议,并将其反映到规划文件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规划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开放性、普适性,更将加强市民对卫生健康规划的参与度、认可度和获得感,有利于提高卫生健康政策的可操作性,最终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权益[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采用自设问卷,项目组于2020年3—7月在上海市开展问卷调查。

1.2 问卷设计方法通过专家小组讨论以及关键知情人访谈,拟定初步的调查问卷。通过3轮专家咨询对问卷进行调整,最终形成上海市 “十四五”规划人民建议调查问卷。

1.3 问卷内容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调研对象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调研对象对本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现状打分,第三部分为调研对象对本市公共卫生建设、医疗服务供给、医疗资源配置、人口老龄化应对等领域的建议。

1.4 调查方法通过上海信访门户网站的“人民建议征集信箱”、“上海发布”公众号、12320官方微博和各个区的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征集市民对未来5年上海的卫生健康建议。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线上调查,问卷由调研对象自行填写。通过双人交叉核对进行质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6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tata1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调研对象人口学基本信息共调研1 661名来自上海16个区的长期居住居民。其中,女性1 054人,占比63.46%。年龄分布方面,大部分为20~35岁(44.91%),其次为36~45岁(30.10%)。教育水平方面,873人(52.56%)具有本科学历,346人(20.8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职业方面,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最多(628人,占37.81%)。调研对象大部分年收入水平为10万~20万元(45.03%),其次为10万元以下(35.16%)。

2.2 本市卫生健康发展现状总体评价总体上,本市居民对上海卫生健康发展现状认可程度较高,打分平均为7.12分,标准差为1.85(10分为满分)。

2.3 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制订市民建议结果

2.3.1 公共卫生建设 在公共卫生建设方面,50%以上的市民认为,“十四五”规划期间亟需加强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服务和精神卫生服务管理、食品安全。生殖健康(8.61%)、视觉健康服务(17.16%)等受重视程度较低。传染病防控是各教育水平最为关注的公共卫生建设项目(表1)。

表1 不同教育水平公共卫生建设市民建议结果

2.3.2 医疗服务供给优化 医疗服务供给优化方面,超过一半的市民对医院就医优化流程(86.33%)、发展互联网服务(66.35%)、加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51.72%)的需求较高。各教育水平对医疗服务供给优化需求较为一致(表2)。

表2 不同教育水平医疗服务供给优化市民建议结果

2.3.3 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资源配置方面,绝大部分市民认为亟需加强社区卫生(85.31%)、老年医疗护理(69.30%)、郊区医疗卫生(55.21%)。不同教育水平在医疗资源配置的需求上较为一致(表3)。

表3 不同教育水平医疗资源配置市民建议结果

2.3.4 人口老龄化应对 对于如何应对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市民认为应加强推进老年医疗中心建设(72.5%)、智能设备的自我管理(63.2%)、提升医疗护理能力(59.9%)。少数市民认为需要鼓励开设私立老年医疗护理机构(37.6%)(表4)。

表4 不同教育水平人口老龄化应对人民建议结果

3 讨论与建议

一直以来,本市卫生健康工作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意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卫生健康指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实施健康上海战略,以更广的深度维护市民健康[3]。人民建议是规划制订的重要参考[4]。本研究是国内首个通过征求市民建议支持卫生健康规划制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有助于为制订本市卫生健康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市民对本市卫生健康事业现状评价良好。市民建议结果显示,在公共卫生建设、医疗服务供给、医疗资源配置、人口老龄化应对等六个领域分别需重点发展传染病防控、医院就医流程优化、社区卫生配置和老年医疗中心建设。不同教育水平人群的需求差异较小。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3.1 持续强化卫生应急工作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所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传染病是最主要的一类。由于传染病具有突发性和重大健康风险,建立科学全面的卫生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5]。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也让建设更加完善、系统、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更为紧迫。本研究结果显示,市民非常注重“十四五”期间需重点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监测和预警。因此,笔者建议应着重强化卫生应急工作。第一,加大与各区疾控、各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社区保障之间的有效协同机制。第二,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加强传染病防控相关的科技攻关,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第三,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发展持续性。

3.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结构 完善医疗服务供给模式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建议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老年护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以郊区为重点,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在医疗服务模式方面,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的就医流程,通过贯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不同类别和等级医疗机构的定位,合理引导患者就医首诊机构,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和医改获得感。

3.3 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 提高医疗便利化程度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促进医务人员、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鼓励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

3.4 推进医学科技创新 构建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和卫生与健康事业全面融合。促进医研企结合,推进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各创新主体的高效协同,通过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引导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学、整体医学、循证医学、转化医学和价值医学的研究。以基层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区共建学科、科研资源向基层纵向流动、开展适宜技术推广及应用等多种方式推进科研资源下沉。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和收益分配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4 本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有效回收问卷1 661份,占上海市常住总人口数的比例偏低。其次,问卷填写人区域分布不均衡,浦东、金山等区填写人较多,而长宁、黄浦、青浦等区填写人较少。最后,受疫情影响,本研究没有能够开展代表性人群的深入访谈工作。后续相关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问卷填写人的代表性,并进一步完善市民建议的征集形式。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市民卫生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卫生歌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讲卫生
“意义”的问题所在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