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忠杰
◆摘 要: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重视学生独立思考,积极的课堂融入。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用问题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综合能力引领,实现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各科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通过问题的有效驱动,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潜力的挖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的运用原则
(一)啟发性原则
不愤不启,不启不发。老师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设置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联系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增强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二)学生主体原则
新教育改革强调转变教师一根粉笔、一面黑板、一本课本的教学现状,重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问题驱动式教学,应该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解决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联系知识,解决问题,既能够深化他们的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够实现知识认知更加透彻,更加明白。
(三)简单易懂原则
为了实现以问题为导向,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应该强调知识的简单易懂性,倘若学生们在课堂上遇到很难的问题,他们回答不上来,便会阻碍他们学习兴趣的产生,只有简单易懂的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钻研更难更深的知识点,提高综合能力。
二、高中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具体策略
(一)融入生活化的物理问题
物理是一门自然社会科学,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虽然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但是生活是它的根源。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科学的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相关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启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思维活跃,并能够在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现价值,提高学生们的重视程度。例如:在“超重与失重”的学习中,老师引导学生们自己制作弹簧秤,并且在弹簧秤上挂上几个钩码,引导学生们手提弹簧秤上下开始运动,并且观察秤上的读数,这时学生们仔细观察,通过手、脑、眼三者的有效结合,既能够观察出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又能够让他们感受示数的变化与弹簧秤所处形态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给出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亲眼观察,总结规律,既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物理思维,让他们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又能够从不断观察中获取物理新知识。同时,老师还要引导学生们联想自己在家称体重时突然下蹲,再站起来,体重秤上的数字是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的。通过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对学生进行引导,设计相关问题,有助于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物理质量。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为了将问题驱动式教学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学习情境中,既有助于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受物理知识,又能够加深知识印象,引导他们探究物理知识,思考物理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觉融入到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中。老师可以通过“有一天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碰巧有一颗苹果落到了他的头上,于是这颗苹果就变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苹果。这时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为什么苹果汇坠落到地上?砸到他的头上,而月亮不会降落到地面,而是围绕太阳运行呢”这一问题,立马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老师也对学生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不会像月亮一样漂浮在天空中呢?通过这一问题的有效引导,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融入到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中,在问题的不断分析、思考和解决中,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奥妙,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束语
物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只有在课堂上引领学生们思考物理问题,才能够从物理问题中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当老师们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们理解知识时,也能让学生们在一次次的突破问题中获得学习的自信,不但让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生动热闹,还能够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引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志辉.核心素养背景下物理课堂问题驱动式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79-80.
[2]刘华宝.高中物理实施问题驱动课堂教学实践探讨[J].成才之路,2017(03):35.
[3]徐建锋.高中物理实施“问题驱动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7(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