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语写作课程的现状及对策

2020-09-28 00:22张惠琳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韩语课程内容学期

张惠琳

(合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合肥 230601)

近年来,随着开设韩语专业的高校日渐增多,对韩语教育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在研究韩语教育的论文中,针对文化教育的研究最多,其次是听力和阅读,关于写作教育的论文最少。研究韩语写作教育的文章大多数仅对现有的写作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如金花[1]分析了影响韩国语写作教学的原因,指出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结果教学法,即教师提出话题,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教师批改点评。这种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创造思维能力上也没有起到较好的效果。全明姬[2]介绍了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在韩语写作教育中的实际运用。结果教学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上,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学生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过程教学法让写作者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交互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无法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写作的技能。这些研究立意较好,但是没有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角度出发去考察韩语写作课程的现状,指出具体问题。由此可见,研究者对于写作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研究还不足。因此,针对韩语写作课程的现状分析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方面,由韩国教育部主办的旨在测评外国学生韩语学习水平、为外国人在韩国学习就业提供语言能力评估的考试——TOPIK考试中,中高级试题分为“听力”“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各占100分。与韩国高校合作培养模式对TOPIK成绩有硬性规定,韩国政府规定所有外国学生必须通过TOPIK3级及以上方可入学。另一方面,国内韩语培养模式虽没有对TOPIK成绩有硬性规定,但由于该考试影响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都会参加该考试。TOPIK考试听力、写作和阅读三个部分的分值相同,但学生的各部分得分差距较大。官方网站资料显示,第51—55届TOPIK中各项得分如表1。

由上表可见,最近五届考试单项得分中,写作得分最低,平均分只达到了听力和阅读分数的一半左右。学生在写作方面略显薄弱,但针对高校韩语写作课程的现状分析和思考对策较少,因此,对于写作教育的研究就显得势在必行。

目前,高校的韩语培养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单纯的韩语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定位和人才目标是学术型韩语人才,主干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和语言学;二是复合韩语人才培养模式,其专业定位和人才目标是应用型韩语复合人才,主干课程包括听说读写译和专业技能,如经济、管理等;三是合作培养模式,中国和韩国学校共同培养,该模式培养下的学生先在国内学习韩语,通过韩语能力考试TOPIK3级后进入韩国大学学习。在韩国学习的专业可以自由选择,其专业定位和人才目标是应用型韩语复合人才。在中国学习的主干课程包括初级和中级的听、说、读、写、译,在韩国学习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无论是哪种人才培养模式,写作技能都是语言能力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写作课程在韩语专业的所有课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国内高校韩语专业的设置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处于同一地域的高校会互相参考课程设置,互访听课学习,召开地区学术研讨会。为了了解不同地域的韩语写作课程的设置情况,按照区域划分选取了以下6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南部2所——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部2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合肥学院,北部2所——天津外国语大学、烟台大学。以上6所学校开设韩语专业基本上都有10年以上的历史,具有较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

1 韩语写作课程现状

韩语写作包含正确书写母音和子音,通过文字自由表现自己的想法。写作是为了能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通过文字向对方传达。[3]根据6所高校官方网站介绍,人才培养目标均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大致可概括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朝鲜语基础知识,能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朝鲜语,熟悉朝鲜半岛的历史与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下面将从课程内容、课程比重、授课方法等三个方面一一阐述。

1.1 写作课程内容

这六所学校的韩语写作课程没有固定教材,课程内容亦不统一。中山大学着重讲解每个主题用到的单词、语法,逐步引导学生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介绍写作理论为主,同时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范文并布置作业。作业有命题作文、改正错句等形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着重介绍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方法。合肥学院以TOPIK考试写作部分为上课内容,进行考试针对性训练,涵盖TOPIK考试写作的三大形式,即完形填空、小作文图表题、大作文议论文。天津外国语大学对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形式的文章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写作。每节课选出优秀作文范文在班级朗读,供学生们相互学习。烟台大学以自我介绍等实用性主题居多,主要介绍写作方法。

1.2 写作课程比重

韩语课程一般以精读课程为主,一年级至四年级,每学期120学时左右,总学时超过900学时。而写作课开设的学期有限,每学期也仅有32学时,开设的学期数从1个学期到4个学期不等,总学时在32-128学时之间。其中,中山大学在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2学期共开设3个学期的韩语写作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仅在二年级第2学期开设写作课,每周2课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一年级第2学期,二年级第1、2学期共开设3个学期的韩语写作课。天津外国语大学在三年级第1、2学期均开设写作课。烟台大学在二、三年级均开设了写作课,一共四个学期,较之其他学校稍多。

1.3 写作授课方法

写作授课方法大体分为两种: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结果教学法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依据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提出话题,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完成,教师批改点评。结果教学法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的正确使用上。而过程教学法则将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过程本身。教师提出一个单词或一个场景,让学生发散思维,尽情表达自己想表现的东西,再通过各种技巧将之融合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显得极为重要。调查的六所学校采用的均为结果教学法,大多采取学生写作,教师点评的单一形式。

以上各所高校韩语写作课程情况总结如表2。

表2 各所高校韩语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2 韩语写作课程的问题

通过调查可知,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韩语写作课程,但开设时间、授课内容和方法不尽相同。语言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听、说、读、写、译,教师对每一部分投入的时间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大部分学生在五项基本要求中,“写”的水平最差[4]。从历届TOPIK考试的成绩来看,“写作”也是学生们的一个学习难点。下面具体指出写作课程中的几点问题:

2.1 写作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六所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均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需要在外事、经贸、文化交流、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写作作为语言的一项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应当包括叙事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不同体裁及自我介绍书、工作总结、项目策划书等不同题材。但是现有的写作课程的内容并没有体现各校提出的培养目标。六所学校中,只有一所学校介绍不同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方法,其余的学校中,有的以自我介绍等实用性主题为主,有的以TOPIK考试写作为主,有的以讲解单词和语法为主。

2.2 写作课程比重少

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应该占有相同的比重,但实际上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写作只是为了其他能力存在的补助能力。在语言课程的初级阶段,需要能够正确书写辅音母音、单词和句子。随着语言课程的深入,写作的重要性逐渐被忽视。到了中级阶段以上,写作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学生也渐渐开始惧怕写作。高校的韩语课程一般以精读课程为主,一年级至四年级,每学期120学时左右。写作课开设的学期有限,每学期也仅有32学时,开设的学期数从1个学期到4个学期不等。特别到了四年级,各学校都不再开设写作课。随着学生的语言水平进入中级阶段,学生对写作课时量增加的要求和实际较少的课时安排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2.3 授课方法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韩语教育都把重点放在强化听、说、读上,写作教育只倾向语法这一点上,忽视了系统的写作教育。[5]因此,学生意识不到写作的重要性,只把作文当成一项单纯的学习任务,渐渐失去了兴趣。国内韩语专业的写作课程大部分按照展示例文、说明相关词汇语法、学生写作文、教师修改、学生订正的顺序来进行。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课程枯燥无味,也不了解具体的写作方法。担任韩语写作课程的教师毕业于不同的专业。中国教师多为韩语语言学、韩国文学,韩国教师多为与中文相关专业毕业。部分教师从未接触过与写作教育相关的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知识教育,有些时候只是凭感觉上课,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单一地反馈,这也导致了学生过早的放弃了写作。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校韩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经济贸易、出版、教育、旅游等多样的领域从事与韩语相关的工作,写作是其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重视写作教育、设置系统的课程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这一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写作教育的重要性一再被忽视,系统性实施写作教育的学校并不多。解决问题的对策如下。

3.1 参照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课程内容

写作课程可以按照语言难度和学生水平分为初级写作、中级写作和高级写作。初级写作内容包含正确书写母音和子音,使用正确的单词和语法,准确使用敬语等。中级写作内容包含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准确使用基本阶,能表达自身熟悉的社会性素材,使用韩国人常用的惯用型和俗语。高级写作内容包含专业领域的写作,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自己不熟悉的主题也能自由表达出想法。“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校可以按照这样的内容设置,循序渐进,提高韩语写作水平。

3.2 提高写作课程在韩语总课程中的比重

为了实现上节提到的设置全方位,多角度的课程内容,必须增加韩语写作课程的课时。语言初期阶段需要打好基本功,正确书写韩语,明确书面语的用法,从简短的叙事性小文章,逐渐过渡到较长的说明文和议论文上。在初级阶段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学生进入中高级阶段,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写作的方法的运用上,写出较难的高水平文章。因此,在低年级开设写作课程的基础上,随着学生韩语水平的增加,加强写作课程的比重,特别是需要在四年级增设韩语写作课程。大部分学生四年级开始准备就业或是申请研究生。这一阶段写作课程可以把重点放在简介、自我介绍书等申请类的文章和工作简报等就业方面的文章上。

3.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组织课堂

重视结果的教育方法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者应当获取的知识和技术上;而重视过程的教育方法,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学习过程本身。[6]两者应当结合,灵活运用于课堂,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高校韩语专业的写作课程主要是教师修改、学生订正。这样一来,写作教育成为了教师和学生个别的活动,没有互动性,同时也忽略了对语言本质的探索。教师与学生应该在课堂上讨论文章的构思、内容的组织、内容的表现和改写的过程。[7]这样一来,写作就不再是学习者独自进行的活动。并且,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终写出较为满意的作文。

4 结 语

近年来,开设韩语专业的高校逐渐增多,针对韩语教育的各类研究也不断涌现。但是,在众多韩语教育的研究中,写作教育方面的研究较少。写作作为语言能力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语言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从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选取了开设韩语专业的六所高校,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对其课程内容、课程比重和授课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参照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置课程内容,提高写作课程在韩语总课程中的比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组织课程。高校的写作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双方努力。教师不断更新相关专业知识,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学生端正学校态度,培养写作兴趣,共同为教学效果的改善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韩语课程内容学期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模因论视角下韩语“먹다”表“喝”动作演化过程研究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