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助产专业课证融通实践探讨

2020-09-28 09:00廖丽珍梁翠瑛
科技视界 2020年27期
关键词:护理职业等级证书助产

王 培 廖丽珍 梁翠瑛

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职教20 条)要求从2019年开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医护学院助产专业成功申报国家“1+X”母婴护理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基于“1+X”证书制度下对于助产专业进行课程改革,旨在将学生学历教育与社会市场需求进行综合培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素质、高端技术型的复合型人才。

1 “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意义

自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二孩”政策,我国迎来了生育高潮[2],与此同时“优生优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更加关注的不再是人口数量,更多的是人口质量,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母婴护理以及婴幼儿早教方面的投入,因此与母婴相关的医疗服务保健机构也应运而生,这些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这为母婴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母婴护理师,是以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护理服务为主的新兴职业,是经过专业培训,具备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医学、早教、人际关系处理等各方面能力并专业性较强的职业[3]。目前,我国高校没有母婴护理专业,部分院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与母婴护理照护存在一定差异性。2016年2月正式实施的由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对母婴护理师的等级及要求做了详细界定,并明确规定了母婴护理师的资格认证要求[4]。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护理人员培训更多的是通过社会上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这些机构大多以营利为目的,大多数培训机构并不具备相关的培训资质,培训讲师大多缺乏系统的高校系统学习经历,只能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简单的家政培训内容学习,鲜有系统科学的母婴护理培训项目,学员走向实际岗位与产业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缺乏对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和培训场所进行有效监管,造成母婴护理人员职业胜任力达不到市场要求,同时从事母婴护理学员学历偏低,很多从业人员没有医学背景,年龄偏大,不适应母婴护理师职业需要[6]。母婴护理工作大多数都由“月嫂”胜任,很多雇主聘请工作能力较强的“月嫂”需要提前预约,因此母婴护理人才供应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面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7]。

与社会母婴护理培训机构相比,高职院校具备开展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的软硬件条件,尤其是母婴实训基地的建设已趋于完善。高职高专校内实训基地在执业培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进行系统培训,也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沿基地,同时是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母婴护理实训室具有良好的培训环境,能够模拟并真实再现工作场景,软、硬件条件满足培训要求,既能开展校内学生实训课程,又能承担校外母婴护理相关技能培训和职业鉴定任务。培训基地营造了浓厚的护理教育及人文关怀环境,潜移默化地将职业品德教育、意识教育和职业素养等渗透到教学过程中[8]。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母婴护理职业技能培训优势明显。

2019年8月,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入围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地方高校及职业院校积极响应,组织试点院校增加母婴护理课程,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师资培训[9]。“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实施,可以促使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增强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需求相匹配,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助产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为母婴护理市场输送具有正规医学背景、高质量、高技能护理人才,为我国母婴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课程

助产专业的在校学习课程设置主要是由医学基础课程、护理人文课程、临床护理课程体系构成,学生在校三年内必须完成对应的课程和实训学习及考核,才能取得毕业证书。“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设置与在校课程内容方面具有相通性。

表1 “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体系

3 助产专业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实施

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是既区别又具有关联性的证书体系,书证融通实践内涵就是在践行“1+X”证书制度过程中,将两者相互衔接融通,将职业培训内容有机融入学历教育培养方案,将培训内容与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同时将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效对接,将高校学历教育相关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同步考核、统筹安排,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和考核模式[10]。

图1 以书证融通为指导的教学改革思路

3.1 基于技能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标准,也是专业建设的指南,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认真研读《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依据《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19年9月试行)》确定培养方案,由校内专家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并实行,确保输出人才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3.2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标准及目标

学校通过多层面开展专项培训,定期进行教研活动调整教学内容、要求,结合学员情况,细化分解课程标准并制定出课时和阶段教学目标。编制“课程计划实施表”以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度安排及考评方法。通过学习目标来界定学习目标,明确目标预期指向。

3.3 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构建“1+X”融合课程体系

“1+X”证书制度要求考核内容要反应典型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企业、学生个人发展需求[11]。因此构建课程体系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社会职业岗位需求和特点,分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

表2 基于岗位需求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

在第1- 2 学期完成专业所需的公共基础课程及医学基础课程,第3- 4 学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并将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核心课程在第4 学期,并有部分助产专业学生参加“1+X”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因此将初级、中级考证大纲融入核心课程。

3.4 完善教学资源,开展技能比赛,以赛促教

授课资源上,需要将课程资源与母婴护理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资源融合:一是建设学习资源,根据教材内容挑选重难点作为资源库的微课制作,编写重难点讲义,配套学习。二是母婴护理模拟题库,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旨在搭建《母婴保健》课程学习与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有效桥梁,以初级、中级考试真题作为题库的主要来源,以课程章节重难点为核心内容,定期在学习通平台发布考试,实时记录成绩。三是举办助产专业母婴护理模拟大赛,巩固学生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参与竞赛掌握行业新动态、新趋势、新知识,促进课程学习。以课堂学习、课外比赛、以赛促教的方式督促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四是校企合作,学生在临床见习及实习过程中,能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还原真实工作环境,能够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3.5 考核评价融通

学历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有效衔接,并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考核方式。创建专业核心课程阶段测评,成绩合格可参与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并将考取母婴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作为学分银行的项目,积累学分的内容,即可抵免学历证书人才培养方案部分学分。

3.6 积极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广教学成果

1+X证书制度的存在促使学生进行各项职业技能培养,让学生借助于考证来掌握各种技能[12]。为了更好落实1+X证书制度,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强与评价组织紧密联系,了解社会对母婴护理技能的最新需求和职业发展动态,将校内教师外派企业学习新技能及教学新理念和新方法,同时聘请外聘专家进行授课,并通过外聘专家将校内开发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依托医院的孕妇学校,可以将校内开发精品资源库进行社会推广,对孕妇群体普及母婴护理知识,从而为社会母婴保健事业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4 结束语

通过1+X课证融通教育改革,可以显著提高从业者自身素质、培训管理规范化、培训课程规范化,构建科学的母婴护理体系框架,加强培训监管和监督,实现培训内容全覆盖,根据中国母婴护理服务现状,该行业需要能为市场提供拥有专业母婴护理知识和高品质服务意识的家政人员,因此用系统性、标准化的思维来构建培训体系,使培训回到市场需求的原点,是解决服务痛点的新途径。同时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都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护理职业等级证书助产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运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幸福感
护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护理职业特色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