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9-28 06:04郭素玲
名师在线 2020年26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分层数学知识

郭素玲

(福建省福鼎市秦屿第二小学,福建福鼎 355209)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有助于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现共同进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受家庭教育、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学生知识,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的情况会比较突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成绩将越来越好,但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差,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作用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和思维还处于不完善的境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分层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制订与不同层次学生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方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生学习能力强弱不均衡的问题。第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教师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有效解决统一教学和学生具体情况之间的矛盾,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1]。第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是一致的,能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具体现状分析

(一)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通常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虽然部分教师应用了分层教学法,但大部分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也不重视了解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导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不高

受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通常都是按照课本来实施教学的,没有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作用,没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三)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水平差异比较大

因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若只是运用一种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导致分层教学流于表面[2]。

三、提升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成效的具体举措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应用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和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对学生的性格、数学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仔细观察,这是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基础。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如可以将那些数学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分在第一层,将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一般、数学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分在第二层,将那些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分在第三层。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教学环境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完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以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相应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例如,第一层次的学生,因为其数学基础扎实、数学学习能力强,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之后,进行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拓展,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学习交流小组,促使第一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拓展和锻炼第一层次学生的数学思维。而第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都弱于第一层次的学生,但是比第三层次的学生能力要强些。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平衡点找出来,在满足他们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促使他们努力更进一步。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以简单的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数学试题的解答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由此可见,对小学生实施理性分层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重要环节。

(二)创设科学的分层教学情境

为了让小学生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更好地接受分层教学法,教师需要创设科学化的分层教学情境。实施科学化的分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3]。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创设科学化的分层教学情境,以此来推动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创设分层教学情境。因为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够完善,教师如果单一地依靠语言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不仅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理解的难度。因此,为了确保小学生准确理解相关数学知识,教师要积极地将抽象的数学学习内容变为具体的事物,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推动合理化教学情境的建设。

例如,在教学“相遇路程的计算”相关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向学生展示一段路程,表示两个不同地方之间的距离,在这段距离的两端可以设置A/B两个人行走,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这两个人之间的相遇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遇路程的计算公式。在此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用动画的形式向学生进行演示,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创设相应的情境,按照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确定合理的分层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小学数学教师要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对应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目标设计的层次化。在具体教学之前,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4]。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这一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作为第三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于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将其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熟练运用作为第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将研究推导计算公式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数学问题中能够灵活地应用作为第一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对于第一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就是确保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准确掌握,同时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第二层次学生而言,教学目标就是在巩固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实现进一步的提升;对于第三层次学生,教学目标就是督促这些学生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明确教学目标是提升小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小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以确保所有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直接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但是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差异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努力进行探索和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分层数学知识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