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婕
摘 要: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积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与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果,为学生营造较为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氛围,从而增强班级管理的工作水平,为后续工作的实施夯实基础。
关键词:心理暗示;作用;小学班级管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3-0179-02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利用语言、行为等心理暗示方式,引导小学生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确保有效开展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教师在使用心理暗示法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环境、言行等方面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心理氛围,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心理暗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心理暗示属于含蓄、间接的教育手段,教师利用心理暗示的方式,使学生接收的暗示信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其心理健康素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作用表现为:
(1)具有传递期望的良好作用
教师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暗示信号,将隐藏的评价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因此而受到鼓舞,不仅可以提升自信心,还能对教师更加信赖,使得自身的行为与教师期望更加接近。例如,采用微笑、手势等非语言暗示行为,鼓励、激励等语言暗示行为,使得学生了解到教师对自身在日常学习、行为方面的期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达到教师所给予的期望而不断努力。
(2)具有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学生对自身能否进行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行判断,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定的自我效能感。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引导学生在接受新任务时,明确自身的优势与能力,通过自我暗示的形式,勇敢面临诸多困难,从而完成相关的任务。同时,使其形成准确的自我认知,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与规范习惯。
(3)具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的作用
教师运用心理暗示法,通过自身的言行暗示学生,使得学生将教师作为榜样,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4)具有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作用
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通过不同的渠道与载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之后,合理发泄与平衡,在班级中能够实现心理平衡的目的,形成良好自我观念,对自身有着准确的认知,接纳自己,最高程度上对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形成健全人格,提升其心理素养与品质,促使心理的自我维护。
由此可见,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积极采用相关的心理暗示方式,能够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心理暗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应该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法,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暗示,促使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具体运用措施为:
(1)合理采用语言暗示的方式
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不同学生的性格、气质与表现,采用恰当的语言暗示,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语言暗示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将学生作为主体,与班级管理工作全面整合,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养、健全人格品质。
例如,用一些具有激励性特点的语言进行暗示,提升小学生的自信心:“我们班级的同学,是所有班级中最好的”、“我们班级这次在校园活动中的表现非常优异,值得鼓励”,这类语言使得学生对班集体形成认同感与荣誉感,不自觉喜欢上班集体,对班集体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与班集体活动中,同时,使学生在语言暗示的作用下,为了维护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规范自身的行为,提升参与度,促使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2)合理采用行为暗示的方式
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学校中,学生都会无意识模仿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模仿能力与兴趣较高。在教师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习惯,确保相关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例如,教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要求学生每天早晨按照学校规定时间到校,就应该自己做到准时到校,如果要求学生按照学校规章制度规范行为,就要先自己做到规范行为。在教师的榜样作用下影响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教师在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行为暗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细节:如班级与校园中有纸屑,马上捡起来,在教师的行为影响之下,学生也可以形成维护班级与校园卫生的观念意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用行为暗示法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每位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习惯,科学的进行行为暗示,全面增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效果。
(3)合理采用环境暗示方式
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环境暗示的方式,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从而达到预期的班级管理工作目标。
例如,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可通过制定班规、营造班风的方式,起到激励督导的作用;在班级之内悬挂名人画像与名人名言,使得学生在心中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良好学习动机;也可以设置公告栏,张贴班级制度与公约,形成良好的班风环境,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氛围。在合理的心理暗示情况下,可改善目前的工作现状,提升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水平。
(4)合理采用期待暗示方式
通过寄予学生较高期望值,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与所期望的目标相互贴近。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寄予相应的期望暗示,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而努力,从而规范自身的行为,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
例如,教师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在此期间,要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同时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在教师与家长的联合之下,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在寄予学生期望的过程中,不可以一味追求学习成绩,而是要在日常行为方面、思想素养方面与心理素质方面寄予期望,通过提高期望值,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过程中,规范自身的行为,受到心理暗示的激励,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5)合理采用竞争心理暗示法
利用竞争心理暗示方式,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竞争观念意识,积极参与到竞争活动中,在竞争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合作观念、班集体荣誉感,使得小学生为了班级的荣誉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在比赛中的能力,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形成正确认知,从而有效完成相关的班级管理工作 。
例如,在学校的比赛活动中,要求学生全面了解比赛的规则与规章制度,明确班集体在学校比赛中处于何种状态,为班级的荣誉不断努力。尤其在比赛取得成功之后,可以带领学生全面了解班集体比赛胜利的重要意义,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班集体荣誉感,自觉为了班级的荣誉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除了在学校比赛中进行竞争的心理暗示,还可以在班级内部进行竞争暗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置“遵守制度最佳小组”的比赛活动,使得学生在比赛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采用心理暗示方式,可潜移默化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素养与心理素质,促使小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这就需要积极使用语言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与竞争暗示等手段,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
參考文献
[1]杨丽卿.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8.44(12):48-128
[2]马晓莉.积极心理学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8.15(11):243-256
[3]冯磊,黄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优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7.46(09):78-122
[4]杨丽卿.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九年级下旬),2018.11(04):48-122
[5]周闪闪.农村小学教育惩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S市G小学A班为例[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8.44(56)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