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莲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从小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练习课是数学教学中巩固知识的一种有效而重要的教学手段,并且在时间分配上也较多,约占数学 总课时的50%。因此,数学练习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可见,练习课的作用非同一般。
怎样上好数学练习课呢?
一、要明确上课的目的
练习课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通过解题来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力等意志品质,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从而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落到实处,以利于素质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要精选练习课的内容
练习课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概念性质的练习、解答应用题的练习、手工操作的练习等。这就要求在练习题的选择上,既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又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科学性。
针对性。练习课的练习题,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练习的主体上都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就是说,安排练习时,在内容上要做到难易适中,。安排练习的形式(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等)应循序渐进,做到精选精练,不打无准备之仗,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以避免降低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效果。针对练习的主体一一学生,应因材施练,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學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消灭这种差异,而应是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这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为此,课堂练习不能搞“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让程度差的学生要吃得了,程度好的学生要吃得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与成功感受,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正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
层次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逐步深化的过程。数学练习课的安排应遵循这一认识规律,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由窄而宽,把握好坡度;或者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安排题目要有层次性,从而达到保底不封顶的现代教学要求。
代表性、典型性。就是说,对于所选取的练习题要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用。或者用变换等方法,使练习收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的实效。同时,所选练习要典型,具有代表性和规律性。如借助线段图,将问题“搬家”,鼓励学生编题,强化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科学性。练习课的质量的好坏,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我认为,这不仅体现在练习题的设计上,还应该科学地分配练习时间,根据记忆遗忘规律来进行。同时,练习题要尽可能做到当堂检查、讲评,使学生得到及时反馈。有资料介绍,教育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堂处理,学生的正确率可达96%左右,否则其正确率只有70%左右,所以,我认为当堂处理作业,也不失为提高教学效果的“秘诀”之一吧!
三、形式多样
轻松、快活的环境下接受所学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学习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好的教学形式能活跃课堂气氛,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练习课也是如此。所以,在组织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做到形式多样化。并针对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幻灯、投影、挂图等多媒体教学工具,或者做游戏的形式,增强可视性和活动性,提高练习效果,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上好数学练习课要注意的问题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把学生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揭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那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参与的热情。教师没能把所讲知识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相联系,那学生就很难参与进来,从而也就抑制了学生动脑、动手等实践活动。因此,在练习课教学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2)正确处理难点问题,适当点拨。练习课中,常常由于“启而不发”而回到教师唱“独角戏”的老路。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在学生思路受阻时进行点拨,点拨要注意“火侯”,不能太早,也不能太迟。教师要把握住时机,在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进行点拨,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