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阅读、深思考,发展学生数学阅读力

2020-09-26 11:50刘兴山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小学数学

刘兴山

摘 要:小学生应不应该培养数学阅读力?近年来,中、高考后很多学生慨叹“做不完”时,多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可见,数学学科同样需要阅读力。从小学阶段渗透阅读力,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力;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6C-0051-02

衡量一个人的阅读水平,主要看他的阅读理解力。对于数学学科,读题能力也会直接影响解题速度。事实上,对照近年来中、高考数学卷,发现阅读量在逐渐提升。学生在做题时,如果阅读能力欠缺,必将影响做题速度。因此,从小学阶段关注学生数学阅读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数学阅读力如何培养?面对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的状况,需要教师放慢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渐进养成数学阅读习惯。

一、小学数学学科阅读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教材在编写结构、语言表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如教材内容系统性强,前后知识点衔接紧密。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数学知识,还要兼顾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提炼。如一些数学概念的表述,需要学生多读、多想、多思考,理解并懂得运用。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参考依据,教师需通过读教材,做好课前备课、课堂授课、课后作业的布置等工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教材,优化课程教学计划,顺应学情实际,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任务。另外,对小学教材的解读,还包括挖掘编者的意图。对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贴切地理解数学概念,如何从数学例题示范中把握数学思想,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基于以上各点,关注学生数学阅读力的培养,是完全必要且必需的。

数学教材具有简洁性、符号性、抽象性特点。正是因为数学语言中图式、符号语言的不易理解性,使很多小学生望题生疑。解决数学问题,阅读数学题是前提,如果对数学问题看不懂,或者说对题意理解不到位,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有效的解题方法。如“扇形”的概念,在认识“扇形”时,我们让学生自主去读教材,谈谈自己对“扇形”的理解。有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作弧”中,对“部分”进行标记,还做出了批注;有学生对“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中的“两端的两条半径”做了标记。通过对概念表述内容的仔细阅读,融入比较与思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的内涵。

在学科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培养数学阅读力的重要性,要立足教材,明确数学阅读的地位,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数学阅读力的路径,让学生能够从数学题目中读出数学思想,挖掘数学精髓,提高解题思辨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力的发展路径

小学阶段,数学阅读教学的开展,要注重方法的多样性,教师要多引导、慢慢教,针对不同课型的需要,变换不同的读法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数学符号,深层次把握数学题意,为快速解题创造条件。

(一)教师要做示范,引领学生体验数学阅读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渗透数学阅读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在阅读体验中,多以绘本、图文类为主,这些资料直观性强,伴有趣味的情节故事。但对于数学教材,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读、怎样读。教师要积极示范,带领学生从阅读数学题目中,找到读题的乐趣。如可以营造情境阅读氛围,因为低年级学生对卡通、图片、表格等形式的阅读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数”与“形”结合起来。如认识“1、2、3、4、5”时,我们可以结合教材,询问学生:从配图中能看到什么?有多少个?然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但学生在说时,会显得很无序。教师就要指导学生从左向右,或者从上到下,有序地来看图,边看边数。

同样,在解数学题目时,教师带领学生读数学题目,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个”时,要让学生观察图示信息,然后动手数一数,让学生一边读图,一边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图示信息中写下标记,或者找出文字语言中的关键词,如“多几个”“一共”等,为其厘清数量关系作铺垫。

(二)梳理阅读提纲,指导学生找寻答案

在进入中段后的数学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培养阅读理解力的基础上,教师要多渗透阅读方法,特别是阅读技巧的运用,以半扶半放的方式,给予引领、提示,抓住数学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如三年级的“面积”与“面积单位”这些概念,相对抽象,学生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剖析“面积”概念时,我们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找一找、看一看,哪些是面积?接着,针对“面积”概念,让学生分辨一下,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如何进行比较?随后,对照教材中对“面积”概念的解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用曲线将文字表述进行圈画,加深印象。同样,在后续的数学教学中,学习“表面”“侧面”“封面”等概念时,我们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实物教具,让学生从观察、触摸中去体验不同的概念。

在学习“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列出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然后,结合实例,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多少?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边长应该是多少?面积为1平方米的呢?对照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不同面积单位所对应的面积大小,并通过在重要词汇上面加注标记,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

读一个题目,要指导学生从题目中挖掘提纲,能够将关键信息、重要词语标记出来,然后再深入理解,读懂题目。如在教学“平均数”时,对于平均数,其意义是什么?怎样来求平均数?教师可以利用收集矿泉水瓶的直观化方法,让学生对照教材表述,列出各自有几个矿泉水瓶,如果要进行平均分配,则需要合计出总的矿泉水瓶个数,合计出总的人数,然后再进行平分,计算出平均数。

(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将文字转换为数学关系

从低年级示范阅读指导,到中年级提炼题意关键词信息,对于进入高年级的学生,要逐渐渗透自主阅读,放手学生自己读题。通常,面对题目,从阅读中思考,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对于已知,可以用笔进行圈注,对于未知,可以用“?”标记。如某题中:某农药3/2千克,加水稀释,可喷洒1公顷菜地;喷洒1/5公顷菜地,需要多少千克农药?对该题可以借助于画图方式。将3/2看作一个圈,分成5份,取其一份,即为1/5。我们通过观察,对长方形菜地的1/5进行喷洒,所需要的农药,应该是圆圈的1/5。很显然,将原题目的文字信息,通过数量关系的转换,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从而读懂题意,正确求解结果。

三、结束语

将数学阅读作为一种能力来看待,需要关注数学教材的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去读教材、如何读懂教材?数学阅读理解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重视数学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让学生从教师示范、边读边思、自主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浅谈小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9,(12).

[2]李燕.深化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

[3]孙惠芳.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4]冯峰燕.小学数学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5).

[5]陈芳芳,谢广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及其指导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4).

[6]徐燕.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5).

[7]陈艳珠.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10).

[8]吴维芸.也谈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學教育教学),2017,(5).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小学数学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