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引入,过程探究,习题强化,综合提升

2020-09-26 11:16管培祥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题情景定理

管培祥

[摘  要] 线面垂直是一种线面相交的特殊情形,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内容时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提升和方法培养,在掌握知识核心的同时获得能力的提升,文章基于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开展教学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垂直;定理;情景;过程;习题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是立体几何部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该章节内容是研究线面垂直、线面角、二面角、点到平面距离的基础.作为立体几何点、线、面位置关系研究的核心内容,新课改明确提出需要将“过程与方法”确立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即教学中需要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掌握相應的学习方法,下面基于上述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思考.

创设问题情景,完成定义构建

课堂引入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衔接教材内容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过渡,同时明确教学中心,为后续的课堂探究打下基础. 综合考虑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引导的方式最为有效.

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联系实际,从生活实际中提炼问题模型,利用趣味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二是注意联系旧知,促进新旧知识的过渡融合,通过阶梯递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提升;三是情景设计必须围绕课堂教学重点,问题设计中心明确.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设计三个环节:联系生活→情景展示→定义总结.

1. 联系生活,问题思考

教学中让学生回顾思考直线与平面存在哪几种位置关系,然后给出图1、图2所示的场景图,思考旗杆与地面、书本与桌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相同,对应上述位置关系中的哪一种,是否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其他例子. 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对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产生初步的认识.

2. 情景展示,感知认识

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十分常见,在情景创设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一天中旗杆与地面影子的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构建图3所示模型,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直线l与地面所在平面α内经过点B的直线均是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直线l与平面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是否垂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初步体验数学模型抽象的过程.

3. 定义总结,概念形成

通过情景教学来完成定义构建是最终的目的,因此在第三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来定义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即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过渡,在该环节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语言描述,还需要学习定义的符号语言. 而在完成定义总结后还可以开展拓展探究:若用“无数条直线”替换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所得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利用定义辨析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定义.

情景引入定义总结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来完成新知探究. 而从生活中提取教学素材、利用几何模型来直观感知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学过程中侧重知识的衔接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方法研究现实问题”的经验.

开展过程探究,完成定理构建

本章节的核心内容是关于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教材中省略了定理的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体验定理的探究过程,因此教学时需要采用课堂探究的教学方式,即围绕定理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主动思考,通过自主探究来完成定理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三个环节:问题呈现→动手探究→定理形成.

1. 类比猜想,呈现问题

线面垂直与线面平行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可以类比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进行教学,通过猜想、分析来发现定理的核心要点. 具体教学时可以采用设问引导的方式,利用递进追问来调动学生思考,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该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均垂直,该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3)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什么关系,当一条直线与其均垂直时该直线才与平面垂直?利用上述三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充分辨析思考,逐步向定理靠拢,呈现判定定理的核心问题.

2. 动手探究,分析思考

在该环节中需要设计具体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活动来理解定理.

第一步可设计简单的折纸演示试验:准备图4所示的纸板△ABC,过其顶点A进行翻折,获得折痕AD,然后将翻折后的纸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思考此时折痕AD与桌面是否相垂直?若设桌面为平面α,思考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AD与平面α相垂直.

第二步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纸板,按照图5命名顶点,过点A作BC上的垂线,垂足为点D.然后以AD为折痕进行翻折,竖立在桌面上,观察其中的垂直关系AD⊥CD,AD⊥BD是否发生了变化,思考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第三步开展拓展辨析活动,给出图6所示的模型,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m和n均垂直,且经过两直线的交点A,可知此时直线l与平面α相垂直,思考:若直线l不经过交点A,是否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3. 提炼定理,总结概括

基于上述三个实践活动,学生必然对定理产生了一定的认识,在该环节就需要逐步引导学生来对其加以概括,形成数学定理. 与定义的概括相类似,既要学生用语言来准确描述,还需要能够利用符号语言来加以表示,同时需要点明上述由二维向三维转化的过程是定理生成的常用方法,其中蕴含的是降维思想.

而完成定理概括后还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其中的关键词,思考是否可将这些关键词替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进行充分的思维活动,逐步由定理的表层认识上升到对定理的深层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后续应用定理来分析问题.

采用实践活动引导探究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经历活动探索来提炼定理有助于学生对定理的直观理解. 而在该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折纸试验、模型构建以及定理归纳,其中涉及众多的思想方法,例如模型思想、化归思想等,这些数学思想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力的.

定理应用深化,变式题组设计

学习定理的意义是为了解决问题,培养空间思维. 教学中完成定理概括后可以借助具体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感悟定理的应用. 同时设计适度的变式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的多样性.

在定理應用的初始阶段可以借助教材习题,通过习题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如给出如下问题:已知a∥b,a⊥α,试求证b⊥α. 该习题的教学需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语言概括,模型构建,即理解题目的符号语言,利用通俗语言再现问题,绘制相应的图形,如图7所示;第二步——提炼条件,形成思路,即从问题中提炼出其中的条件特征,如直线a与b相平行,直线a垂直于平面α,然后结合线面垂直定理来逐步推理,形成具体的解题思路:a⊥α?圯a⊥ma⊥n■b⊥mb⊥n ?圯b⊥α;第三步——过程概述,问题证明,即根据上述分析思路来书写证明过程,需注意引导学生准确使用符号语言来表述几何关系.

完成习题讲解后可以进一步设计变式题组,可以结合“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方式来达成应用强化的教学目的,而在变式教学中需注意题目设计需围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内容,如利用下述问题开展变式.

问题:如图8所示,V-ABC为三棱锥,已知VA=VC,AB=BC,点K是AC的中点,试求证AC⊥平面VKB.

变式思路1:条件不变,问题变——试求证VB⊥AC. 原问题是求证线面垂直,求证时必然需要求证直线AC与平面内两条相交线均垂直,而变式问题就是其中的分问题.

变式思路2:添加条件,深入分析——设AB和BC的中点分别为点E和点F,试判断EF与平面VKB的位置关系. 该变式是在原问题基础上的条件添加,需要利用原题结论来进行推理,可以提升学生利用定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变式思路3:在变式2的条件下,分析能否说由于VB⊥AC,VB⊥EF,故VB⊥平面ABC. 该变式有利于学生辨析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深入体会定理中“相交”二字的核心意义.

三个变式环环相扣,围绕教材定理开展核心探讨,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强化定理,感知联系,又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合. 同时变式过程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过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为后续解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总之,高中立体几何部分的核心内容,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情,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作为课堂引入的落脚点;把握定理定义的核心内容,采用过程探究的方式来设计教学环节;以知识应用为最终目标,利用习题讲解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系统思考,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习题情景定理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J. Liouville定理
情景交际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三共定理”及其应用(上)
楼梯间 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