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茜铭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因防控疫情需要,教育部下达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并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倡议,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教师们的“在线指导”其实是与“空中课堂”进行衔接与互补。随着学校分年级、分批次复学,孩子们从居家线上学习回到线下学习,教师们也从幕后主播回到了台前。
如何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如何保障学习效果、如何做好复学后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空中课堂”教学的衔接、如何在疫情防控下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等问题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课堂线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一)信息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线上教学进行的前提就是需要通过互联网作为介质传播知识,一节线上音乐课需要稳定的网络和较高的网速。如果网络非常卡顿,教学质量会急劇下降甚至难以进行。另外,在线教学在音视频通话过程中存在延时情况,教师没有办法像线下教学一样进行同步钢琴伴奏或者让学生跟唱。课堂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几乎无法使用。设备原因造成的时间延迟、音画不同步、音色失真、像素模糊等都会对音乐教学产生影响。
其次就是音乐传输技术。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对声音的还原程度和演唱、演奏、舞蹈律动画面的清晰度的要求非常高。目前为止,除了有些高质量的录播课程资源能保证使用专业拾音设备和高清晰度拍摄设备外,大部分在线实时教学很难做到。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没有办法像线下一样清晰地看到教师的示范,不能立体地感知学习的内容。
(二)课堂沉浸性不强
传统音乐教学有课堂情景,师生互动方式更多,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更能集中注意力,沉浸在课堂里。相比较而言,在线音乐教学仅仅通过一块电子屏幕进行沟通学习,教学过程很容易被外界和突发状况打断。学生在电视和手机背后的学习容易分心,组织教学管理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学生有更高的自主能力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学效果检测和评价有难度
线上教学最严重的局限性在于缺乏面对面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和互动评价。音乐教师需要多角度观察学生的气息、姿势、嘴型、动作、表情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传统课堂中,可以有多种音乐活动和评价方式进行师生、生生互评,而整个年级的在线指导显然无法做到,很难判断孩子们对于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细节的掌握程度,在短时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面临挑战
多数教师认为线上教学比线下教学更有难度。音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毕竟有限,很多教师在课件制作和录课这两个环节上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
“在线指导”是学生们在学习空中课堂后的补充,所以,教师要重点做好衔接与补充。在备课中,要把握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空中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各年级学情制作课件。教学过程在于“精”,不在于多,能够提前预设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并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去处理它,这才是双师教学的优势。
因为不能进行现场近距离的指导,所以在备课中,教学语言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线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几乎都是通过语言来传达教学信息的。每一句即将要直播的话语,都要进行预设和反复推敲。教师需要做到心中有画面感,脑中有互动点,眼中找反馈点。重视上课语言的魅力,多采用鼓励性、互动性的语言,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三、后疫情时期线上线下音乐课堂的融合与实施
(一)学生学情分析
复课后,学生只能在本班教室里上音乐课,带着口罩,没有钢琴、不能走出位置,活动空间不足……学生复课后的心态也各不相同,有兴高采烈的,也有焦虑和忧伤的。各种各样的情绪都会在上课时体现出来,而且由于宅家期间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很多同学的注意力明显无法长时间集中,上课随意了不少。
部分学生的演唱习惯也从轻声高位变成了一个个大白嗓子,识谱能力直线下降……面对大型“失忆”现场,作为教师,需要打起精神直面困难和挑战,有效快速地唤醒孩子们的音乐细胞。
(二)课堂教学准备
由于无法使用专用教室,教师可以采用便携式电子琴、IPAD等电子设备中的库乐队,或者提前录好需要使用的钢琴旋律和伴奏。
空中课堂的教学资源非常优质,里面有许多优秀教师的巧思妙想,在教室上课、无法使用乐器这些情况其实和在家上课的情况类似,我们也可以与自己的实际课堂结合起来,巧用身边的物品进行音响探索和模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三)充分运用空中课堂教学资源,巩固复习音乐知识与技能
教师三个多月没能和学生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相关知识水平发生了诸多变化。所以了解学生是否跟上了空中课堂的进度就迫在眉睫。故在教学上可以采用新授和复习相结合的方式,比如用十五分钟复习,二十分钟新授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不会耽误新课的学习,又可以对空中课堂进行巩固和重难点的学习。空中课堂由于受到时间限制,通常只够学习完第一段歌词,比较注重作品人文背景的传达,但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得到反馈。针对这个情况,可以根据作品特点和学生学情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电子琴声多练多唱,以达到较好的音准节奏,进行适当的歌曲处理,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多段歌词,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特殊时期律动教学活动中尽量减少与同伴接触
在班级教室里上音乐课,孩子们几乎所有的课都被限制在教室这个方寸之地。所以,我们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注重以“听”为主的学习方法,更多地去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内涵,挖掘其中的音乐要素。以个体为单位,不和周围的孩子产生肢体上的互动交流。用笑容代替互动,用拍手表达友谊,打造有序的音乐课堂。
(五)与音乐游戏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轻快的音乐可以让孩子们放松心情,教师通过课间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宅家期间都喜欢刷抖音,了解到目前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用网红歌曲设计身势律动的节奏游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音乐课堂的愉快氛围。
1.音乐游戏《少年》
《少年》是一首4/4拍的流行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歌词朗朗上口,充满正能量。“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这句歌词几乎人人会唱,人人喜欢唱。根据音乐作品特点,用规整的小格子将乐段进行均匀地划分,设计图形谱五角星拍手、胳膊双手握拳、月亮双手拍桌子(图1)。说明游戏规则后,第一遍请学生看谱观察,第二遍教师示范,第三遍自己尝试练习。
节奏游戏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的学生边唱边拍,能感受到他们的欢乐。接着,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图形能用几分音符来表示;能否自己根据节拍韵律来设计不同的动作。很快,桌子变成了非洲鼓,学生们双手交替拍击节奏,连笔也成了他们的乐器。甚至还设计了很多巧思妙想的造型动作给音乐添彩,点赞动作、比心动作等等,创意十足。
在创编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想点子,整合动作,创编自己的节奏游戏。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探索了师生互助的教学新模式。同时,还可以进行头部律动、上身律动、手部声势等方面的节奏创编等。选择孩子们熟悉的歌曲,通过改编律动方式,编创身体律动的组合。
2.音乐游戏《布谷鸟》
《布谷鸟》是一首简短明快的歌曲,整个节奏游戏只用了两个图案,在猫咪处拍手,在小鱼处拍桌(图2)。难度的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学生还尝试用身边的音乐书进行音响探索,通过敲、放、摩擦等方式,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设计不同的演奏形式。
3.音乐游戏《wewillrockyou》
《wewillrockyou》是皇后乐队演唱的歌曲,是1994年美国世界杯的主题曲。在许多体育赛事上都能听到这段耳熟能详的背景音乐。这个节奏游戏的图片素材取自苹果软件自带的emoji表情(图3),孩子们十分喜欢,能够积极主动地跟着一起律动。
以上节奏游戏的音乐的选择都是基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音乐表现力,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深受孩子们喜爱并且富有节奏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觉能力和灵敏的反应能力。节奏游戏的律动高低年级的同学都适用,可以作为复课后音乐课组织教学中的学习内容。
四、改变传统观念探索新型模式
(一)改变传统模式树立新型观念
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安排、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电脑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要的在线教育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
(二)效果评价科学化:设计学习评价表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它的独特性。学习评价表是一个教与学反馈和交流的工具,以包含学业成果、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形式表征,可以贯穿整个教与学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以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好朋友”《五彩小星星(2)》为例,这是一节单元复习与评价课,主要以篮筐摘星星的学生线上自評形式来开展活动。
1.单元分析。首先对该单元的教材内容听唱玩创四个板块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理出教学重点和学习习惯(表1)。
2.设计学习评价表。本课时设计了四个评价板块:我型我秀、听听连连、节奏小火车和学习兴趣评价小问卷(表2)。
3.设计线下单元评价记录表。记录每一个单元中学生的获星情况,根据得星总数,在期末评选“音乐之星”和其他各类奖项。
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到有衔接、有呼应。我们可以依据教学目标,结合作品音乐要素特点或不同的音乐形象,立足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条件设计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或任务中,进行个性化的成果表达。针对不同的教学领域可以有所侧重地设计任务,如指向音乐要素的任务“用色块、形状或线条记录音乐”,有助于学生在专注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的直观感受;指向探索音响与音乐的任务“用生活中的物品为所学歌曲伴奏”,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发声材料并尝试用于编创。针对不同的主题内容可以设计出不同的综合性表现任务,让学生在线下完成,如在“好朋友”主题中设计“选用你喜欢的音乐与小伙伴共同表现,分享从动物好朋友那学到的本领”的活动任务;在“感恩”主题中设计“自主学唱一首歌曲,用自己的方式表演给你想要感谢的人”的活动任务等。表现性评价是符合音乐学科特点的一种评价方式,适切的表现性任务不仅有助于音乐教学,更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线上资源整合完善教学机制
疫期实行“空中课堂”是突破授课地点限制的“创新之举”,线上的教与学成为师生双方沟通的首选方式。虽然短期内还没有办法完全发挥网络资源带来的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优势,但能实现教学保障,充分体现了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审美感知是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要给屏幕前的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就要第一时间用科技的方式还原音乐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们尽最大的努力,选择合适的音乐资源带进网络课堂中。此外,小学音乐课堂中也一定不能忽视趣味性、音乐性、文化性和互动性。空中课堂中,涌现了许多善于在生活中发现“音乐元素”的优秀教师,他们有的尝试用家里的锅碗瓢盆挖掘打击乐趣味教学的各种可能性,有的利用软件为视频里一展歌喉的自己变换各种服饰装扮,有的与家人合奏乐器,来一场家庭小型音乐会。这些无疑都在丰富着课程资源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科的趣味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后疫情时期应打破线上、线下的形式堡垒,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选择符合国情、校情、学情的教学模式切入,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的不断探索实践,完善线上教学,并合理融入传统课堂教学机制。
特殊时期,特定环境,给教师认识和思考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空中课堂”不仅变革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思所想的,不仅是当下的教育工作如何开展,更对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宗旨和使命乃至未来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有一些新认识、新体会。这需要在疫情当下以及疫情过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杨浦区教育学院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