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背景下骨干教师培养路径

2020-09-26 10:42刘晓燕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智慧培训

刘晓燕

一、研究的背景

(一)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地”(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即俗称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计划,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城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纷纷响应与效仿,国际教育界出现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加速了教育信息化向更深层次的智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教育越来越受到全球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成为教育界共同追求的目标。有学者指出,信息技术促发了教育的“形变”,而智慧教育则将引发了教育的“质变”。显然,以单纯的“知识传递”为取向的教学根基已经动摇。在新的技术背景下,我国的智慧教育正在引领全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二)学校十年课堂转型的必然选择

而早在2011年,学校就开始致力于低碳理念的校园生活方式的构建,在课堂教学领域一直试图建构简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育回归自然本真——遵循教育的规律,尊重师生个性与差异,坚守教育可持续发展方向,引导师师、师生、生生和谐合作。研究的重心聚焦于“教学设计精讲精练、教学准备兼顾资源和学生、教学活动尊重差异倡导合作”。当时受限于智慧教育技术水平,资源整合、精准教学、合作学习的方式都还比较单一和僵化,教学效率也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我校课堂转型的进一步深入,2016年开始力求推进“智慧教育”,并将研究的重心聚焦于“基于移动设备PAD的课堂新样态”。青年教师对于教育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远比稍年长的骨干教师强,他们受传统教育方式的浸染也较少,在课堂转型中他们成为先行者快速实现了转型。参照浙江省教育厅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对培训对象的层级划分,教龄7-16年或已经取得中级职称的教师为中级,12年以上或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为高级。我校这两个层次的教师所占的比例高达在49.2%,他们已经普遍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但他们在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难以从原来传统课堂独占话语权的課堂模式中完全跳脱出来,对智慧教育辅助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所具备的信息技术跟不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更新,自主进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技术上有困难,跟不上学校课堂转型的步伐。因此,如何让这些教师掌握“智能化的技术”,掌握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方式,成为学校当前课堂转型中要突破的瓶颈和关键。

二、研究的内容

(一)概念界定

1.智慧教育。纵观当前的研究成果,关于“智慧教育”存在两个研究取向,即“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和“以培养学生智慧为目的教育”。本研究中的“智慧教育”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网络等一批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基础,基于移动设备PAD和“电子书包”等的应用,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智慧化。与传统的教育信息化相比,智慧教育具有如下核心特征: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无缝整合、教学交互高效契合。

2.骨干教师。本研究所指的骨干教师主要是指教龄7年以上(含七年)的中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他们在传统讲授式课堂中游刃有余,有相对成熟的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能力,在教育教学上能够独当一面;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善于融合信息技术,不善于应用智慧教育平台,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实现课堂转型的阻力。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聚焦于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骨干教师的培养路径。

路径一:相关理念的引领。通过专家引领让骨干教师了解智慧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无缝整合、教学交互高效契合”基本方法,达成骨干教师理念和方法上的共识。

路径二:教育技术的提升。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演示和应用电子书包、PAD等移动终端常规工具,操作和应用各种教学专用软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智慧教育平台等,提升教师的智慧教育技术,并通过“软件与教学融合的案例解析”、现场答疑,促进学员的技术内化和生成。

路径三:课堂实践与观摩。开展课堂推进和随堂观摩,组织骨干教师研讨交流,专家对课例进行诊断、点评指导。试图通过课堂观摩,教研组主题教研,从理论走向实践,形成各学科可操作性智慧教育课堂范式。

路径四:课例反思与改进。进行课例的反思与改进,学会在课堂中自主应用智慧教育技术,建构“基于移动设PAD的课堂新样态”,实现骨干教师课堂转型。

研究框架如下:

三、研究的实践

学校全网络覆盖,所有的教室均配备电脑、白板等设备,全校师生均配备PAD这一学习工具,学校引入学海教育电子书包平台和智学网教学测评平台等,这些配备为智慧教育背景下骨干教师的培养提供了硬件和软件的基本保障。近50%的年轻教师队伍,他们对于移动设备PAD应用在课堂的教学改革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接受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同时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边的骨干,催生他们的转变。

路径一:理念引领——工作坊研修+故事会

比尔盖茨曾说:即使失去现有的一切财产,只要留下这个团队,我能再造一个微软!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团队,每位教师都有表达创意和建议、被欣赏、被悦纳的欲望,也渴望被帮助、被理解、被激励,即教师需要一个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工作氛围,在不一定轻松但肯定愉快的交流研讨中实现自助和互助。好的工作氛围是由领导者创造的,工作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者个人的管理风格,营造一个能稳定工作情绪,能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及时分享,能把其他老师碰到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的研讨氛围,必然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能促进每位教师的成长。

1.大工作坊研修;讲讲学校里的正能量故事

大工作坊由全体在职在编的教职工组成,以全体教职工会议为载体,开展短时研修,由校长或者副校长主持,安排若干个主讲,讲讲关乎学校发展和教师生活的正能量事件,最后又聚焦于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智慧教育。让教师们知道校园师生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有什么成效。通过大工作坊的研修,起到统一思想观念的重要作用。

路径二:技术提升——“KLW”式培训+微讲座

灌输,往往难以让学员沉浸其中并深度参与。从问题出发,以“KLW”式培训+微讲座,推进骨干教师智慧教育技术的更新,避免了枯燥和繁琐,更符合骨干教师的参训心态。

1.培训策略

(1)反思策略。“KLW”式培训中K(knowledge)代表“我已经知道了什么”;L(learn)代表“我要学习什么”;W(what)代表“我还想知道什么”。学员的培训有一个“排除已知领域——发现未知领域——学习未知领域——拓展延伸”的反思与演进的过程,通过培训,学员的认知不断延展和拓宽。

(2)行动策略。培训师用问题清单、学员互助、微型讲座的方式,为学员提供行动支架。培训过程中学员从“看客”“听客”这种被动的输入状态,转变到为主动的输出状态,实现深度参与。

2.实践过程

(1)提交问题清单,确定培训内容

骨干教师对于PAD在的功能应用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有接触,在教学中也会偶尔使用到部分功能,但是其熟悉领域和未知领域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在PAD的功能应用的专项培训之前,我们让学员罗列了对PAD的应用功能的期待,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自己的问题清单。学员在过程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主要聚焦于:如何选择题库资源?如何建设不同的群组实施作业分层布置和微课的分层推送?如何制作微课?如何统计学生的高频错点并形成个体错题集?怎么在线上实施一对一的个别辅导,这些功能是如何与课堂融合提高教学效率?培训师就以此为基础确定课程框架如下(图1、图2)

(2)学员异质分组,同伴互助学习

当学员从未知领域出发,就具备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把学员的差异作为培训的资源,以学为中心,调动学员之间的互助帮扶,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清单中的多数问题,学员的学习从一个静态的听讲变成动态的生成,培训的效率也得以提升。一些学员在分组互助的过程中,原来的会的功能应用因为长时间不用导致遗忘,在教别的学员的过程中反复尝试得到巩固;同伴互助还增进了学员之间的融洽度,还从集中式的培训延续到日常的微教研,使培训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新常态。下图2、图3就是我们一个学员在给同伴指导微课制作时翻出自己存档的照片和线上导学案的使用截图,很真实的直观的呈现了微课录制的场景和导学案使用的技术,这样的培训,技术变得触手可及,可模仿可复制,学习的氛围轻松和谐。在这个过程中,培训师和学员作为同伴穿行于各组之间,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图2微课录制场景与准备图3基于PAD的线上导学案的使用截图

(3)主题化微讲座,突破技术瓶颈

经过问题清单的解决,基本技术的习得,学员对技术本身带来的教学便利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但是这只是限于基本技术。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无缝整合、教学交互高效契合”如何解读如何实施,是学员们想进一步知道的。这就需要专家的引领,设置主题化的微讲座,帮助教师进一步拓宽思路,运用好智慧教育技术和方法。

如“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主题培训中,本校年轻教师王老师就电子书包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给学员做了《小班化背景下电子书包培养学生科学高阶思维》主题微讲座,给老师们呈现了电子书包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模式(如图4)。

王老师用一个框架图很直观的呈现出来,用事实说话,往往比高深的理论说教更能引发共鸣。培训中用来自一线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意义和价值,更能激发各学科骨干对该技术的探索和实践,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路径三:观摩实践——交互式培训+真情境

教学改革不是靠纸上谈兵,课堂才是主阵地,骨干教师经历了工作坊研修和KLW式研修后,在理念上接受智慧教育,在应用上习得了智慧教育的技术,真正的融合到教学,还得需要活动的助推和真情境的考验。在培训中将骨干教师与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进行交互式的实践观摩和点评,在真实情景下,让教师的培训结果无处遁形。

1.惠蘭杯教研组“晒课”——骨干与骨干的对决

晒课,顾名思义就是在真实的课堂中,面对真实的学生,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完全充分的呈现在全校教师的面前。是对骨干教师智慧课堂驾驭能力的检验,也是一个真情境下的培训。

路径四:反思改进——自省式培训+课题与成果

培训和实践之余,要引导教师“反刍”。通过未解决了的问题去构建研究的课题,开展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可以使骨干教师进入“自省式培训”模式;而通过已经解决的问题的思考和提炼,可以逐步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整理成果的过程,也可以使骨干教师进入“自省式培训”模式。

四、研究的成效

通过研究转变了骨干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新素养;学生活力得到唤醒;构建并实践骨干教师培养路径;促进骨干教师课堂转型,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一)转变骨干教师教学观念,提升骨干教师新素养

通过培训,骨干教师在PAD教学的改革中逐步认识智慧教育的积极意义和价值。他们转变教学观念,让自己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更密切的关注教学、关注课改,有效提高了个人素质和专业素质。由于学科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对PAD等移动设备的功能需求也不同的;同一学科也有不同课型,PAD的使用时机和方式也不同。教师除了主动参与各条路径的研修与培训,还逐步走向了自我研修,主动构建新的课题,主动撰写成果论文。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也更强了。

(二)构建并实践了骨干教师培养路径。

通过研究智慧教育背景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素,探寻智慧教育背景下骨干教师的培养路径,并进行实践与反思。逐步形成“工作坊研修+故事会”“KLW式培训+微讲座”“交互式培训+真情境”“自省式培训+课题与成果”四条培训路径。并確定每条路径的基本框架和培训内容,有效开展了系列培训活动。

(三)促进骨干教师课堂转型,形成教学新样态。

通过移动设备pad应用,给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机制带来变革,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新样态逐步形成。它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学习时间段,贯穿于预习、上课、作业、辅导、测评等学习的各个环节,覆盖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教”与“学”整个过程。同时具体到各个学科上,还进行了初步的变式研究。教师能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能以PAD和学习平台应用为载体推进智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教育资源无缝整合、教学交互高效契合”,从而成功转型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智慧化的教师。

(四)实现精准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智慧课堂,Pad移动设备的实时监控,及时反馈、纠错,可以精确地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学结果直接体现了教学活动效率的高低。而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和测量,为教学效率的判断提供了有利的依据。经过一年的pad教学实践,骨干教师在教学成绩上基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整体来看,在区期末测试中,每门学科都有较大的增量。

(五)成果推广,树立学校品牌,提高学校软实力

目前全校37个班级已全面应用智慧教育,师生共计1500多人。2019年我校共接待省内外学校35所,接待校长、老师来访400余人;接待各地市教育局、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来校交流近30人。数字技术已经像“空气一样”自然地浸润到我校每位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并通过移动设备pad公开课、交流分享信息化教学历程、经验等形式得以推广。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新样态联盟首批实验学校、中国智慧教育工程实验校、杭州市智慧示范学校、杭州市数字化示范学校、江干区智慧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我们学校被邀请在国家、省、市等各类论坛上介绍交流智慧课堂教学。

五、实践反思

我校整体的教学趋向于良性发展。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意趣课堂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得更加的充分,如何让学生的学习资源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如何更好的实现跨越时空的无边界的学习,如何体现不同学科基于PAD应用的个性化教学差异并促进不同学科范式的成熟和推广,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智慧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折腾人的“骨干教师”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