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春安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多年来开展的陶艺教学进行分析,阐述了在培智学校开展陶艺教学的必要性,开展陶艺教学的现状与问题,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培智学校开展陶艺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实施效果,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和实践研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以期对培智学校开展陶艺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培智学校 陶艺教育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75;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4-0101-02
一、培智学校开展陶艺教学的必要性
陶艺是一门泥与火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融合了绘画、色彩以及雕塑等造型艺术的特点,陶土既能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受泥土的芳香,也可以体验创造的快感,因此深受学生喜爱。陶艺教育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的艺术课程,在学生人格建立、情操陶冶、个性培养、智力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之一。玩泥、玩沙、玩水是孩子的天性,特殊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提出:通过尝试使用适合的绘画与手工材料进行涂画和制作,初步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所以陶艺教学在培智学校的美育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二、开展陶艺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颁布和推进,很多特殊学校都引进了陶艺课程,但因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的陶艺教师、设备以及场地,导致陶艺课程无法很好地开展,不少学校的陶艺课一直使用超轻黏土和软陶等材料来代替陶泥,作品缺少泥与火碰撞的灵魂。此外由于培智学校学生的自身差异性和特殊性,老师课程目标设置得不到位,教学方法选择不得当等,都使得陶艺教学在培智学校中的开展面临诸多问题。
三、开展陶艺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合理设置课程,提高学习的兴趣
陶艺是一门源于生活,具有较强实操的综合性课程,用陶泥完成一些特殊的造型,需要相应的技法,如搓揉、拍打、捏塑、切挖、描绘、赋彩、施釉、烧制等等。有些技法看似简单,但对于一些智力障碍的学生来说却很难操作。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师应按学段的高低,明確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从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结合培智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主题,或者提供学生通过老师讲解能够理解的题材。例如,有的培智孩子喜欢看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学生通过电视和老师讲解知道天安门,老师再展示天安门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天安门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就显得容易很多;有的孩子喜欢小动物,老师在《可爱的小龟龟》一课中请出一只真正的小乌龟,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结合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途径了解乌龟的轮廓、形态等特征,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开展陶土创作,多感官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去体验、去吸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也利于老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
(二)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
培智学校的学生个体差异大,单一的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兼顾所有学生。老师需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育,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按照学生能接受的进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例如《可爱的小鱼》泥板成型课,教师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三层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独立完成泥板和小鱼的制作,并进行装饰;B层学生在老师辅助下完成小鱼的造型即可;C层学生只需按老师画在卡纸上的小鱼,用泥条填满。有位中重度的脑瘫学生小张,手指不灵活,平时穿衣都需家长完成,教师为他设定的目标是只需将泥巴搓成泥条。经过教师多次手把手的和小张同学一起将泥巴搓成一条条泥条的练习后,他也能独立搓出一条歪歪扭扭的泥条,开心地递给旁边的同学继续创作。通过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育相结合,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有进步,体验陶艺创作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利用多媒体新技术丰富陶艺教学手段
智力障碍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的现象。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 向学生展示精美的陶艺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的自动生成功能,更加新颖又快捷的方式奖励学生;录制有关陶艺制作过程的微课, 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视频的指示,按照步骤顺利完成陶艺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手机剪辑视频软件和WiFi无线连接设备,将学生现场制作陶艺的过程拍成照片或剪辑成短视频,在课间休息的时播放给班级学生看,学生在屏幕中看见自己或身边熟悉的同学在认真制作陶艺的样子,更加有坚持学习的毅力和动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陶艺社团活动
培智学校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社团活动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扮演着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角色。教师可以挑选部分喜爱陶艺、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中高学段学生成立陶艺社团,集中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陶艺创作能力。例如,中山特校陶艺社团的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活动,结合周边地域资源,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陶艺展览,请民间陶艺家走进学校给学生做指导等等,通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该校陶艺社团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学生的陶艺作品也经常在各类比赛中斩获殊荣。
四、开展陶艺教学的实施效果与问题反馈
(一)实施效果
1.提高学生感知力、专注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陶艺不仅促进了儿童手的灵巧性, 培养了儿童的泥性和捏塑感, 而且也在寻找主题的过程中, 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以及社会认知和文化理解能力。陶艺不同于绘画,是一种三维的表达形式。学生在捏泥的过程中,能够把平面的东西转变为一个个令人喜爱的立体作品,这样的过程体验带给学生的是与绘画完全不同的感受。通过感触泥巴的质地、颜色甚至气味,手指挤压湿泥或摔泥巴时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感知力。通过手、眼、脑协调互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专注力也得到很好的提升。另外,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制作陶艺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舒缓情绪、释放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2.提高学生乐于动手和思考能力
培智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有的学生甚至整节课都不会动手。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将陶泥搓来揉去、陶泥在他们手中也变换着各种形状,一会儿变成毛毛虫,一会儿变成一只蜗牛。例如笔者在绘画课教会学生画杯子后,问他们想不想做出一个立体、真实的杯子呢?学生都说:“想”!教师并马上拿出陶泥来让学生自己创作。课后收上来了各式各样“杯子”,就连最不喜欢动手的小林同学,也交上一个泥球,中间用陶艺工具戳了个大洞的“杯子”。
3.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提升自信心
陶艺是一门不仅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的课程。即使是简单的泥条盘筑的作品,也要经过搓、揉等等工序,一层又一层的搭起,更不用说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要经过反复的雕琢。培智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意志力比较薄弱,在反复练习中可以培养细心和耐心、不断增强意志力。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上釉后烧制成的陶瓷,脸上洋溢着笑容、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对自己动手能力也更加有自信。有位智障学生小袁,之前情绪容易波动,做事缺少自信,加入陶艺社团后,每天下午放学都会自己跑来陶艺室要求老师给他玩泥。后来老师针对他的弱点,逐步提高玩陶的要求,慢慢从泥条盘筑、到坯体雕刻、再到釉下彩绘,哪怕一件作品要用五天时间,他也能按照要求来制作,渐渐他也越来越自信,做了很多陶艺作品,学校还专门为他举办了陶艺作品展。毕业后,一家幼儿园聘请他做陶艺助教,通过陶艺他实现了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梦想。
(二)问题反馈及改进建议
1.创设“以陶育人”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的陶艺教学环境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和载体,陶文化中“做陶如做人”的精神也与学校的育人理念十分契合。学校应配备足够陶艺教学所需的设备、师资,创设“以陶育人”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设置专门的陶艺室、展厅,收藏和展示师生的优秀陶艺作品。发挥其美育功能,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编写陶艺校本教材
目前培智学校没有统一的陶艺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心智、残障类型等,结合地域特色,分学段编写适合当地培智学校的陶艺校本课程教材。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牵头周边区域的特殊学校,让有资质的教材出版机构参与进来,共同开发优质的陶艺教材。
3.完善陶艺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培智学校学生的陶艺作品往往都效果不佳,如何在课堂当中进行评价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多做积极中肯的点评,既可以保护特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又能让他们在积极、和谐、健康的环境氛围中快乐学习。个别实在不具美感作品,可以对学生在制作的过程是否积极、专注等方面进行点评。
五、结语
陶藝教学作为一门独特的教学手段,在培智学校美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玩中学,一方面可以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创造力,培养发散性思维,是一门集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于一体的教学手段,深受学生喜爱。当然,针对不同障碍类型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特殊学生都有所进步,使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少儿陶艺——感受历史与人文的温度[J].中国陶艺家.2018(04).
[2]周旭德.提高培智学校绘画与手工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2):137-138.
[3]周璐.开展小学陶艺教学的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
[4]杨亮.小学美术教育中陶艺教学的作用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