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20-09-25 03:51:54朱学亮沈向楠康丽洁王艳君牟成林
河北中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正骨督脉腰部

朱学亮 沈向楠 康丽洁 王艳君 牟成林

(河北省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脱出压迫神经,临床表现为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的疾病[1]。据统计,该病的发病率高达84%,临床中以第4~5腰椎(L4~5)、第5腰椎~第1骶椎(L5~S1)最为常见[2-3]。现代医学认为,LDH的发生与机械压迫、神经根炎症和自身免疫相关,其中因椎间盘突出或退变导致的炎性反应会加重病情[4]。目前,西医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二者均可缓解疼痛,手术治疗可清除髓核突出组织,重建脊柱生物力学,但存在骨块吸收不相容和相邻脊柱节段退变加速等不足,药物治疗易出现胃肠道及中枢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5-6]。故寻找非药物疗法显得尤为重要。LDH属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治疗多采用针灸、正骨、推拿等方法[7]。前期研究证实,中医正骨手法能够恢复患者正常生理结构,缓解肌肉痉挛,并可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关系,达到治疗效果[8]。针刺治疗LDH疗效确切[9]。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LDH 41例,并与单纯中医正骨手法治疗41例对照,观察2组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探究其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12—2019-12河北省中医院骨伤二科门诊LDH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51.86±15.63)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91±1.33)年;病变节段:L4~528例,L5~S110例,其他椎体3例。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34~77岁,平均(51.82±15.58)岁;病程5个月~12年,平均(5.88±1.31)年;病变节段:L4~525例,L5~S114例,其他椎体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康复医学》中LDH的诊断标准[10]:症状为腰背痛且向下肢放射,坐骨神经痛;体征见步态异常,局部压痛,脊柱变形,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CT或MRI影像学检查可显示LDH的部位、类型及程度。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②意识清醒;③未接受过手术治疗或康复训练;④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⑤本研究经河北省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精神类疾病或意识障碍,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重大疾病;②腰椎间盘创伤史者;③患有结核病、肝炎、梅毒等传染性疾病者;④哺乳期、妊娠期或备孕患者;⑤资料不全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2.4 剔除标准 ①未按研究方案治疗者;②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③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嘱患者取端坐位,暴露腰部位置,双腿分开,屈膝成直角,医师和助手分别坐于患者后方和右前侧,用双腿夹住患者右膝,双手压住患者右侧大腿近膝部处,以固定患者骨盆,保持下半身稳定。患者左手扶住枕部位置,右手自然放置在小腹位置,稍作低头弯腰姿势。医师通过影像学检查及手诊确定患者腰椎偏歪部位,摸准患椎棘突,以右手拇指按于该棘突左缘,左手从患者左侧腋下穿过,固定其右侧肩。嘱患者放松全身,以右手拇指为定点,左手扶患者右肩为杠杆,同时亦可以控制患者上半身前弯角度,前弯角度应视患者情况而定,不能硬性规定为某一角度。术者左手向左前下后方旋转,右手拇指向右前下方推顶,听到复位声响后结束治疗。上述治疗每2 d 1次。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取穴:命门、腰阳关、秩边(双侧)、风市(双侧)、委中(双侧)、阳陵泉(双侧)、悬钟(双侧)、昆仑(双侧),穴位定位参照《经络腧穴学》[12]。操作:采用0.30 mm×50 mm毫针(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针刺。患者取侧卧位,下肢弓腿前屈,在踝关节处放置软枕,常规皮肤消毒后,先针昆仑、悬钟、委中、阳陵泉、风市,再针命门、腰阳关、秩边,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配以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型号:TDP-L-I-2,重庆鑫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光源距离皮肤20 cm照射命门、腰阳关穴以及周围皮肤,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

1.3.3 疗程 2组均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临床评价 ①JOA下腰痛评分:分数范围-6~29分,分数越低说明疼痛及功能障碍越严重[13]。②疼痛VAS:分数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感越强烈[14]。

1.4.2 血液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充分摇匀后常温放置约1 h,离心分离血清,置-80 ℃冰箱保存备用。应用Thermo Varioskan LUX多功能酶标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8、hs-CRP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后腰腿痛基本消失,腰部活动功能恢复至正常,直腿抬高70°以上,能够恢复原工作;显效:腰腿痛明显减轻,直腿抬高50°~70°,腰部活动功能明显改善,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腰腿痛稍有减轻,腰部活动功能稍有改善,直腿抬高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不能胜任工作[15]。

2 结 果

2.1 2组JOA下腰痛评分及疼痛VAS比较 见表1。

表1 2组JOA下腰痛评分及疼痛VAS比较 分,

表1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点效应显著(P<0.05),提示2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疼痛VAS随着时间改变出现了显著变化;时间点与组别存在交互效应(P<0.05),提示2组患者JOA下腰痛评分、疼痛VAS随时点的变化趋势会因组别的不同而改变。组间主效应显著(P<0.05),表明2组间JOA下腰痛评分、疼痛VAS有显著差异。治疗2周及治疗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2组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hs-CRP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IL-8、hs-CRP水平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LDH是由于长期腰姿不正、外力损伤、腰部受寒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16]。现代医学认为,椎间盘突出或退变是LDH的病理基础,神经根无菌性炎症是致痛机制,炎症细胞可通过刺激纤维环、后纵韧带、髓核内的神经末梢而加剧痛感[17]。因此,炎症因子在LDH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IL-6是重要的前炎症介质,参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根性痛的病理过程,其能通过干扰椎间盘基质的降解酶使椎间盘基质中的弹性蛋白、蛋白多糖和胶原等相关生物大分子的水平、结构、类型及功能发生相应改变,导致纤维环保护功能减弱,促使髓核由薄弱纤维环部位突出,IL-6在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及周围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活性[18]。IL-8是具有趋化性的细胞因子,能够趋化中性粒细胞诱导其脱颗粒、变形及使胞浆内的钙水平短暂升高,对嗜碱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也具有趋化作用,促进椎间盘中的炎性反应,与椎间盘变性疾病以及慢性炎性疼痛密切相关[19]。hs-CRP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并能激活炎症瀑布样反应,与神经末梢接触,刺激脊髓神经,导致下腰痛、神经根性放射痛[20]。

中医学认为,LDH的病机为“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病因为外感风寒湿邪,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腰部经筋失于舒展,或跌仆扭伤,经脉气血阻滞成瘀,不通而痛,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房劳过度等致肾气亏虚,腰部筋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素问》言“督脉为病,脊强反折”。LDH病在脊柱,位在督脉,症状表现多以阳经为主,且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脉,可调节下肢足三阳经经气。若外邪侵袭,著于腰部,阳气不得生发,督脉气血不畅,瘀滞于此而痛[21],故督脉对LDH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在循行分布方面,LDH所导致的坐骨神经放射痛的分布走向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分布走向相似[22]。故本研究针刺选穴以调和督脉、理筋通络为原则,选取督脉命门、腰阳关,足太阳膀胱经秩边、委中、昆仑穴以及足少阳胆经风市、阳陵泉、悬钟穴。其中命门为人体生命之本,具有通督强脊的作用;腰阳关,别名脊阳关,为下焦元气之宅,腰部运动之枢,刺之可调肾气、通经脉、利腰膝,是治疗腰骶疼痛的要穴;秩边刺之可活血止痛;委中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下合穴,取其“腰背委中求”之意,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昆仑刺之可疏筋活络;风市具有疏通下肢气血、舒经活络的功效;阳陵泉穴为胆经合穴,八会穴之筋会,具有清泄肝胆、疏利筋骨之功;悬钟又名绝骨,八会穴的髓会,具有填精益髓、行气活血的作用。诸穴合用,共奏调理督脉、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补肾强腰之功。此外,重视LDH治疗的用针顺序,《灵枢·周痹》云“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正确的用针顺序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23]。故治疗时先取远端腧穴昆仑、悬钟、委中、风市“以遏之”,再针刺腰臀部命门、腰阳关、秩边“以脱之”,从而达到用针有序、调畅气机的目的,提高临床疗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通过外力将患者腰椎关节紊乱进行纠正,改变其椎间孔大小,缓解神经根压迫症状,尤其松解神经根粘连效果显著,从而达到骨正筋柔的效果。二者结合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位置炎症因子吸收,还可恢复关节活动度,解除痉挛和组织粘连,疗效显著[2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能有效降低LDH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hs-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配合中医正骨手法能够更好地抑制机体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LDH疗效确切,能改善腰部功能,缓解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但本研究未进行辨证分析以及随访设计,今后需开展对本病的辨证研究以及远期疗效观察,为该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正骨督脉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天台山道家功夫正骨真传》读评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平乐正骨手法源流浅述
岳阳张氏正骨气血理论之以气为先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久坐当心腰“感冒”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0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