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肛周疾病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临床研究※

2020-09-25 03:51:54刘瑞萍程兴敏吴晓娜韩书阁姚慧芸
河北中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肛周椎管头痛

刘瑞萍 程兴敏 宋 辉 吴晓娜 韩书阁 姚慧芸

(河北省邢台市中医院麻醉疼痛科,河北 邢台 054001)

肛周疾病是发生在肛门周围的疾病,主要包括肛裂、痔疮、肛周脓肿及肛瘘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肛周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1]。由于肛门周围组织的特殊性,临床对于肛周疾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常用麻醉方式为椎管内麻醉,即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患者腰部的椎管内以阻断脊神经的传导而起到麻醉效果[2-3]。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是椎管内麻醉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典型症状为由平卧位转为坐位或直立位时出现剧烈头痛,平卧位时可减轻或消失,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4-5]。中医针刺疗法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且在治疗头痛方面效果显著[6]。2016-01—2019-01,我们对行手术治疗的肛周疾病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患者采用针刺治疗30例,并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肛周疾病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34.80±9.84)岁;病程1~5 d,平均(2.33±1.05)d;肛裂5例,痔疮12例,肛周脓肿7例,肛瘘6例。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5.60±8.85)岁;病程1~5 d,平均(2.40±0.63)d;肛裂6例,痔疮11例,肛周脓肿7例,肛瘘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肛周疾病的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7]。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多在术后5 d内出现头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前额和枕部;若患者处于直立位,15 min内可出现头痛或症状加重;若患者平卧,15 min内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1周内自发缓解或经硬膜外自体血填充治疗后48 h内缓解;可伴有颈肩部僵硬症状,严重者可伴有恶心、视觉障碍、耳鸣及听觉减退等[8]。

1.2.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肛周疾病和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手术治疗并采用腰部椎管内麻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9]评分≥4分;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术后合并有严重的创面感染者;患有严重的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异常者;有头痛家族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均采用的是在第3~4腰椎间隙进行穿刺,并均行椎管内麻醉操作。术后6 h去枕平卧体位休息,禁食水,6 h后半流食,并给予肛周疾病的常规术后治疗。

1.3.1 对照组 予布洛芬缓释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 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

1.3.2 治疗组 予针刺治疗。取穴:大椎、百会、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太溪(双侧)、印堂、合谷(双侧)、天柱(双侧)、昆仑(双侧)、承山(双侧)及二白(双侧)。采用0.30 mm×40 mm或0.25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长春爱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常规皮肤消毒,患者先取坐位,速刺大椎穴数下,得气即可,不留针。然后取仰卧位,针刺剩余穴位,常规进针,每穴行小幅度的提插捻转,以局部有热胀感为度,留针30 min,每日1次。

1.3.3 疗程 2组均连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比较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 d后头痛变化情况,采用疼痛VAS进行评价,将疼痛程度用0~10分表示,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自己的头痛程度自行在10 cm长的标尺上进行标记,作为疼痛评分。

1.5 疗效标准 治愈: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无效: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未得到改善,甚则症状加重[8]。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 d后疼痛VAS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 d后疼痛VAS比较 分,

由表2可见,2组首次治疗后及治疗3 d后疼痛VA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3 d后疼痛VAS与对照组治疗3 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VAS低于对照组,2组首次治疗后疼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椎管内麻醉是肛周疾病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头痛是椎管内麻醉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前额或枕部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晕、恶心、耳鸣、呕吐等症状,平卧后头痛症状可明显缓解或消失[10-11],其发生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穿刺针的直径、针的斜面、穿刺次数等密切相关[12]。目前,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硬膜穿刺会引起脑脊液漏失,导致颅内压降低,大脑结构在重力的牵拉作用下,引起脑膜的疼痛神经反射从而引起头痛[13]。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可演变成严重并发症,如慢性头痛、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硬膜下出血、颅内出血等[4]。目前,术后常规要求患者去枕平卧休息和补液治疗,可使穿刺创口压力减轻,但仍不能避免头痛的发生。对于头痛严重者可联合止痛类药物治疗,但一般起效较慢[14]。另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硬膜外血液补片(EBP)治疗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效果显著,但需要再次行穿刺治疗,会加重患者的恐惧心理,而且术后期间多为平卧体位,操作多有不便,因此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15]。布洛芬是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对多种类型的头痛均有很好疗效,临床应用广泛[16-17]。

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属中医学头痛的范畴,根据其发病的具体原因可进一步归为内伤头痛。中医学认为,手术可导致患者正气受损,气血不足,脑脊液亦属于人体津液,椎管内麻醉操作导致患者脑脊液外漏,进一步引起气血运行紊乱,津液输布异常,湿浊内生,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络不通,脑窍失养,而出现头痛。故治疗应以通经活络、补气活血为原则。针刺疗法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其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的特点,故我们尝试采用针刺治疗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所选腧穴中,大椎、百会均为督脉重要腧穴,大椎为手足三阳经阳气与督脉阳气汇集之处,百会居于巅顶,为百脉之会,针刺大椎、百会可调理督脉经气,振奋诸阳,具有益气壮阳功效,使神有所归,气有所定;中脘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天枢、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穴,天枢又为大肠之募穴,足三里为常用保健要穴,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穴,四穴合用,可起到调理脾胃、益肾填精、补气益血的功效;印堂为治疗前额头痛的经验穴,对外感及内伤等原因所导致的前额头痛均有较好的疗效[18],《素问·刺疟》有言“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两额两眉间出血”;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的功效;天柱、昆仑均属足太阳膀胱经,天柱乃连系头项的要穴,可调节全身气血津液,补益脑髓,昆仑穴可引足太阳膀胱经之气上行,与天柱上下相配,具有舒筋活络、清利头目的功效。以上诸穴选择,以经脉辨证为主,近端与远端取穴相结合,一下一上,同气相求,共奏舒筋活络、益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另外,我们还根据本研究所选患者均为肛周疾病术后,而加用了承山及二白两穴针对性治疗,承山是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19],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言“九般痔漏最伤人,必刺承山效如神”;二白为经外奇穴,具有调和气血、缓急止痛的功效,对痔疮、肛瘘、脱肛等疾病均有很好疗效[20],《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亦言“痔漏之疾亦可针,里急后重最难禁。或痒或痛或下血,二白穴从掌后寻”,二穴合用,可同时有效促进肛肠疾病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首次治疗后疼痛VA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即明显降低(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刺治疗肛周疾病椎管内麻醉术后头痛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明显缓解患者头痛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肛周椎管头痛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 08:25:18
头痛应该灸哪里?
基层中医药(2021年4期)2021-07-22 07:15:28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头痛与口疾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远离头痛的困扰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38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13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椎管内原发Rosai-Dorfman病的MRI表现(附4例报告)
磁共振成像(2015年3期)2015-12-23 08:52:33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