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斌 范 群 张 帆 赵 冉 李 璟 孙青刚
(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上海 200240)
近年来,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表现为膝骨关节红肿热痛,尤其以晨起僵硬、上下楼梯疼痛、行走不便最为明显[1-4]。研究表明,各类针法治疗KOA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疗效确切[5-7]。2018-01—2019—01,我们采用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气滞血瘀证型KOA 35例,并与常规针刺法治疗3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全部70例均为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43~68岁,平均(56.32±6.74)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61.37±24.13)个月;左膝12例,右膝23例。对照组35例,男15例,女20例;年龄42~64岁,平均(55.44±6.82)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61.02±27.11)个月;左膝17例,右膝1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8]确诊。①近1个月内反复的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③年龄≥40岁;④晨僵时间≤30 min;⑤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满足诊断标准①+②③④⑤条中的任意2条可诊断为KOA。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9],辨证为气滞血瘀证。证见:膝部刺痛,痛处固定,轻者活动不便,重者不能屈伸,面晦唇黯,舌质青紫或紫黯,苔白,脉涩。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辨证为气滞血瘀证;②年龄40~70岁;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0分;④本研究经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近3个月接受关节内透明质酸钠或激素、镇痛类药物注射治疗;②近1年内行关节冲洗或关节内窥镜检查;③合并影响研究完成的疾病;④30 d内参与其他试验研究;⑤无法完成各种量表填写;⑥不适合针灸治疗。
1.3 治疗方法 2组均针刺治疗,均取患侧犊鼻、内膝眼穴[10]。
1.3.1 治疗组 选用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前穴位常规消毒,选0.30 mm×40 mm毫针,直刺入穴位,深30 mm,提插捻转使患者得气后,留针20 min。留针期间用左手拇指紧按针旁皮肤以守气,右手拇、示指紧握针柄,拇指向左捻转9次,再拇指向右捻转6次,捻转角度180°~360°,每针操作30 s。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周。
1.3.2 对照组 选用常规针刺法。针刺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0.30 mm×40 mm毫针,直刺入穴位,深30 mm,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 min。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11],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12]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疼痛VAS: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横线的一端为0分,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分,表示剧痛,测试时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让患者在直线上某一点做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的感受程度,医生面对有刻度的一面,从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分数越高则表明疼痛越重。WOMAC量表主要包括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3方面共24个问题,其中关节疼痛包括平路行走、上下楼梯、夜间痛、静息痛、负重时痛,关节僵硬包括晨僵、除晨僵外其他时间,日常活动包括坐立、上下楼、上下车、做家务等,按程度分无、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5个等级对应为0、1、2、3、4 5个分值,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严重。
1.5 疗效标准 根据WOMAC量表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即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痊愈:疗效指数≥80%;显效:疗效指数≥50%且<80%;有效:疗效指数≥25%且<50%;无效:疗效指数<25%[13]。
2.1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比较 分,
由表1可见,治疗后2组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前后WOMAC量表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WOMAC量表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比较 分,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WOMAC量表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由表3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现代医学认为,KOA是膝部骨关节面的退行性病变,多由于活动损伤、自身体质量增加、关节受寒等因素,致使关节局部劳损,主要病理表现为关节软骨的变性、关节遭到破坏,关节内骨质增生及关节内存在碎裂的骨质等,也提示骨关节的提前老化,导致活动受限、局部关节疼痛等。西医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药物镇痛治疗、手术治疗。虽然对患处的疼痛、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不少副作用,如服药后的胃肠道刺激、手术风险、药物依赖等。
KOA属中医学痹证中的“骨痹”“痛痹”“痿痹”“腰腿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KOA的病因多与“风”“寒”“湿”有关,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血液瘀滞于关节处,引起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针灸治疗KOA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4],一些特色的针刺手法值得应用推广。本研究选取犊鼻穴、内膝眼穴,两穴均具有通络止痛、行气活血功效,治疗膝关节屈伸不利、红肿疼痛疗效确切。《玉龙歌》曰“髋骨能医两腿疼,膝头红肿不能行,必针膝眼、膝关穴,功效须臾病不生”。KOA的疼痛主要原因为“瘀血阻滞”,而龙虎交战针法具有疏通经气的功效,特别适合气滞血瘀型的疾患。
龙虎交战法中龙, 指的是“苍龙”, 为左, 左转捻针9次, 此手法为补法。虎,指的是“白虎”, 为右, 右转捻针6次, 此手法为泻法。 通过一正一反、一左一右的所谓“交战”行针手法, 以运行气血,产生推拉的作用, 可舒筋通络, 对局部穴位所处的区域进行强刺激,使各类镇痛神经递质分泌增多,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止痛效果[15]。龙虎交战针法是普通针刺的升级针法,运用九六阴阳之数、天地人三才之法,达到镇痛的效果,相较于常规针刺,加强了局部穴位的刺激量,镇痛效果及整体疗效明显。研究表明,龙虎交战针法在运动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类疼痛性疾病中均有良好效果[16-20]。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WOMAC量表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龙虎交战针法治疗气滞血瘀型KOA疗效确切,并能改善疼痛、关节晨僵症状及日常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