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霞
【摘 要】目的:研究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分别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临床作用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2h出血量和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同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剖宫产术后产妇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76-01
剖宫产是妇产科常见的分娩方式,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人数不断在上升,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1]。产后出血主要是指产妇在分娩24h内出血量高于500ml,主要是由于胎儿较大、双胞胎或不良情绪所导致。临床上常使用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但效果不佳[2]。鉴于此,本文主要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分别使用卡前列甲酯栓、缩宫素对产妇进行治疗,并对这两种药物的临床作用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产妇40例,年龄20~36岁,均值(28.33±2.63)岁,孕周39~42,均值(40.68±2.54);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卡前列甲酯栓进行治疗,产妇40例,年龄20~38岁,均值(29.14±2.26)岁,孕周40~42,均值(41.24±2.62),两组产妇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使用20U的缩宫素对产妇进行静脉滴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产妇1mg的卡前列甲酯栓进行口服。
1.3评价标准
(1)对两组产妇的恶心、呕吐、腹痛以及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2)对两组产妇的产后2h以及24h的出血量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相关的所有数据均通过分析软件SPSS19.00进行处理,( ±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
观察组的术后2h出血量和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产后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是由于产妇对分娩的认知较差,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导致,致死率较高[3]。合理给药是减少产后出血的最佳治疗方式,缩宫素是治疗子宫出血的常用药物,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等特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该药物能维持的时间较短,效果欠佳。卡前列甲酯栓是一种终止妊娠的药物,可有效提高产妇子宫肌收缩力,从而达到抗生育的作用,该药在临床中多应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中[4]。本文主要选取了80例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进行研究,分别使用缩宫素(对照组)与卡前列甲酯栓(观察组)对产妇进行治疗。研究显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2.5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2h出血量和术后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由此可见,使用卡前列甲酯栓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卡前列甲酯栓的治疗优势更为明显,对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和旭华,范晶晶,李艳霞.缩宫素卡前列甲酯栓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018(002):239-240.
[2] 方红艳.不同时间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7):82-83.
[3] 朱俊霞. 观察卡前列甲酯栓配伍催产素预防阴道分娩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032(006):916-918.
[4] 沈艳.卡前列甲酯栓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术后恢复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