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秀 马素云
【摘 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11-2019.12期間接诊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患者透析后的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分析不同指标达标患者与不达标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肾性贫血患者与非肾性贫血患者相关资料。结果:血磷达标率44.00%,血钙达标率47.00%;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28.00%,血钙达标与不达标患者在透析时间、饮食因素、每次透析时间以及药物因素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达标与不达标患者在年龄、饮食因素、每次透析时间以及药物因素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与不达标患者在饮食因素、每次透析时间以及药物因素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性贫血与非肾性贫血患者在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主要受到患者年龄、饮食因素等影响,科学饮食可预防钙磷代谢紊乱,提高血清钙磷水平,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降低肾性贫血的发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钙磷代谢紊乱;影响因素;肾性贫血;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054-02
目前临床对尿毒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相关疾病多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其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及时清理血液中的各类垃圾与代谢废物,从而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延长生存时间[1]。为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影响因素及其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从而更好地指导维持性血液性透析,保证透析有效性与安全性,现就我院2018.11-2019.12期间接诊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11-2019.12期间接诊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年龄(59.05±5.48)岁,疾病:高血压肾病36例、慢性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34例。所有患者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有完整的各项检查资料,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患者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为达标组与不达标组。
1.2方法
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时整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年龄、透析时间、饮食因素、残余尿量等,分析达标组与不达标组患者的相关资料。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1)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情况;(2)血钙达标与不达标患者相关资料;(3)血磷达标与不达标患者相关资料;(4)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与不达标患者相关资料;(5)肾性贫血与非肾性贫血钙磷代谢指标。
1.4评价标准[2]
血清钙参考值:2.10~2.50mmol/L,血清磷参考值:1.13~1.78 mmol/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参考值:150~300ng/L,不在上述范围则为不达标。血红蛋白水平<110g/L则为肾性贫血。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 ±s,t检验;计数资料(n,%),c2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情况
100例患者中47例血钙达标(47.00%),53例不达标(53.00%);100例患者中44例血磷达标(44.00%),56例不达标(56.00%);100例患者中28例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达标(28.00%),72例不达标(72.00%)。
2.2血钙达标与不达标患者相关资料比较
血钙达标与不达标患者在透析时间、饮食因素、每次透析时间以及药物因素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残余尿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透析频率为每周三次,无差异(P>0.05)。
2.3血磷达标与不达标患者相关资料分析
血磷达标与不达标患者在年龄、饮食因素、每次透析时间以及药物因素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透析时间、残余尿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与不达标患者相关资料分析
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达标与不达标患者在饮食因素、每次透析时间以及药物因素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肾性贫血与非肾性贫血钙磷代谢指标
肾性贫血较非肾性贫血患者对应血钙、磷水平较低,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法在终末期肾病治疗中的疗效已经得到证实,但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尤其是在血钙血磷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3]。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钙磷代谢总体达标率较低,较多患者出现血钙、血磷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异常,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风险较大。不同钙磷代谢紊乱对应的影响因素略有不同,如透析时间、饮食因素会影响血钙,饮食因素与年龄会影响血磷;年龄也会影响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低水平血钙与血磷会增加肾性贫血,高水平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会增加肾性贫血风险。
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积极进行饮食干预,比如向患者普及饮食知识、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家属做好患者饮食的监督,避免不合理饮食问题,从而保证饮食科学性,饮食同时还需要重视血清钙磷元素水平,便于及时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问题。虽然提高血钙、血磷有利于降低肾性贫血,但是也会增加死亡风险,因而应严格按照钙磷代谢控制目标,使其处于合理范围内,兼顾代谢紊乱与肾性贫血[4-5]。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主要受到患者年龄、饮食因素等影响,科学饮食可预防钙磷代谢紊乱,同时提高血清钙磷水平,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降低肾性贫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志权,朱苓瑕,宁燕虹.等.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2):153-154.
[2] 孟庆庆,翟小琳,袁毅,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镁代谢紊乱及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07):623-625.
[3] 李倩,邓开慧,龙艳君,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影响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9(20):1567-1571.
[4] 丘万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7):44-45.
[5] 伊丽安,陈晓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因素分析并与肾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24):3973-3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