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技术类课程闯关式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2020-09-23 06:16李晓亮宋广民李凤玲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技术类关卡羽毛球

■李晓亮,宋广民,李凤玲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闯关式教学模式是借助游戏“闯关”的形式,将学习任务目标模块化,将学习的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易实现的目标,将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获得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教学模式设计。体育技术类课程学习多采用分解法与完整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有典型的进阶型。体育技术类课程学习与游戏闯关存在诸多的关联:第一,体育技术类课程结构中存在着诸多的动作技术环节,每个动作的学习都是后续动作的学习基础,通过完成对各个动作环节的掌握后,形成成套动作,最终达到完成课程任务学习的目的,与游戏通关过程类似;第二,闯关式教学过程借助游戏闯关的理念,突出了教学目标的普适性与高阶性,尊重了体育技术类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个体差异;第三,闯关式教学模式将学习的长期目标转化为各个目标单元,与体育技术类课程学习特点相契合,与游戏任务通过具有相似之处;第四,闯关式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关卡指标的设置,为学生课程学习提供了选择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游戏者闯关心理。本研究在对体育技术类课程闯关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对羽毛球课程开展实验研究,对比闯关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促进状况,为后续闯关式教学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一、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14级、2015级学生,共计4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利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等查阅关于闯关式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为本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确定试验指标及评价方法时,采用层次分析的方式,确立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将部分定性评价的指标统一转化为定量评价的形式,便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3.教学实验法

将实验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0人。通过闯关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比两组学生对羽毛球普修课程技术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数理统计法

统计层次分析调查的数据及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原理

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为指导,通过运用不同教学模式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羽毛球教学,通过对比羽毛球技术及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反应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二)试验周期

2016年8月29日-2017年1月6日,共16周。

(三)实验内容设计

授课教师由同一教师担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羽毛球授课形式,即示范、讲解、联系,并在期末时进行总结性评价;实验组采用闯关式教学模式,运用闯关式教学模式理论研究成果,指导闯关式教学模式课程的解构与重构、关卡的设置,关卡设置方式见图1,通过专家调查的形式确立闯关式教学模式中,各关卡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通过16周的课程教学过程,对两组实验对象羽毛球运动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四)关卡设置

实验选取的羽毛球课程大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发球、接发球、高远球、平抽、网前小球、杀球等技术及场地器材、竞赛规则等理论知识。以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为依据,根据专家调查结果,设置了发球、网前小球、平抽球、后场击球四个关卡,因理论知识教学贯穿授课过程,因此在各个关卡中设置相应的理论知识考核。

图1 关卡闯关评价方式示意图

(五)评价指标

完成试验后,采用对照组总结性评价的形式,分别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发球、后场击球、网前小球及专项理论四个部分进行评价,构成课程成绩,各指标的权重依据教学大纲中考核标准条目。同时,对两组学生的情感目标及主动练习的状况进行对比,分析闯关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情感目标及运动习惯形成的差异。

(六)实验因素控制

为了避免运动技能学习迁移的影响,两组实验对象除学习羽毛球课程外,在实验实施学期未学习与羽毛球项目属同一项群的其他运动项目,所学习其他的运动技术类课程均相同。两组在开展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总课时均相同。

表1 实验前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对比

表2 实验前专项技术测试结果对比

表3 实验后课程成绩对比分析

表4 实验后情感目标结果对比分析

表5 实验中运动习惯对比分析

1.身体素质前测结果

为了保障两组实验对象的同质性,根据羽毛球运动项目特点,选择了身高、50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作为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并对两组实验对象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通过对比分析,两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P值均大于0.05,证明两组实验对象具有同质性。

2.专项技术前测结果

为了保障两组实验对象对羽毛球技术动作掌握水平一致,对两组实验对象10次击高远球成功次数、10次发球(发网前小球)成功次数及与羽毛球掷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实验对象专项技术能力不具备显性差异(见表2),具有同质性。

三、实验结果

(一)试验后课程成绩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羽毛球课程成绩分析,实验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成绩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证明,闯关式教学模式在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后情感目标对比

情感评价为多元评价,为了体现情感评价的客观性,在态度、动机、兴趣三个维度编制了课程情感目标调查问卷。

(三)试验中运动习惯对比

根据学生课后参与羽毛球运动锻炼情况对运动习惯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每周锻炼人次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数值极具显著性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一)闯关式教学模式课程成绩

1.课程成绩评价包含发球、后场击球、网前小球及专项理论四个部分,实验组发球技能掌握水平普遍高于对照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组通过关卡设置及闯关活动,增加了学生课后练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闯关成功后,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动力。控制组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忽略了对课程先修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造成了发球技能成绩低的重要原因。后场击球环节两组之间成绩差异不大,可能与两组平时练习较多有关。网前小球测试,实验组成绩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这与网球小球技术具有较大关联,网前小球需要长时间练习才能够巩固与定型。

2.在实施闯关式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生为了通关往往强调完成数量或任务达成,导致部分学生技术动作不稳定。此外,在成绩评价过程中选用的指标是依据课程大纲中考核标准确立的,随着课程改变的加深,评价指标体系也会随之变化,希望后续研究能够注意到上述问题。

(二)闯关式教学模式情感目标

1.闯关式教学模式在课程授课之初,就将课程关卡设置、闯关方法、过关标准等对学生进行了介绍,使学生建立了清晰学习目标,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课上与教师沟通频度增加,课后咨询问题频次增加。闯关式教学模式通过关卡设置,采用闯关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方式将成绩评定过程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便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2.实验组中,个别学生过度强调了闯关的过程,忽略了对运动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最终导致课程成绩不理想。在闯关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同时,任课教师不应过多地强调闯关环节,只是借助闯关的形式完成教学过程。

(三)闯关式教学模式对运动习惯影响

实验组学生参加课下练习的积极性普遍高于对照组,可能因为闯关过程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此外,闯关的竞争体验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竞争体验可能是促使大学生课下主动练习提升的因素。

闯关式教学模式在充分尊重技术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借助游戏闯关的形式将学习目标明细化、学校内容模块化,对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闯关式教学模式特点适宜于体育技术类课程,希望后续研究,能够进一步细化关卡指标选取与设置标准,保障操作的便捷性与准确性,确保闯关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技术类关卡羽毛球
本期主题
——五月,是诗的样子!
调查
羽毛球
少先队科普技术类阵地
兼具市场与技术类课程 CEDA培训(广州站)圆满结束
疯狂冒险岛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高职院校农业技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