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新课改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互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会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使其真正建构数学知識,自主生成学科概念。为此,初中数学教师便要组织丰富的先学后教教学活动,全力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本文将从利用微课组织预习活动、利用导学案落实课堂探究、合理介入教师干预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先学后教教学活动。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每一轮课时活动都是教师按照教案内容安排的知识讲解活动,也确实让初中生在短期内接触到了全面、丰富的数学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内化所学知识,并能在特定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却是一个未知数。而且,从长远发展角度来说,初中生并不能通过被动接受活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科探究能力,难以在脱离教师辅导的前提下自觉展开数学学习活动。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切实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组织丰富的先学后教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把握数学学科的知识规律,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微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形成的智能化教学模式,需要一线教师根据一到两个知识点录制碎片化、内容集中的微视频,据此则可构建线上课堂,让学生自主利用微视频更新个人知识结构。在组织先学后教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微课教学模式也将发挥重大作用,因为它可以有效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全面展开数学探究。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可利用微课组织课前预习指导活动,有效发挥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如此,则可初步落实先学后教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调整思维状态,对课堂探究任务有所了解,自主搜集相关的数学材料,由此便可把握好数学学习的主动权,将课堂听讲与自我思考结合起来,真正改善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
就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备课阶段围绕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这一解题方法的应用过程制作了微课,以便让学生能够切实实现自主学习。在微课中,笔者首先展现了整式合并问题的一般规律,然后汇总了加、减、乘、除关系等式的移项规律,使用简单的常量等式导入了本课新知,再以一元一次方程式展现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具体解题规律与解题步骤,详细展现了方程求解思路。接着,笔者就在公共网络平台中上传了这一微课资源,要求本班学生利用家庭电脑、学校的微机室自主下载微课进行课前预习,使其初步了解了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具体解题思路。如此,则可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一旦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预习成效,则可切实优化学生本身的课前预习情感,能够很好地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自觉设计、实施课前预习计划。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微课教学已经十分普遍,有许多一线教师都在网络平台上分享了自己所制作的优良微课资源。对此,笔者也会全面搜索、整理网络上的微课,与学生共享网址,以便更好地辅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所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活动已经被反复证实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甚至于会导致学生形成惰性思维,一方面会出现浪费课程资源、高耗低效的教学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则会影响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与数学学科的素质教育转型进程。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则要组织丰富的数学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整合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导学案将发挥积极作用。导学案是相对于传统教案所形成的一种教学工具,有着良好的导学作用,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是实现先学后教教学活动的重要辅助力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主动利用导学案来组织课堂探究教学活动,切实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知识、死记硬背数学笔记的不良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及时积累数学学习经验,由此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就如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利用导学案组织了课堂探究教学活动,全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自主参加了学习成果展示活动。首先,笔者在导学案中标注了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探究任务,即全面观察三角形全等的必要条件,由此推导出边边边条件的具体内容。这一探究任务可以让本班学生及时确定探究计划,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能力。接着,笔者就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具体的探究程序,比如绘制两个具有全等关系的三角形,及时复习已学知识;给出一个条件,比如有一组边长一直或者是一组对应角一致,判断三角形的全等关系;给出两个条件,比如有两组对应边的长度完全一致,或者是两组对应角完全一致,是否可以判断出三角形是否具备全等关系;给出三个条件,比如三条边完全一致、三组对应角完全一致,是否可以判断出三角形的全等关系。接着,本班学生便需以5人小组活动逐步展开数学探究,使其全面分析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有效条件。这样一来,初中生便可真正积累小组合作探究经验,全面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且可真正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使其真正实现学习进步。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与教师的探究指导作用,以先学为导向,以后教为巩固,目的都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为了全面落实先学后教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合理介入教师干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合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时刻把握干预尺度,既不可完全放任学生,使得数学课堂空有热闹,也不可剥夺学生的主体学习行为,需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建构数学智慧,才能真正符合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本质要求。
就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在课堂导入环节以本班学生在教室内的座位分布情况导入了新知教学,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数对概念阐述自己的具体位置,由此便可及时唤起初中生的生活回忆,使其及时进入数学探究环节。接着,笔者就引导学生学习了绘制、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具体方法,利用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了数学知识,使其主动尝试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及时训练了初中生的思考能力、解题能力。待学生普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规律之后,笔者便组织了“课堂检测,精讲精练 ”活动,利用数学易错点针对性地训练了初中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有效内化了本课新知,丰富了学生的解题经验。再者,在课堂结尾环节,笔者就与学生一同制作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全面整理了可以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解题的数学问题、解题思路等重要知识,以便切实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先学后教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积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由此设计可行的先学后教教学计划,由此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重构师生关系,由此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青海省德令哈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