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探析

2020-09-22 02:51高英杰王萍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产业协同资源

高英杰 王萍

摘要:产业是丽江经济发展的载体,经济发展也为丽江市产业发展提供动力来源。本文通过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各县区产业差异、分产业占GDP比重的变化,进一步得出丽江市产业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产业协同发展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产业;资源;协同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9-0103-05

一、概述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上游,下辖四县一区——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至2018年年末,丽江地区总人口约123万人,总面积2.05万平方公里,其中,少数民族人口75万人,占区内总人口的61%。人均生产总值为27128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3%。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地区,丽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少数坝区、河谷地带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与广大山区普遍落后的生产方式并存,规模有限的现代工业与大量初级经济活动并存,少数相对发达的城镇与广大落后的乡村并存。

二、丽江市产业发展现状

1.丽江市三次产业结构差异

本文以丽江市1990年~2018年丽江市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市GDP的比重为评价指标,分析说明丽江市三次产业结构发展差异。

分五个时间段来分析(图 1):1993~2015时间段,从 1992 年 的“一三二”到 1998 年 的 “三一二”,再到 2003 年的 “三二一”,再到 2012 年的 “二三一”,再到 2015 年的 “三二一”,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较大优化,即以1997年为分界点,1997年之前是第一产业占比最大,一直处于主导地位,1997年之后,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交替代替第一产业,成为丽江市GDP增长的主要来源,带动丽江市经济发展,为丽江市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2.丽江市各县区产业结构差异

(1)古城区不同年份分产业结构差异

通过表1分析2004年~2018年古城区产业结构差异,可以看出种植业占古城区GDP比重比较低在1%以下浮动,其中,通过细分的种植业情况得出经济作物占比较低不到40%,传统作物占比总量超过60%;林业占古城区GDP总值比重低于1%;畜牧业占古城区GDP比重在0.75%~1.44%之间浮动。工业占古城区GDP比重在2.23%~9.12%之间浮动;古城区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体现了古城区以旅游业为主带动相关的服务业较发达,而其他产业则相对停滞不前或落后了。

(2)玉龙县不同年份分产业结构差异

通过表2的数据来分析2004年~2018年期间玉龙县的产业结构差异分析,玉龙县的产业结构除其他产业外主要以工业、建筑业、畜牧业、种植业为主,相对而言林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则占比减少;数据证明玉龙县大力发展高原农业的政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玉龙县政府鼓励各类工业企业发展,建立工业园区,这些政策落实都切切实实反映在GDP的数据增长上面。

(3)永胜县不同年份分产业结构差异

通过表3的数据来分析2004年~2018年期间永胜县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除其他产业外永胜县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工业、建筑业、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相对来言林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则占比减少。

(4)华坪县不同年份分产业结构差异

通过表4的数据来分析2004年~2018年期间华坪县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除其他产业外华坪县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工业、建筑业、种植业为主,相对来言林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则占比减少。

(5)宁蒗县不同年份分产业结构差异

通过表5的数据来分析2004年~2018年期间宁蒗县的产业結构发展趋势,除其它产业外宁蒗县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种植业、建筑业、工业、畜牧业为主,相对来言林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则占比减少。

3.四县一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

分县分产业按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化(表1、表2、表3、表4、表5)来分析丽江市下辖四县一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动态变化:

第一方面:2004年~2018年期间,除了古城区以外,其他四县第一产业比重均较高,玉龙县的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为38.99%,但是古城区、华坪两县的城镇化率较高,因为古城区的第三产业相对较发达,占GDP的比重在基本在60%左右,华坪县的第二产业相对较发达,占GDP的比重基本在50%左右,而玉龙县、永胜县、宁蒗县三县经济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第二、三产业比重过低,尤其工业发展不足。

第二方面:2004年~2018年期间,四县一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均持续下降,第二三产业呈波动上升状态,但玉龙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县以第二产业稳定持续增长为主,古城区的第二产业变化不明显,除了2012占比40%以外,其他年份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永胜县、华坪县、宁蒗三县第三产业呈现波动下降。

第三方面:2018年,古城区第三产业相对其他四县发展比较好,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65∶33.72∶61.62,华坪县第二产业相对其他三县一区发展较好,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6.20∶50.97∶32.83,玉龙县则体现出三次产业都在发展,但都不强,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8.93∶45.69∶35.38,永胜县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90∶51.49∶26.61,宁蒗县主要依靠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第二产业的发展业初见成效,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36∶38.24∶39.40。

三、丽江市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1.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除旅游支柱产业外,现代农业、工业发展相对缓慢,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农业科技化、集约化水平低,与二三产融合度较低,难以充分发挥效益。规模以上工业门类少,煤炭、建材等传统产业产品较为低端、产业链较短,新型工业化进程不快,工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不高。旅游业发展较好,但也面临着客源市场前景不明朗、高端客源减少、旅游产品创新不足、旅游市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服务、设计研发、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未形成与全市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2.产业价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虽然丽江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传统型的初级加工多,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少,无法凸显丽江的传统优势,如玉龙县大小企业一共490多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为蔬菜脱水、水果脱水、各种菌类初级加工等,没有高附加值产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玉龙县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10个,也就是占全部企业总数的2%,玉龙县的工业还是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企业规模小,产品生产配套能力弱,与省内外的其他企业联系不紧密,不能形成集供、产、销服务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这是玉龙县的工业问题,同样也是丽江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华坪县的煤炭加工基本停留在以开采原煤、洗选精煤为主,开采出来的原煤直接向外出售,不进行任何的加工,煤炭资源的附加值极低,开采工艺落后,投入不足,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与相邻的攀枝花市煤矿相比华坪煤炭竞争优势不强。华坪芒果近年来发展初级一定规模,但是在标准化果园建设方面欠缺,芒果精深加工企业只占少数。

3.产业分工与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从2018年丽江四县一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2018年,古城区第三产业相对其他四县发展比较好,一二三产业比重为:4.65∶33.72∶61.62,华坪县第二产业相对其他三县一区发展较好,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6.20∶50.97∶32.83,玉龙县则体现出三次产业都在发展,但都不强,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8.93∶45.69∶35.39,永胜县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1.90∶51.49∶26.61,宁蒗县主要依靠旅游业带动的第三产业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状态,第二产业的发展业初见成效,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36∶38.24∶39.40。

四县一区产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企业间缺乏有效的生产经营和市场协作。比如说华坪县年产30万吨固废微粉填充工程塑料粒子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利用华坪煤炭多年发展遗留下来的废弃物煤矸石作为项目原料,同时招聘当地下岗的煤矿工人,即解决了当地的资源浪费问题也解决了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永胜县的永胜软籽石榴种植、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主要劳动力来源也是永胜县本地的劳动力,外聘的主要是技术工程师,占人力资源的很少比例。永胜县的程海康养小镇项目、玉龙县的得一国际生态健康休闲项目,这些项目的投资额从几百万元到几百亿元不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后期的实际运行中主要是服务于地方为主。丽江在产业分工与产业布局上尽量考虑,让产业发展带动整个丽江市均衡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产业同构现象比较严重

古城区和玉龙县产业发展定位是滇西北旅游中心,充分利用“三遗产”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大丽铁路和丽江国际机场的建设,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丽江作为滇西北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的功能,将丽江建设成为滇西北旅游中心,将丽江打造成为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同时也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河、太安、鲁甸等乡镇重点发展建设水果生产基地,拉市坝重点发展建设蔬菜生产基地。

永胜和宁蒗两县的产业发展定位是: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发挥该区域气候、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苦良姜、青刺果及植物药原料等优势生物资源种植业及深加工。初期满足丽江本地城乡居民的日常需求,后期逐步将销售市场扩展到滇西北及川西南地区。以宁蒗泸沽湖和永胜程海为重点,将宁蒗县城和永胜城市建设成为丽江市的旅游次中心。

华坪县的产业发展定位是优质煤基地,并适度发展煤电工业。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丽江市四县一区基本都以旅游业和农业为主,其他产业并存的产业发展状态。图2可以看出丽江市2010年~2018年旅游业收入增長速度加快。

5.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

丽江市工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经济基础还不是很强,同时肩负保护环境和发展生产的任务。由于政府和企业生态意识不够强,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导致环境保护资金投入较少,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状况,仍然存在。粗放型经济仍占主导,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高新技术产业占丽江市整体产业的比重很低,各县区的工业企业比较分散,特别是以华坪县为代表的煤炭企业,虽达到一定生产规模,但是资源利用率低下,产能不高,目前还处于资源的原始开采阶段,没有进行深加工,副产品相对比较多,对环境破坏较严重。

局部区域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依然突出。人为不合理的干扰仍然严重,生态建设任务繁重;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度的加快,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已经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干旱、泥石流、沙尘暴、暴风雨、冰雹、酸雨等极端天气频发出现,已经给人类提出了警示。丽江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要肩负进行经济建设的重任,所以治理和破坏并存,情况比较复杂。部分区域污染问题突出,治理任务繁重。丽江目前拥有的4个高原湖泊,水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是缺乏健全的生态保障制度,所以湖泊污染治理进展缓慢,甚至部分饮用水水源地和水库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6.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丽江城市建设进入高潮,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相比,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瓶颈。

丽江市的公路、铁路、水利、航空网络发展不完善,各县区间的公路、铁路连接不畅通,覆盖面不全。路网方面,铁路网密度、每万人拥有铁路里程分别较全省平均水平低49.74公里/万平方公里和0.27公里;公路网密度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2.21公里/100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不足全省总量的2%。水运方面,航道里程短、等级低,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输通道。航运方面,丽江机场的国际口岸机场作用仍待充分发挥。水利方面,部分地区工程性、季节性缺水问题依然严重。能源方面,能源输出通道不畅,清洁电力难以获得优化配置,城乡能源保障网络不健全。信息建设方面,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覆盖面和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

四、丽江市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依托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第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构建具有丽江特色的现代产业格局。

1.提高各县区产业发展水平

(1)做强“一核”。

以丽江主城区为核心,包括古城区和玉龙县城,依托丽江古城、玉龙雪山和丽江国际航空港,打造全市发展核心。加快推进该区域规划统筹、环境同保、交通同建、产业同布和公共服务共享等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融民族文化、田园风光和现代时尚于一体的新型城乡体系。充分汇聚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加快发展都市经济,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重点发展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会展服务、创意设计及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努力把该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先导区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以及全市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的核心。

(2)做优“一区”。

华坪地处金沙江中游,紧邻攀枝花国家重要工业基地,通过利用本地区低廉的电能资源努力把华坪建设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区。发展一批项目,将华坪建设成清洁能源型工业县,同时做大、做强华坪芒果,一方面,进行果园标准化建设和果品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在冷链物流、品牌方面还需要有新的突破,通过网络渠道形成规模销售华坪的鲜果和深加工产品。将华坪打造成为联动全市、面向攀西、对接成渝的丽江重要增长区。

(3)做快“两片”。

按照突出区域优势特色,注重产业衔接和配套,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的要求,将永胜县和宁蒗县建设成为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加快发展片区。

永胜县主要依托程海生态经济试验园区建设,重点发展生物资源开发、农特产品加工和程海旅游业,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新突破。打造丽江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高原特色农业拓展区。

宁蒗县主要以泸沽湖旅游度假区和泸沽湖机场为依托,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升旅游发展层次和水平。实施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加大脱贫攻坚力度,逐步实现区域发展均衡化。

2.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高起点谋划发展物联网产业,建设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配套设施,推动物联网在电子政务、旅游、交通、安防、物流、健康六大领域应用,引入三大电信运营商,建成物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丽江”。积极融入成渝汽车生产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重点推动钒电池、电池电解液、电池隔膜、电控系统、充电设施等发展。

引进一批根植性好、成长性强、抗风险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推进一批以水电铝、金属镁(再生镁)、单晶硅、多晶硅、硅钙合金及化工等为主的工业大项目储备。创新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模式,以解决好园区土地、用电、融资等问题为重点,提升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优化煤炭开发格局,推进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促进煤炭产业调整和清洁高效开发,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华坪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水泥产业,继续推进现有企业的兼并重组,鼓励企业以特种水泥等产品聚焦差异化市场。加大石矿精加工,逐步发展特色石材,实现开采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规模化。加大磷石膏、固体废弃物的开发利用,积极开发轻型建材,打造建材产业群。继续组织实施一批数控机床技术研发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大幅提升企业效益。

4.推进旅游融合发展

深化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新型城镇化等的融合发展,努力开拓旅游产业新市场、新业态,实现互推共进、互利共赢。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机交互(HCI)、地理空间信息与可视化等技术与丽江旅游进行整合,实现“一部手机游云南”,

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根据市场的发育程度,支持“西翼”(老君山片区)及金沙江油画走廊沿线的旅游景区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交通及基础设施,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引导市场合理分流,提高丽江旅游的舒适度和美誉度。

深度开发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大力挖掘纳西文化、东巴文化、土司文化、白沙多元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丽江地域特色的文学、绘画、音乐以及传统民俗、传统商业、传统娱乐等主题旅游项目,鼓励开辟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将丽江古城文化深度体验旅游与社区参与紧密结合,加大对摩梭风情、他留风情等民族文化体验旅游产品的整体宣传与推广。重点打造古城区七河等15个特色旅游小镇产品。加快发展自驾车及房车营地产品,积极拓展航空旅游产品,全面提升生态旅游产品。

5.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和环境审计制度。加强环保督查,严格环保执法。全面启动实施环境质量达标改善行动,实行环境质量精细化管理,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深入实施 “青山绿水”“清新空气”“环境法治”“全民创模”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水、大气、土壤、声等重点领域的环境质量改善。做好丽江中心城区PM2.5、PM10等环境指标监测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实行最严格的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控制“三高两低”指标。强化治污减排工作,将治污减排要求落实到企事业单位,以综合性排污许可为载体,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防止产业转移造成大的环境污染,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污染治理专业化服务,鼓励环保服务机构以“投资+新建/改造+運营”的方式面向排污企业提供基于减排效果收费的环保服务。推行政府采购环境监测与检测等环保服务。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和治理等方面开展政府采购试点示范。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猜你喜欢
产业协同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京津冀协同发展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