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更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来说,想要提高教学的效果,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出发。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阅读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很多教师都坚持了刻板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阅读理解活动限制在一个空间里面,这些都会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想象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也更加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选择有效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地分析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从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一、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学生是否感兴趣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在语文阅读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会让学生没有办法投入到活动里面来,只是在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另外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就会设置很多的作业,这就回让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地增加,从而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造成阻碍,甚至讨厌学习语文,这些都不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师素养不高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师都存在着教学素养不高的情况,哪怕是在阅读活动中也不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指导,对学生也不能做到集中化的管理,这就让阅读活动无法实现原本预设的效果。
(三)教师没有注重阅读教学活动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很多教师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为了能够在短期里面实现教学的效果,就会直接在文章里面标出重难点,然后让学生去对照着标准答案去记忆。这种被动地学习模式就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不仅无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阻碍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太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会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设置的任务,这就会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阻碍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培养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思维大都比较的活跃,而且也很喜欢活动。所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的顺应学生的天性,增强他们的阅读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去掌握知识,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活动中给学生更多讨论的时间,较少的去限制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要给他们更多创造性的引导,鼓励学生正确的去进行思维,还要多进行师生互动,尊重学生提出的观点,从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出发来进行指导,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他们感受文章的魅力,训练他们在阅读文章之后进行独立的思考。比如让学生想一想文章在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是想要表达什么感情、构建了怎样的场景、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心理特点、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等等。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和自我提问,就可以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匆匆”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话题“时间的流逝”,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对时间流逝的看法,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也可以在给学生思考时间的基础上合理地引导学生,从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再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借鉴,从而得出有创造性的理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就可以相互借鉴,从而得出有创造性的理解,增强他们的阅读创造力。
(二)激发学生的潜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没有尊重学生喜欢想象的天性,也没有给学生创造的环境,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影响学生能力的提升,甚至让学生讨厌学习语文。学生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很容易在阅读中不清楚文章表达的意思,或者表现出心不在焉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进行阅读学习。比如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的表演来感受文章的内容,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进行即兴的表演,这也是增强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观察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增强他们的阅读创造力。
(三)进行阅读的拓展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对文章的写法更好地去掌握,同时还要对语文学科的特点去研究,从而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进行延伸和拓展。因为课堂时间都是固定的,所以学生对自己刚刚学习的内容往往没有办法及时地巩固,这就会阻碍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延伸,从而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的课外资料,或者设置一些图书角,让学生可以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自己学习的知识,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知识。
(四)运用多样化的阅读方式
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在阅读中思考,了解语文阅读的意境,进而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让学生被有感情的阅读吸引注意力。
比如教师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章的时候,也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对于一些技术类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对于偏叙事类的文章,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泛读等等。这样就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从而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可以顺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仅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也要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金丽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初等教育,2017(10).
[2]种启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初等教育,2018(2).
[3]钟玮琳.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J].初等教育,2013(7).
[4]付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探究[J].初等教育,2018(6).
作者简介:
王小舟,湖南省永州市,湖南省祁陽县白水镇珠玉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