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是现代化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构建真正基于学校特色、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学校课程,用课程为孩子打开自主发展之门,让每个孩子都精彩闪亮!
关键词:课程建设;校本课程;精品课程
一、 基于学校育人理念,构建“和雅”课程体系
我校地处市区的老城区,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年来积淀形成的绿色生态环保特色,梳理确立了学校的文化理念:站在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尊重儿童和谐发展的高度,在继承中创新;凝练了“和雅育人”办学理念,努力践行“宽和立天地,兴学尚自然”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以绿色生态教育特色发展为切入点,以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为目标,遵循“尊重个性,激励发展,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教育实践活动,彰显“和雅育人”的学校特色文化。
如何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生教育中落地生根呢?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系统化的学校课程体系,就是最佳的路径。特别是教育部正式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直指“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的关键问题。由此,学校以“和雅育人”为引领,凝练了“宽和为怀 言行致雅”的和雅育人目标,“关注儿童视角 让每个孩子更精彩”这一课程理念,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六大素养。
在已往开设的十多门学校课程的基础上,我带领干部教师团队逐步进行了一系列的精简、筛选和厘清。改变以往重数量,轻内涵的做法,重新构建了凸显学校“和雅育人”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性课程,同时贯通学校自主研发和国家课程二次开发,建立“一主两翼”的校本课程框架,即以特色课程为主体,体现学校的生态环保特色;以“和”系列主题课程和“雅”系列拓展课程为两翼,即培养学生心胸宽和、知识融通的“和系列课程”和培养学生行为儒雅、志趣高雅的“雅系列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可以突破学科中心,打破单纯地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局限,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还可以拓展社会资源,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综合、多元的培养方向,也与国家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精神相契合。
二、 突出生态环保特色,完善“一主两翼”校本课程框架
在“和雅”课程体系之下,最能凸显学校特色的是“特色校本课程”。这也是学校这几年重点在不断完善的课程内容。
(一)特色课程为主体——拥抱绿色,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以生态环保特色课程为主体。全校学生全员参与,学校开发了“绿色种植”“多样生物”两大内容。
“绿色种植”——学校与国家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课相结合,组织教师二次开发,编写校本教材,建立了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课程内容。这门课程,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动手实践。学校利用校园中的一处闲置空地,特别打造了以绿色种植为主要功能的课程实践基地,取名“百草园”,旨在引导每个学生能像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所描绘的,从知识学习的“三味书屋”走向敢于实践的“百草园”,在这里获得探究的乐趣,童年的欢乐。在百草园中,设有蔬菜区,瓜果区,花卉区。我们让“每班认领一棵树、每班种植一块地”,在这里,孩子们种下绿色的种子、悉心照料绿色的生命,见证生命的成长。在这个播种、栽培的过程中,有对爱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情趣,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照,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与此同时,学校还将课程从校内延伸到家庭、社会。提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环保教育理念,通过家庭的辐射和影响作用,激发整个社会都来参加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多样生物”——学校借助“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课题研究。在每个级部设立小主题:1年级研究叶子,带他们去中山公园观察落叶;2年级研究花卉,去百花苑、崂山花卉基地;3年级研究昆虫,就去农大的昆虫馆,4年级研究贝壳,到西海岸的贝壳博物馆;5年级研究植物,到植物园、八大关;6年级研究海洋动物,去海底世界一探奥秘。我们还邀请市区环保局的专家,到我们的课堂中,给孩子们讲解专业知识;期末举行“多样生物 美丽家园”——迷你摄影展、作文大赛、现场绘画赛等,让孩子们留住“今天呵护地球生物,明天建设美丽家园”的环保印记。
(二)“和”“雅”课程为两翼——多学科整合,彰显个性,让每个孩子精彩绽放
“和系列课程”:是重在培养学生心胸宽和、知识融通的课程。体现“跨学科,项目式,多融合”的特点,追求课程目标的全面性,素质养成的整体性,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丰厚的人文底蕴,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拥有宽和的胸怀。
每学期设立“课程月”时间。每次“課程月”设立一个全校研究大主题,根据每个级部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认知水平,每个年级部再设立小主题,最终形成主题课程菜单。每一门课程都设计了“课程准备——实践探索——交流分享——总结提升”的实施流程。
“雅”系列拓展课程:是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遵循儿童喜欢探索、喜欢体验的成长规律开设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行雅、情雅。追求课程理念的先进性,教材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培养学生具有端正的品行,高雅的生活品位,养成乐观、健康、知美、晓音的情趣。
考虑到每个孩子的发展愿景,我们在课程中设计了艺术、体育、礼仪等多方面内容,在开学初召开“课程推介会”通过教师推介,学生选择,确定学生自己喜好的课程,自主选择学习。引导孩子彰显个性,每个孩子都有精彩绽放的舞台!
三、 打造“精品课程”,引领课程建设高品质发展
在“和雅课程”课程体系的建设中,我们将学校艺术老师自主开发的“弦乐尤尤”这门学校课程单独拿出,从课程的目标确立,到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打磨,整体规划,在2018年被评为市“精品课程”。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参与“弦乐尤尤”课程实施年级的孩子们都能演奏多首乐曲,参加了市北区新年音乐会、海韵音乐会等多次演出,在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获二等奖。课程的开设,真正给孩子们搭建了成长的舞台,也特别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也是众多课程中,孩子们心中最想参加的课程。打造精品课程,让学校看到了高位引领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也将不断深入摸索,继续在精品课程的谱图设计,内涵挖掘等方面进行研究。
伴随着课程建设一路走来,我深深感觉:学校课程开发使学校从内部实现了系统性的变革;学校课程开发所倡导的“参与”理念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课程,带给孩子的是知识,是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之旅……“回到教育的原点做课程,让每个孩子更精彩”是学校的办学追求,溯本求源,我将以学校课程改革为契机,不断探索,努力推动我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简介:
王健,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南仲家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