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培养的双创型人才主要是指创新和创业都具备的复合型人才类型。这些双创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目前面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创新创业培养的人才可以有效的缓解就业压力问题,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文章主要从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概述入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特点,进一步探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管理人才模式的反思和探索。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
一、 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概述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放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群体,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的锻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把“创业创新教育”含义界定为:“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
(一)“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比本科创业教育起步晚,但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更为突出自己的专业技能特色和地域特点。
“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侧重点在学生的创业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辅导相比,侧重点更多的在于实践,甚至认为“实践高于一切”。这种“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义务工商学院,创业教育围绕“实践”这一中心环节进行,培养出一批创业成功人士,有些学生在这种创业教育模式的培养下,训练了自身的创业能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二)“学业、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学业、专业、创业”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学校教学工作和课程系统的过程中。在学校课程体系中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进而实现学生的创业实践。
“学业、专业、创业”教育模式启蒙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特征。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业素质,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计划书的撰写,模拟实践活动的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为成功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个体性特征
高职院校是一个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多样的系统结构,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有的职业院校起步较早,有的职业院校起步较晚,有的职业院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的职业院校仍在创新发展阶段,针对不同地区的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在多样化的复杂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凸显个性化的发展特点。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其他院校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切合地了解自己院校的学校特点,针对学校个性化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多样性特征
不同的高职院校内蕴含着复杂多样的多种因素。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这就使得发展目标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即使是针对同一个发展目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和发展手段;对于同一个发展模式,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的评判标准、理解角度和分类的原则。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个性化特征使得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对于不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要总结出统一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能简单地照搬模仿。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发展性特征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样创新创业模式之间就存在相互的学习和竞争,不断地与同层次的院校进行比较,不断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新创业模式。创新创业模式面向的全体是复杂多样的学生,学生的发展中的人,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发展需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新创业模式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
(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高风险高回报特征
一方面创新创业是建立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但是创新受到人们现有的认知、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影响,阻碍了对创新的接受,使得创新创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真正重大的创新,每成功一个,就有99个失败,有99个闻所未闻。”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是通过对已有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更新优化组合,对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新价值,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从中获取更大的回报。
三、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管理人才模式的反思和探索
(一)根据不同的年级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课程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更具有针对性的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内容。
针对刚入学的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对于创新创业知识了解甚少,可以开设“创业基础知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概念,加深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从而激发创业的意识和激情。对于一二年级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转向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升,开设“创新思维技法”“人际沟通技巧”等课程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针对即将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应该重点提升他们的创业实践经验,开设相应的“创业实践”“企业管理”等课程,在掌握好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有機的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地发现创业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成功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
新时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几乎每位学生的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络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高职院校可以运用互联网作为载体,更有效的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学生单纯地听教师讲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甚至会出现抵触的情绪,学习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学生上课并不是出于兴趣,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分的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课可以播放一些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视频和创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视频,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中,对比两则典型案例进行互动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组建QQ、微信群,方便学生和教师课下关于创新创业问题的交流;利用图表和表格展示所讲解的内容,学生会有更为深刻和直观的了解。
(三)建立“竞赛机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发散性思维,创造出更多“创新型”的点子。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建立“竞赛机制”的创新创业活动,组织学生踊跃报名,制定详细的比赛规则,学生以团体为形式,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创业的观点,并写出创业计划书,现场的专家评委针对每个团队提出的创业观点和创业计划书进行打分,并选出优秀团队,对于优秀团队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可以有限获得就业签约的机会。这种竞赛性质的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参与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更有效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四、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应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课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竞赛机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完善学生的创业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升刚,刘文斌,刘锡东.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4(18):88-90.
[2]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8):105-109.
[3]蒋建刚,杜刚.众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2):62-63.
作者简介:
周俊辉,河南省平顶山市,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