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的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探析

2020-09-22 00:51宋以华钱堃陈勇平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思政教育职业教育

宋以华 钱堃 陈勇平

[摘要]职业教育教材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对教材管理及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分析思政入课堂、产业经济发展、教学改革,阐述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动因;从教材管理、教材内容、教材开发的层面,分析职业教育教材现状问题;从思政入教材、教材管理、教学改革、选用与评价的角度,提出职业教育教材改革路径及建议,为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开发及选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教材改革;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宋以华(1986- ),男,山东莒县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讲师,硕士。(广东  广州  510650)钱堃(1986- ),女,山東济宁人,人民交通出版社,副编审,博士。(北京  100011)陈勇平(1972- ),男,浙江龙泉人,广州松田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广东  广州  5113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教学质量的专业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课题编号:GDJG2019101)和2017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一般课题“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的三维两体数字化教材开发及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为例”(课题编号:GDGZ17Y0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14-0108-05

职业教育教材是教学的基础载体,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基础。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健全国家教材制度,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统筹国家教材管理工作。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二十条”)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规划教材。2019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办法,系统健全了教材管理的各个环节,是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教材管理改革的动因

1.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需要。“职教二十条”中,旗帜鲜明地确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职业教育中,更应加快教材改革步伐,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关,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材体系,把导向正确的优秀民族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教材建设。

2.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现状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其中,教材作为基础组成部分,短板体现得更为明显,即教材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不匹配。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训知识体系等提出新要求。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载体,已经跟不上时代要求和产业发展,所以职业教育教材改革迫在眉睫。

3.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改革发展的需要。“职教二十条”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新时代,《办法》的出台成为推动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办法》进一步落实了各方职责、管理内容,指明了教材管理与改革的方向。随着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互联网+”教育、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新理念的研究和应用,教材改革已经得到广大职教从业者的认可。可见,无论是在教材管理和规划层面,还是在教材使用环节,职教从业者都认识到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迫切性。

二、职业教育教材现状分析

1.教材管理层面上,尚未形成系统化管理体系。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体系是实现教材管理的基础,利于落实责任主体与职责。笔者根据“国家—地方—院校”的管理框架,就存在的不足分析如下:

第一,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总体管理层面上,一是未建立贯通的教材管理框架,大部分地区没有形成“国家—地方—院校”教材管理机制,管理主体责任未落实;二是缺乏专门的教材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严密的管理内容和流程,教材管理无据可依;三是对教材的过程管理未落实到位,教材规划建设、编写审核、选用用书、评价监督各环节缺乏指导和监督;四是教材管理闭合链条不完善,教材修订制度未确立,教材评价、淘汰的退出机制不够健全。

第二,职业教育教材院校管理层面上,没有建立完整的校内教材管理办法。一是对教师编写教材缺乏指导和监督,造成校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在教材选用环节,缺乏选用指导,包括选用原则、标准及形式的要求;三是在选用教材过程中缺乏统筹协调,一般以授课教师为主导,教师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战,造成教材间的知识模块重叠或缺失;四是选用教材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达不到教学要求;五是教材编写和选用环节乱象滋生,如图书公司与教师合作出版包销图书,图书公司根据用书量返点回扣,甚至部分院校为追逐不当得利,滥用非正常出版教材。

2.教材内容层面上,职教特色不明显,内容陈旧。第一,职业教育教材内容职教特色不明显。有些职业院校教师选用本科教材、企业培训教材等不合理教材,该类型教材不适用体现在:一是忽视职业教育教学与教材的适应性,教材的职教特色不明显;二是出现教学“学问化”或脱离理论的“实操化”倾向,不能反映行业企业真实生产场景和工作流程;三是过于重视理论学习或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二,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陈旧。2019年4月,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讲话中指出,“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陈旧老化的问题”“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职业教育教材内容陈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教材结构角度看,缺乏整体内容规划,缺乏职教特色的系统设计;二是从教材内容角度看,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偏离程度较大,与生产实践相脱节,不能体现真实工作过程;三是从教材载体形式看,大多是传统的纸质教材,教材拓展的广度、深度不足,无信息化资源、在线课程配套,无法适应“互联网+”信息化教育的需要。

3.教材开发层面上,开发体制机制不完善。第一,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缺乏整体规划。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不断强化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但《办法》出台前依然未形成从国家到院校完整的规划,没有解决职业院校要用什么教材、缺乏什么教材、开发什么教材、倡导什么教材的问题。

第二,职业教育教材管理缺乏规范和标准。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需经过规划、编写、审核、出版与发行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缺乏明确和严格的规范和标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材质量的提升。一是教材开发规划性不强,缺少相关数据反馈,不能及时开发所需教材;二是编写审核过程不规范,编写队伍结构组成缺乏约束,缺少审核环节或审核流于形式;三是缺少开发教材的技能技巧培训和指引;四是新类型教材开发缺乏参考标准,案例式、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新型教材没有形成相对规范的样式等。

第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力量不足,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职业教育教材虽然总体上种类繁多,但真正高质量教材仍然不足,原因分析如下:一是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仍然以职业院校主导的形式为主,编书人员获取的参考资源不足;二是在教材编写及审核环节缺乏有效的管控,加上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差异,难以保障教材质量;三是部分教师从追求职称评审业绩的角度出发,致使教材存在图表格式、文字表述等细节不规范的情况;四是相关激励措施不到位,编写者投入大量精力编书的积极性不高。

第四,校企合作“双元”开发教材的长效机制不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编写需要校企双方的参与,教师单独编写的教材难以把工作场景、真实工作流程、行业企业标准融入教材,所编教材的职教特色不明显;企业人员开发的教材往往忽视学习规律,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结果造成教材的“企业培训手册”化情况。

当前,虽然相关政策、文件鼓励校企合作编写职业教育教材,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企业人员参与程度小,甚至没有企业人员的参与。一直以来,校企合作“双元”开发教材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企业人员参与编书的可持续机制。

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实施路径

1.多项举措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近年来,在相关重大会议文件中多次提到职业教育改革问题,国家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国务院相继出台了“职教二十条”、《规划》《办法》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文件,这一系列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体现。贯彻和落实这些管理措施,逐步建立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管理体系,必将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全面规范教材管理,全面提升教材质量,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关于组织开展“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化职业教育教材改革。以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为抓手引导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发展方向,一是探索教材内容选择、组织与呈现的新模式;二是尝试教材与教学组织、思政入课堂融合的新形式;三是规范活页式、案例式等新型教材的編排标准;四是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材梯队的根基。

2.以教学改革为抓手,推动教材体系建设。第一,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职教二十条”、《办法》等纲领性政策,提出在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教材。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必不可少、最接地气的一环。专业教学标准规定了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课程体系等内容。专业教学标准是教材改革的基础,让教材框架编写有据可凭,让教材内容编写有的放矢。现有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仍不够完善,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完善教学标准:一是加快完善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二是建设区域特色的省级专业教学标准;三是建立特色明显的校级专业教学标准;四是已建成的专业教学标准,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有关部门组织定期修编、修订。

第二,加强“三教”融合改革。“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三教”改革融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改革,三者联动,相互促进。教师是教学组织的主导,是教材编写的发起者和使用者,也是教学方法的创造者和运用者;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依托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改革是途径,能够反推教材内容和形式的革新。通过“三教”改革,把教材融入教学组织、教学设计中,是教材改革执行层面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第三,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编修队伍建设。教材编修队伍建设不是简单的调研学习、邀请专家,需要建立长效可持续的机制。提高教材编修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实现教材改革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打破教材建设队伍以院校教师为主体的现状。合理的职业教育教材编修队伍包含但不限于一线教师、职业教育专家、行业企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及出版社编辑人员。一线教师更为熟悉课程的教学规律、教学设计等基础内容;职业教育专家把控教材总体框架设计等方向性内容;行业企业专家把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工艺方法引入教材设计;一线技术能手把工作流程、案例等现场实践内容融入教材;出版社编辑人员把控教材文本组织的规范性。

职业院校教师是建设教材编写队伍的关键。绝大部分教师没有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缺乏编写教材所需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教材编写能力。然而,绝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交流机制,因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引导建立教师长期(连续3个月以上)入企实践的机制。

一直以来,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修的积极性不高。除了加强校企合作这一行政化手段外,可以从知识产权版权费或专家费的角度出发,以市场化手段提升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3.职业教育“新”教材建设与改进策略。第一,加强既有职业教育教材的修订与更新。职业教育教材修订指导意见已经在《办法》中明确提出。体制上,除国家统编教材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修订外,其他教材建议由教材管理部门指导出版社、编写单位、用书单位及行业企业合作修订;理念上,以适应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等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修订教材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以适应新学习模式的需要;内容上,本着科学先进、针对性强的原则,吸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模式入教材,对接职业标准、职业技能需求。此外,既有教材修订工作量较大,建议由出版部门牵头联合用书单位,本着市场化原则统筹分层次修订教材。

第二,鼓励校企合作“双元”编写新专业教材。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措施。教材是职业教育的基础,也必然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切入点。现有职业教育教材内容、形式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各级管理部门应在《办法》框架内,鼓励新教材开发,遵循市场化原则,因地制宜地满足多元化教材需求,让更多高质量教材脱颖而出。

第三,探索开发与“互联网+”融合的教材类型。“互联网+”教材不再是单一的纸质教材形式,而是一个丰富的教材载体体系。“互联网+”背景下的教材类型,以纸质教材为根基,依托互联网技术把传统教育和信息化教学融合为一体。教育信息化时代,把课程建设、教学素材、教学资源等庞大的信息化资源整合到一体化教材中,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融合、资源整合。“互联网+”教材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发展趋势呈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线上资源动态更新、配套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库的特点。

第四,强化“课证融合”教材开发。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是推动整体育人模式的改革,其中,教材改革方向为“课证融合”的形式,也就是教材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课证融合”教材开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修订既有教材;二是开发新教材。

第五,引导开发职业教育的新型教材。“职教二十条”提出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我国现有教材多为传统形式,该类型教材开发严重不足。开发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基本原则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遵循职业教育学习规律导向,重塑知识结构,建设多功能学习体系。具体来说,一是鼓励开发新教材,引进国外教材,改编既有教材;二是鼓励使用适用性高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三是教学组织过程中,引导使用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案例分析为载体的教材类型。

第六,吸纳适用性高的著作作为教材。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投入使用,出现了现有教材无法整合的情况,相关部门可以规划或吸收一部分著作作为教材投入教学使用,这样能够解决教材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接的问题。

4.职业教育教材选用及评价。《办法》明确提出,教材选用单位组建教材选用委员会,注重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为人才培养服务,禁止以岗位培训教材替代专业教材,严禁使用未过审教材和盗版教材。

第一,教材选用应立足于专业教学标准。一是基于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选用教材,避免出现知识体系的内容交叉或遗漏;二是引导教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鼓励选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教材;三是选用教材注重教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特点和学习规律。

第二,教材评价方面。职业院校负责调查分析教材使用情况,报送给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把职业院校教材工作纳入相关考核指标体系。教材评价是筛选教材的过程,即淘汰低质量的教材,让高质量教材脱颖而出,建议职业院校对高质量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进行奖励。

总之,职业教育教材改革,应立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标准和行业企业实践的基础上,注重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培养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范竹君,徐国庆.在规制与市场之间:职业院校教材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20(4):27-32.

[2]伏梦瑶,李政,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教育与职业,2019(17):97-102.

[3]嵇波.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实然问题与改进策略[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97-100.

[4]朱琦,陳清华.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建设国内研究综述[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26-32.

[5]吴海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2):80-84.

[6]周建松,陈正江.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9):86-91.

[7]许远.基于“1+X”证书的“课证融合”教材开发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9(7):32-40.

[8]李鹏,石伟平.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评价的理论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9(19):59-67.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思政教育职业教育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电工学教材的改革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