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涛
摘要:高中作文写作训练可以立足文本。高一散文单元《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语言优美至极,其中多处使用比喻、拟人等常用修辞手法和夹叙夹议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可以成为学生有效仿作的模板。作文教学中加加以试用,则效果甚好。
关键词:优秀散文 模仿 写作 语言
人教版高中必修2第一单元写景状物散文单元,文章各具特色。带领学生探究其文本的语言魅力,并进行仿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下是师生在课堂上有关《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两篇散文传统名篇的语言魅力的探究,以及学生模仿之作。
一、优秀的散文必不可少的一点便是语言优美,语言文字表现力极强
这两篇散文均用了相当多且富有创新意识的修辞手法,并通过细节描写描摹不同感官所获体验。读来甚好的写景状物的散文大抵都是这样。
《荷塘月色》中使用了常用的比喻、擬人等修辞手法,还大胆使用博喻、通感、暗喻等有创意的修辞升级版,如:“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让读者从不同角度想象美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让读者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想象美景;“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暗喻于不着声色间触摸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故都的秋》中“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一句简单的否定式比喻,打动了无数读者。作者即使在破院里早晨静观,也很自然轻松地用语言描摹他眼睛里的、耳朵里的、触觉里的感受,分角度、分感官描摹,却又毫无雕琢之感。
学生们找到这些句子,加以品读揣摩,最终理解了自己语言贫乏的原因,于是开始大胆模仿其文。
第一篇:
大概看了看,这桂树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样地有着其他桂树有的细小的、黄色的花粒,一样地散发着诱人的香甜,还是熟悉的味道,像小女孩口袋里常备的糖,又像舞台上小姑娘露出的甜甜的笑。
——王牧媛
此同学将桂花香从鼻尖抹去,化作嘴巴里的一颗糖,脸上挂着甜美的笑,这一通感的大胆模仿与创新可与朱自清文中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相比了。
第二篇:
早晨吃饭是要跑着去的,周围的景象倒像是一段段幻灯片,从我的眼前放映,脸庞上稍微感受到微弱的风,倒像是一杯淡茶于唇间难以察觉的味道。有时中午正值火热,缕缕金光从窗框射进屋里,摊在桌上,宛如一片明晃晃的金色带条。一个小时过去了,桌上还是一片金色带条,但是它的位置从桌面的一角移到另一角上了,用手搭上去还能感受到阳光和煦,温暖。
——王云飞
这位同学将微风之清不可察比作唇间的一抹淡茶,触觉与味觉的大胆转换,真是让人点赞。段末有关光与影的转移,以及光的温度的触摸,这两个细节能打动所有读者。郁达夫《故都的秋》破院静观一段的“写作指导”功不可没。
第三篇:
这里很好,路面总是很干净,非常干净,每天都有人及时清扫。路过某条小路时,总有一阵馥郁的桂香,我也终能时常与五六点钟的朝霞行个注目礼,偶尔,鼓起的窗帘还会告诉我今天风的形状。
杨树也落叶,但秋是属于梧桐的。它细腻精致的脉络,是十四行的情诗,是有力的心跳,是部短的史诗。它的叶肉在这个凤凰飞过的时令里,羽化成只只粉蝶,随它去了。
——郜春暄
此同学把风的形状比作窗帘,这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一组对叶脉描写的博喻、暗喻更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的“教学”生成。
第四篇:
阳光照耀下的兰草似乎没有什么精神,大概是没睡醒,我也不好打扰,就悄然离开了。转眼就到了小竹林,令我十分惊喜,竹子却与梅不同,傲然挺立着,极有军人风范,腰杆挺得直直的,傲慢自信,仿佛将世界踩在脚下。杨树在操场边静静地站着好像它的女朋友又迟到了似的,伤透了心。
——祝仁豪
此同学能把学校那片安静的杨树林比喻成一男子等待迟到的女友,其中的静谧与些许的落寞流于行间。
二、优秀的散文一定会加入最合乎时机的抒情议论
在写景状物之前或之后来那么一点“小心机”,作者想要营造的气氛便有了,作者想要升华主旨也水到渠成了。
《荷塘月色》开篇便抒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抒情,将自己此时的情绪直接告知读者,我们看到的是开诚布公的朱自清;“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热闹,也爱独处”一句议论,将自己独到的生活审美融入文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易近人的朱自清。
《故都的秋》最后一段的“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领头”,这样如爱情誓言的句子,感人肺腑。
于是,学生开始了“模仿秀”:
当我驻足那棵陌生的梧桐树下,温和的空气中传来阵阵凉意,我不由得裹紧衣衫,坐在沉寂的长凳上,捡起一片落叶,竟发现它仍是青涩的。本应处于最美好的生命时刻,它却早早地结束了仅有一次的生命,看似愚钝的它,实则有着过人的才智。
梧桐虽小,却有报恩之志;桂花虽香,却有自制之力;你我在世,皆是渺茫,但若汇聚,便是万丈星河。
——任梦柯
此学生在描摹景色之后巧妙使用议论和抒情,从自然界的物象变化里获得人生感悟,让读者为之动容。而散文的哲学魅力在此文段中得以体现。
把语文传统名篇上出新意来,形式上的张扬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立足课本,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简练其文,揣摩其义,模仿大家,结合新生活,抒发自身感情情绪。这才是文本学习的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