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 勇 万文静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教育信息化日益深入人心,高校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润滑剂,世界各国纷纷加入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行列当中。因此,深入挖掘美国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经验,探索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优路径,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美国从1996年到2015年已发布了五个教育技术规划 (NETP)。如表1所示。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的颁布最早能追溯到1989年,从1989年至2018年国内颁布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规划助力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具体信息化政策规划如表2所示。
纵观国家政策颁布的时间,我们发现中国在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的时间上落后于美国,说明美国在早期就开始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从政策的主要内容上看,美国NETP从1996年至2015年始终贯穿着提升教师和学生的 ICT 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能力的主线,虽然中国从1989年开始颁布国家政策,但是我们从文件的核心观点中发现中国真正从2012年才逐渐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表1 美国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
表2 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外部武装设备,如今,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完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育信息化准备能力指数
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指出网络准备指数是衡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比各国ICT的数值和排名,能帮助我们察觉出中国在国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具体来看,网络准备指数囊括53项可量化的指标,但依据与教育信息化相关程度,筛选出5项指标,最终量化数据如表3所示。
从五项指标的排名来看,美国在网络带宽和ICT用于基础设施服务两方面的数值和排名远高于中国。在移动网络覆盖率和学校网络通信状况以及政府对ICT的重视度等指标上,中国与美国的排名差距较小。从数值上比较来看,在移动网络覆盖率、ICT用于基础设施服务、学校网络通信状况、政府对ICT的重视度等数值上,中国与美国在数值上几乎接近相等,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宽带的传输速度上,二者的差距显著,中国的网络宽带速度极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3 中、美教育信息化准备能力比较
(2)机/生比和ICT发展指数(ICT Development Index,IDI)
机/生比与ICT发展指数能体现一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兼顾两项指标的大小能帮助我们理清中美在基础设施上的差距,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通过PISA2015校长问卷调查发布的机/生比数据和2017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ICT发展指数以下数据的比较,我们能发现美国的机/生比、ICT发展指数处于领先水平,其数值和排名远高于中国,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机/生与IDI比较
总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初步展开,但发展的潜力较大。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从单机应用、基础软硬件建设发展到向数字化、一体化整合。其次,从生机比的指标来看,美国的机/生是我国的三倍,说明我国在计算机普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最后,通过ICT发展指数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水平远高于中国,这个数据从侧面说明美国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起步较早,依据政策的指导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巨大成就。
数字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2000年至2010年十年时间里,教育部开展了三大项目,2001年中国提出建设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到2008年已建成500所图书馆,其中馆藏总量达到700万余条;2008年,在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指导下,完成了30所高等院校10万余件优质教学标本和特色藏品的基础资源的建设工程;到2010年,全国高校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数量再创历史新高,数量达到3750门。
同样,美国在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上不甘落后,从2001年至2012年采取三步行动计划。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基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开展开放课件运动(Open Courseware,简称OCW)。OCW网站于2003年正式启动,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该平台上自由学习MIT课程。美国的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s平台于2012年相继上线,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习资源,基于商业资本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同时获得了世界知名大学的好评。
从时间轴上看,我们可以得知中美两国从2001年就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两国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基于国情开展了深入探索,且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数字教育资源数量不计其数,但其质量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美国在开展教育信息化初期就意识到了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美国教育部从1997至2010颁布一系列计划,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1997-2010美国信息化教师教学项目规划
2004年我国开始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分别从态度、能力、创新、责任等四维度全面阐释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能力的培养已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因此,探索教育信息化师资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国家在2010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中重点指出通过有效的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队伍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在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当我国在意识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时,美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政策文件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在教师培训方面的标准更加清晰具体化,我国的政策相对较为宽泛,造成我国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发展缓慢。
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看,通过从高校教育信息化政策颁布、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以及信息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等四方面比较,总结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基于中国的国情,我国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以史为鉴,站在新高度部署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规划。201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落地实施。基于顶层设计方案,秉持包容、公平原则,构建从小学到大学全民可学的终身学习体制,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目标。以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起点,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为下一轮2025-203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建议。
基础设施建设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学习者需求多样化,如何为学习者提供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尤为重要。通过以上中美高校信息化建设比较,我国需要不断提高网络带宽,扩大网络覆盖率,提高机/生比,加大力度引进新型教育技术设备,在基础设备的基础上,要鼓励教师积极使用技术促进教学最优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最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投入与绩效水平还未从政策层面进行考核,不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借鉴国外教育信息化评估经验,教育职能部门应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现状,因地制宜的出台涵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评估体系。另外,有效的评估结果利于高校反思自己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反馈机制促进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
教师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桥梁,新时代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新要求,每位教师都需提升信息教学能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使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用好技术工具,携手助力其他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构建良性的合作模式,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我国教师专业能力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