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华,赵玉环,区丽云,曹燕金,关凯棋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早期主要以再通冠状动脉为主,可使心肌重新获得充足的血液灌注,避免梗死范围扩大。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虽然此种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若使用剂量不准确,则会诱发心律失常[1-2]。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指导。本研究旨在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溶栓治疗后的应用效果和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溶栓治疗后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
观察组中:男2 8 例,女22 例;年龄4 0 ~7 8 岁,平均(58.63±2.33)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1~77岁,平均(58.52±2.14)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有可比性。
常规护理(对照组):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对其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和日常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1)心理干预: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负面情绪严重程度,采取安慰、鼓励等方式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叮嘱患者不要过度担心,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治疗,要对医生和护士充满信心。(2)溶栓后护理:溶栓后24 h,协助患者对其进行上肢和下肢按摩,帮助患者翻身,若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则鼓励患者自主翻身、屈伸上下肢。溶栓后48 h,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半卧或坐位,指导患者在床上洗漱、进食,每日三次,每次练习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溶栓后3 d,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在床旁静坐,缓慢站立,每日练习4次,每次时间不超过15分钟。溶栓后5 d,协助患者在病房内活动,活动前,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先指导其起床三步曲:起床前平躺30秒,坐30秒,站30秒,无不适方可行走,帮助患者练习如厕、洗漱。(3)饮食指导:饮食方案的制定以清淡为主,减少脂肪的摄入,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尽量少进食负气、吃含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主食不能过于精细,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苹果、香蕉等食物能促进肠蠕动。
观察指标: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例数/百分率,检验方法为卡方;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检验方法为t。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左室射血分数( ±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n=50) 52.23±2.56 62.23±2.58 19.455 0.000对照组(n=50) 52.24±2.18 56.48±2.37 9.311 0.000 t 0.021 11.606 /P 0.983 0.000 /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0 15.23±1.28对照组 50 20.56±1.74 t/17.447 P/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溶栓是主要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在溶栓治疗后需要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旨在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过程中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经对照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更为突出,体现在患者护理后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住院时间更短。分析原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对其实施综合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体位,并对其日常行为进行指导,持续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可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3-4]。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够让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可以获得家属的支持,患者也可以得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和精神上的鼓励。
综上,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护理中可获得理想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