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昌平
【摘 要】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因方法不当等原因,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受限。通过指向性明确的问题,指引学生尝试打开思路,找到数学学习的窍门,增加学生学科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最终实现教学效果优化。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实施策略
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数学是晦涩难懂的,其中的弯弯绕绕和“变脸”艺术始终无法摸透,相应的,学生若是无法摸透背后隐藏的数学规律,那么就无法灵活运用知识点求出正确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难以实现有效突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挫伤,进入恶性循环。根据这种现状,本人以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为主题进行相关探讨,还望能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引导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导入课堂主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尝试依据教师的指导分析问题,并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当前生本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趋势。要想实现学生能力的持续提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形成有效问题意识,逐步尝试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解《数列》一章时,看到这个标题,学生立刻想到的便是“什么是数列”,由此可导入数列的定义。但是这是高中教师千篇一律的做法,普遍适用但是却毫无新意,若是教师换一种方法,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教师先给出学生几组数:“3,6,9,12,15,18……”“12,10,8,6,4,2”“1,2,1,2,1,2……”规律很简单,但是要与数列套上关系,对没有学过数列的高中生而言就有一定的难度。“有规律的一组数与数列有何关系?”“数列在此充当了什么角色,具有何种意义?”学生提出问题后,自然会去思考数列与之有何关系,从而总结出数列的定义。相对比第一种做法,后者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达到导入课堂主题的效果更好,对后续的深入学习的铺垫效果更好。
二、问题深入剖析,进行变式探究
问题是一步步深入发展的,从而得出概括性更强的结论。教师要引领学生对一般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得出一个新的问题,以前一个问题为基础进行相关探究。新问题于前问题而言即为一个变式,而学生在练习时遇到的题目大多都是需要将结论进行变化,从而获取捷径。得出一个变式,自然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学生的思维也就跟着这些问题一点点深入,慢慢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三、课后习题问题探讨,提高正确率
真正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的途径之一便是做练习题,练习题中有一些较难的问题,需要將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转换,才能够得出正确答案,此时,一部分对数字敏感度差的学生就会束手无策,面对难题不知从何下手。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小组,进行问题的探讨,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理解题目,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师在制订此模式的策略时,要注意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不要盲目使用。在这条探究之路上,教师任重道远,要不懈追求、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