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红薯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2020-09-15 16:27成家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发展模式现状问题

摘要    通过对地处秦巴山区的陕西安康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打造五种模式,构建三大产业链”,推动安康红薯产业化发展,以带动农民增收,实现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红薯产业;现状;问题;发展模式;陕西安康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6-0232-02

Study  on  Development  Mode  of  Sweet  Potato  Industrialization  in  Ankang  City

CHENG Jia-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Planning Center in Ankang City, Ankang Shaanxi 725000)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nkang sweet potato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in Qinba Mou-ntains, and proposed "to create five models and build three major industrial chai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kang sweet potato industrialization, in order to drive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chiev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sweet potato industry; status; problem; development mode; Ankang Shaanxi

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效和财政增收为目标,将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通过各种利益机制和组织形式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1]。经营规模的扩大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后续动力,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核心动力[2]。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1′~110°01′、北纬31°42′~33°49′,总面积23 391 km2,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5 ℃。屬国家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又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面临着加快发展实现人民脱贫致富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

红薯又名红苕、甘薯、甜薯等,为旋花科一年蔓生草本植物。红薯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和氨基酸,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长寿食品”“抗癌食品”。红薯是历代自然灾害年间人们的主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红薯作为健康长寿食品,成为新时代人们健康饮食的新需求,为红薯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由于红薯具有食用、深加工等多种用途,开发前景广阔,对安康红薯进行产业化开发,对于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安康红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历史悠久

安康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全市汉滨、旬阳、岚皋、白河等县(区)的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红薯种植。1959年引进推广河南省的“火坑育苗”,即温床育苗。1960年开始在全市推广垄作窝栽法,比传统“满天星”窝栽法单位面积增产20%以上。20世纪50—80年代,农民种植红薯主要用来解决吃饭问题,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hm2,最高年种植面积达9.67万hm2[3]。

1.2    品种持续优化

近年来,安康市大力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红薯品种。2018年全市示范推广高产高效淀粉红薯3万hm2,平均产量47.16 t/hm2,主要品种有梅营一号、秦薯4号、豫薯868号等。其他品种包括美国9号、蔬菜水果型湘黄一号、营养保健型日本川山紫,丰富了全市红薯品种资源。

1.3    产业化步伐加快

围绕红薯深加工,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粉条、粉皮、粉丝加工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配套基地种植,将育苗、种植、深加工相结合,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红薯产业化发展模式。特别是在环保约束越来越严格、以传统矿产加工为主的工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形成的红薯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成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2    红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小,种植技术落后

全市大面积种植的红薯品种年限长、品质较差、退化现象严重。多数农户用地窖储藏,储藏方法原始,烂薯现象严重。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土地成块状零星分布,土壤条件参差不齐,交通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种植大户少,未形成规模效应。

2.2    利用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农户市场意识淡薄,除将红薯用作饲料喂猪,少量自己食用外,多数由农户自行加工成淀粉,手工制作成粉丝、粉条、粉皮等产品,自产自销,深加工产品少,多层次开发的产品更少,产品加工增值率不高,经济效益低。

2.3    行业不规范,组织化程度低

红薯淀粉产品未形成统一的质量标准,质量监测水平低下,缺少品牌带动,难以进入大市场进行销售。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农户与合作社、农户与加工企业、加工企业与销售市场之间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和竞争关系,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

3    红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根據安康红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依托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提出安康红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打造五种模式,构建三大产业链。

3.1    打造五种模式

3.1.1    家庭循环种养模式。以农户家庭为单元,种植鲜红薯,养殖生猪,配套加工红薯淀粉、手工粉条为经营方式,形成以红薯加工淀粉、淀粉制作粉条、茎叶渣副产品养猪、猪粪生产红薯的循环产业链。这种模式主要针对资源少、劳力缺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的贫困户经营,是当前脱贫攻坚的一项有效产业。由政府提供优质良种、化肥和猪种,围绕育苗、移栽、管理、收获、加工、销售等生产环节,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销售服务。通过红薯和养猪的循环加工,实现户均收入1万~3万元,可以实现当年脱贫摘帽。

3.1.2    家庭农场模式。以家庭专业户为基础,融合科技、金融、信息、农业机械等现代经营理念,在保留原有传统家庭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农业技术管理要素,具有家庭经营、适度规模、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等4个特征。通过建立标准化基地、机械化加工、商品化经营,形成红薯种植、鲜薯贮存、茎叶蔬菜、淀粉加工、残渣养猪到有机肥利用的小农场式闭路循环。

3.1.3    园区加工模式。该模式以县为单位,建立红薯加工专业园区。以园区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红薯加工企业为主体,构建集群化红薯加工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形成上下游配套、副产品综合利用、污染物集中处理的专业园区,实现集约化、集中化、专业化生产。通过园区加工,把一产与二产融合起来,实现生态工业园与现代农业园融合发展,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保障工业持续发展。

3.1.4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该模式以红薯加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以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龙头企业开展红薯生产、加工、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有机联合,以企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生产带动基地和农户发展。在这种模式中,龙头企业是红薯产品专业化生产的主体,农户负责红薯原料供应,处于产业链的初始端,通过基地协议约定,构建企业和农户的产业联盟。

3.1.5    集体经济组织促进模式。该模式以安康大力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实现产、购、销一条龙,农户负责生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加工、销售、经营,形成一村一品。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引领作用,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市场化组织程度,分享加工销售利润,促进红薯产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和市场化发展。

3.2    构建三大产业链

围绕安康红薯生态种植、产品加工、薯渣和茎叶综合利用以及畜禽生态生物转化,形成三大产业链(图1)。

3.2.1    “红薯—养猪—沼气—有机肥—生态种植—红薯”链。以农户家庭为单元开展红薯生态种植,将鲜红薯、红薯茎叶作为生猪饲料,通过生猪养殖实现生物转化,猪粪经过发酵产生沼气,再将其应用于红薯生态种植,形成环境友好型的闭路循环链。

3.2.2    “生态种植—鲜薯—淀粉—残渣—养猪—有机肥—生态种植”链。以村组为单位,在红薯种植基地进行初加工,提取红薯粗淀粉,粉渣、副产品、清洗水等就地利用转化利用,实现无害清洁化生产。

3.2.3    “鲜薯—粗淀粉—精淀粉—膳食纤维—保健品”链。以产业园区为单位,对粗淀粉、茎叶进行精深加工,形成高附加值的生态富硒食品,综合利用加工过程中的残渣生产酒精、食用醋和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的药品、保健品。

4    结语

特色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发展趋势,也是新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脱贫攻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4]。陕西省安康市独特的气候特征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宜红薯种植,而且红薯是当地的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范围广,具备产业化开发的资源基础。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规律[5-6],以“打造五种模式,构建三大产业链”为重点,扩大红薯种植规模,进行系列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7-8],把增加的经济效益留在红薯生产体系内,从而在有限的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中推进红薯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实现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有机融合[9-10]。

5    参考文献

[1] 田秀英.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9(2):133-134.

[2] JAMES RHODES V J.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discussion[J].Amer Jagr Econ,1993(75):1137-1139.

[3] 张忠民,殷兆霞,吕祖顺.安康市红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4,26(5):116-119.

[4] 白贺兰,张继,张东伟,等.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19(12):61-66.

[5] 王小艳.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20(2):102-103.

[6] 陈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J].农业发展,2010(1):22-23.

[7] 袁为洲,刘朝晖,曹秀桃.红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6(2):36-37.

[8] 徐文霞,冉崇江.思南县的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2,29(8):986-987.

[9] 成永平,颜健红.娄底市红薯产业化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J].作物研究,2007,21(4):468-470.

[10] 谷云松,唐红丽,贺才明.耒阳市红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5(6):104-106.

作者简介   成家宁(1984-),男,陕西安康人,硕士,农艺师,从事农业科技工作。

收稿日期   2020-04-13

猜你喜欢
发展模式现状问题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