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有效学习模式构建

2020-09-14 12:06王笑卿闫仙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5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王笑卿 闫仙慧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语言教与学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变化。本文聚焦利用翻转课堂实现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构建了“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有效学习模式,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来检验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有效教学;SPOC;校本课程

[教改项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POC+小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有效学习模式构建”(JY1903212)

[作者简介] 王笑卿(1983—),女,陕西高陵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和学术英语教学理论;闫仙慧(1982—),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5-0325-02     [收稿日期] 2019-10-15

一、引言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已成为教育发展大趋势。这一趋势将传统“以教师和课本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多元化方式。MOOCs作为这种新范式的典型代表,具有传统教学及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MOOC在实践中呈现的“大规模”“开放”等特点也呈现出一些弊端,如课程完成率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策略难以实现等。针对上述问题,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概念被首次提出。这种模式倡导将优质MOOCs资源与班级人数相对较少的课堂面对面教学即“小课堂”有机结合,实现对教学流程的重构与创新。

二、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有效学习模式构建

当前国际翻转课堂相关研究指出,无论技术手段如何变迁,翻转课堂的核心概念在于课堂上学习者与教师高度互动参与的积极学习体验。这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不谋而合。祝智庭(2015)指出大学英语SPOC翻转课堂,包括“SPOC”“小课堂”和“综合应用”三个核心构成部分。Hamdanet(2013)提出了“F-L-I-P”模型,即灵活的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主动学习的文化(learning culture)须与目标明确的内容输入(intentional content)、专业的教师引导相结合(professional educator),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翻转学习”—即高效深度学习打下了基础。基于此,本文提出将“F-L-I-P”四要素作为运行支柱,将学习过程分为“SPOC线上学习”与“小课堂线下学习”两个环节,为大学英语有效学习的发生创设条件与环境。

(一)SPOC线上学习。

包含学习资源推送、在线自主学习、平台交流及在线作业和学习结果数据收集反馈。①学习资源推送。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事先开发、制作,制定各部分知识及技能所占比重,主要针对语言输入模块,辅之以在线答疑、测试等环节,并为学生提供电子学习单。②线上自主学习。分为观看微视频,参与话题讨论,问题导学与自主学习等并解决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初步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此阶段通过加强对SPOC教育教学理念的宣传,营造主动的学习文化。③提交在线作业。通过SPOC站内论坛等平台,学生可以与教師同学探讨自己未解的问题,这个过程使学习者兼具问题提出者、解决者及相互启发者的多重身份。④数据收集。在线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平台管理者第一时间对学习进度、学习者活跃度、课程测试反馈等数据进行整理。学习者对于通过平台学习未能解决的问题或新问题,整理后带至课堂,面对面寻求帮助。

(二)小课堂线下教学。

线下课堂又称“小课堂”,是针对外语课师生、生生交互动性强的特点,聚焦师生利用翻转课堂互动的新型课堂形式。①教师聚焦课堂管理。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角色主要聚焦并解决问题,引导学习者对核心知识进行多维度探讨,提高学习成效。通过观察及总结课堂,教师重新评价及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为完善新的学习方案做准备。②学生学以致用。在“小课堂”中,学习者着力构建语言应用能力。完成多种基于SPOC主题的任务或项目,并为交际提供情境。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团队合作的力量,逐渐建构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

三、“SPOC+小课堂”的大学英语有效学习模式应用

本土化的SPOCs教学让教师回归校园及小型课堂,成为自己教学模式的创新者;也让学生成为深度和有效学习的践行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自2018年秋起,先后有5门课程建设了校级“SPOC”在线资源,来自2016级本科的约300位同学参与其中。以下从四个方面介绍该模式的实施。

(一)教学平台建设。

建设“大学英语拓展课”课程资源平台。主要依托每门课的教学单元,以SPOC微视频形式提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材料。课程学习板块包含了课程基本信息,答疑讨论区,学习笔记,课程作业,在线测试。

(二)教学团队。

通过与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合作,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课程团队,由学科助教团队、学科教师团队、教育理论团队构成。具体构成如下1表所示:

(三)学习模式。

经过两学期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大学英语拓展课体系已初步形成了“1234”SPOC翻转课堂有效学习模式--“1”是由网络技术支持和学生助教联合,实现在平台上对每位学生“一对一”的大数据督学行为;“2”既该模式所强调的两个学习阵地—SPOC线上平台与小课堂线下学习;“3”是三星级教学团队,由教学理论、学科教师和助教团队组成;“4”既是根据有效教学理论中“学习者学习动机”相关概念,针对学习存在问题的学生,根据其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将其细分为四种类型,并提供解决方案,具体内容如下表(表2)所示:

(四)教学反思。

基于SPOCs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突出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校本特色,从语言知识的内化、语言技能的构建及正向情感的获得方面促成有效学习的发生,并在技术和数据的支持下,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量身打造”,使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对教师来讲,回归传统的外语教学“小课堂”,明显改善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教师教学的主要精力,也不再聚焦传统的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简单教授,更多地转变为组织者与探索者。

改革要求师生将更多精力用在了课外而非传统课堂,如何让师生对新的模式保持持久的参与热情与动力,除了在未来继续优化教学模式及学习环境,也应升级学习的评价体系。其次,在新学习模式中,师生除了要处理彼此的关系,还要处理与助教、技术支持者的关系,部分师生为此感到焦虑。

四、小结

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为未来教学改革,促成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带来了新希望,本文即是从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新型大学英语有效学习模式建构出发,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但由于此次教学改革的运行时间短,又囿于参加人数有限,因此未能采取定量研究的方法来检验该模式的实际教学效果,这也是本研究现有的不足之处和未来要开展的方向之一。改革路漫漫,期与同行分享,携手为中国外语教学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若干研究课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

[2]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05-25.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