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关键词:教育理念;红色基因;传承
基金项目:2019年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王广亚教育基金专项,项目批准号:SDGYYB201919
豫籍台湾教育事业家王广亚先生一生耕耘杏坛,回馈桑梓,先后在海峡两岸及东南亚创办了10余所院校,为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办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凝聚了中华民族红色文化基因的精髓,他的理论体系是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
王广亚先生一生致力于办学68载,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历经坎坷,充满了浓厚的教育情怀和家国情怀,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及坚定的理想信念构成了其办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其办学的实践基础。
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对王广亚办学思想的影响。王广亚先生生逢乱世,幼时受私塾教育的启蒙,青年时期四处游学,深受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办学始终坚持以儒治学、以儒治校,可以说,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是王广亚办学思想的理论根基,也是其办学思想的精髓。如王广亚先生在“升达”的治家格言“清早期、扫庭院……”来自于清代乾隆十二年重修的《邱氏家谱》。广亚先生将此立碑刻于校园内,名为治家,实为治校。在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中,“家”赋予了丰富的政治、社会、文化内涵,《礼记·大学》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追求与目标,“齐家”是个人修为到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儒家看来,家风、家教是成就一个人的品质和作为。王广亚先生以治家格言的形式来治校,凝练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
人生阅历对王广亚办学思想的影响。王广亚先生生于1922年生于河南巩义海上桥村,其自幼随父在村中办的私塾中习读,接受传统儒家经典著述教育,随后转入新制学校接受中小学教育。抗战爆发后,不得已背景离乡,在开封、洛阳等地四处游学,一直到1942年河南局势变危被迫中断学业,辗转流亡到重庆,生活举步维艰,经同乡介绍入国民党政府审计处才某得一职位。[1]少时离家的辛酸,河洛一带人文自然文化的浸润,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形成了王广亚早期思想萌芽。
1947年,王广亚先生来到台湾在“审计部”工作,因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视力衰减严重,又加之受领导同事排挤,受当地补习班的启发,考虑到自己多年审计工作积攒的人脉优势,遂萌生换行创业办会计补习班的念头。[2]于是,从1949年开始,年仅27岁的王广亚便开启了长达68年的办学生涯。办学伊始,困难接憧而至,先是房屋租赁,后是购地建校,奔走四方,亲力亲为,终于在1955年成立了初具规模的“桃园育达高职”,这是王广亚办学思想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汇聚了创业的艰辛,靠着“自己的痛苦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坚毅品质铸就了“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办学作风。
有了初步的办学经验,王广亚先生抓管理补漏洞,苦练内功,集思广益,逐渐形成了以“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以“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为行事准则的教工管理制度和学生管理细则,于此,王广亚办学思想进入发展成熟阶段。1990年秋,已近古稀之年的他回到故乡河南,本着“特色办校、从严治学”的办学思路,又先后在郑州和故乡巩义成立了本科院校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与郑州成功财经学院,于此期间形成了以“三心、三严、三特色”为要求的“三三三制”办学特色。
红色基因是基于党的文化自信而产生的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是当代人的行事准则。从教育层面来看,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关系着学子的成长和民族的发展进步。
红色基因。红色基因也称之为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基因,是基于中国特殊国情背景下的先进革命党政文化,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建设时期形成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3]红色文化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红色基因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红色文化的先进基因,是促进中华民族向前发展制度、物质、精神、思想具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因子部分。
红色基因的文化内涵。红色基因是一个抽象的具备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概念,具体通过红色文化来呈现,其文化内涵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红色物质文化专指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物质载体,包括历史文物遗址、博物馆、革命历史遗址遗迹等。红色制度文化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等方面,完备、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红色文化得以传承的根本保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红色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部分,包括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下来的红色革命中的延安精神等,也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时代精神,如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也包括记录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影视及文学传记作品等。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印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教育的发展也起着助推作用。
王广亚先生办教育的一生之所以取得卓越的成就,是源于其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的张力,注入了先进性和开放性的时代精神,与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是高度契合的。
理想信念上的契合。王广亚先生是民办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和开拓者,纵观其一生,不仅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而且受新式教育的熏陶,曾在日本游学获得经济学学位,后获得美国、韩国等高校的名誉博士学位,在个人追求上是不忘初心、踏实奋进的一生,在办学历程上是“止于至善”的一生。“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办学精神及每周必进行的爱国主义升国旗教育,其实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让新时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对国家、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宿感,整合新时代青年的思想价值体系,旨在培育有理想、有修养、有抱负的时代新人。这些与红色基因中的正确价值观念、坚强意志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存在高度契合性,成为了促进王广亚先生教育理念发展的精神文化源泉。
教育环节上的契合。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使命,德育教育是教育实践环节的重中之重。红色基因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注重以人为本,提倡人人平等、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道德准则和全方位的精神文化教育。王广亚先生在办学实践环节上紧跟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之根本任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他认为在德智体美“四育”中德育是最重要的,“德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4]。在教育实践中,他一直践行着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策略,如“三三三制”中的对师生要求的“三守”(守时、守信、守法)、对教师要求的“三心”(关心、爱心、耐心),办学精神中的“礼让整洁”及每年颁发的“淑芳师德奖”等无不彰显出对师生道德品质的重视。另外,在实践环节,王广亚先生充分利用课堂、校园、社会教育渠道,大力开展红色思政教育、劳动教育、校园标语文化教育、感恩教育,全方位地推动着青年一代素质教育的提升。
制度管理上的契合。制度自信是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是红色基因得以传承和发扬的保障。王广亚先生办学实践中十分注重对领导队伍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工作关系重“伦理”、工作成效重“品质”、工作方法重“创新”、工作结果重“绩效”,他以此为行事准则,设计出了完备严谨的校务运行管理机制和管理法则,从人治到法治,奠定了王广亚办学事业的辉煌成就,师生对制度的拥护使得其办学精神及办学理念得以较好地传承與发扬。
综上,王广亚以人为本、德育为大、制度先行的办学思想的成功实践是对红色文化基因的创新发展,其精神是对实事求是红色基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延续。可以说,王广亚先生的办学精神和理念是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形式载体,也是青年人汲取榜样力量,激发不忘初心、复兴中国梦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康若望.王广亚成功之路[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9-11.
[2]王广亚.育达与我[M].台北:育达高职出版,2003:20-22.
[3]王以第.“红色文化”及发生机制[J],理论界,2007(10):168.
[4]王广亚.广亚锦言拾粹[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