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科学学习动机

2020-09-13 22:48陈惠玲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小学科学兴趣

陈惠玲

摘要:现代化教学不再是填鸭式教学,教学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成“我想要学”,将兴趣内化为动机,使学习成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本文就如何激发兴趣,将兴趣内化为学习动机进行讨论研究,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兴趣;学习动机

正文:动机是激励并使行为指向一个目标的力量,动机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只有行为满足“人的未需要”的需要,那么该行为才会显得有趣和吸引。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只要有了学习动力,那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的活动。为了科学学习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内化为学习动机,满足学生内在需要,那么一定能在学习上收获质的成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索教学方法,明确学生学习动机。以下是我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经验反思,从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巧设导入,兴趣驱动学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先导,刚开始有了兴趣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在课题的导入上进行精心的设计,设置轻松愉悦又有悬念的感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个“我想学”,“我想知道”的情绪状态,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外在诱惑的驱动力。

我在粤教版五年级上册《让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执教中,我自制了“小铁环闯关”游戏器。在进入新课前请学生上台“玩”游戏,请其他学生观察游戏过程灯泡的变化。学生在“玩游戏”有特别高的兴趣,而且通过观察了,有很大的疑问“灯泡为什么亮了?,为什么碰到铁环灯泡就亮了?”让学生先猜想,各抒己见,揭开本课的课题,同时留下悬念:“怎么能让灯泡亮起来?”。课前以自制的游戏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科学兴趣,通过游戏产生问题,让学生变成“我想知道”,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2.采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兴趣

学生感知认识事物与现象,是一种主观能动性活动,教学中从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入手,层层深入观察,归纳,学生敏捷真实触摸事物的表象,能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好奇心,科学学习提倡从具体事物本身入手,对具体现象进行观察,借助感觉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化成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转化为抽象、概念的理性认识。将科学知识通过声、光、图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直观感知,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五年级下册《月球》中,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为什么会有月相变化,如何解释月相变化的原理,是本课的难点。抽象的科学概念如果靠口头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这时候我在上课前半个月布置学生每天晚上观察天空中的月亮的变化,并作记录。本课是抽象的宇宙科学知识,为了给学生直观视觉效果,在课上演示月相变化模型,模拟还原宇宙中月相变化过程并加以讲解,学生看到模型演示兴致高涨。适时,我请几个学生上台,围成一个圆圈代表地球,另一个同学在外测代表月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学生亲身体验变化过程,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他们在玩中学,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采用直观教具,使学生更轻松接受新的知识,在直观建构抽象概念,避免知识的生硬和片面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巧设问题,激发思维动机

保持兴趣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而解决问题又是激发内在动机的一种策略。当学生为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他们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便有了兴趣。通过提问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变成“我想知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中,备好一堂课,准备充分的科学问题,并灵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新问题。当然,设置的问题须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且问题能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到难易得当,产生内生的学习动力。

在《制作摆钟》一课的教学中,我先组织孩子观察两个相同摆长,不同摆锤的摆,提问:“这两个摆的速度一样吗?”

学生观察摆锤长短不同,自然回答“不一样,摆锤短的速度快”。

我现场演示,在长摆锤身上加一个磁铁,并摆动,摆锤长的速度明显快。追问:“摆的速度跟什么有关呢?”。

学生:跟摆长长短、摆的重量有关,跟摆的长短无关。

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教学中的交流能促进学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思维,推动学生思考。

4.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被动转为主动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教师应善于营造探究的氛围,将静态、封闭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探究能力。

小学生热爱科学实验,喜欢玩,爱动手时他们的特质,教师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过程,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探究方法,明确探究的目的性,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

我在执教《植物长大了》一课中,抛出问题“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哪一些呢?”,学生大多回答:种子、植株、开花。为了让学生做一个探究学习的主人翁,准备了一些凤仙花种子和花盘,每个小组分几颗种子,以及种植的花盆。另外,我强调种植的目的:仔细观察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三天记录植物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等植物长大了,再回到课堂来上课,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把植物带到课堂,在课堂展开观察、测量植物的成长情况,并分享小组成果。整个课堂很活跃,孩子们热情很高,学习氛围浓厚。

5.以评价促进学习动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更能增強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老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很在乎同学们对自己认知的评价,在学生中开展互相评价活动,正好可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收集各方面的意见,补充和矫正自我意识中的不足和偏颇。

当同学们的正确评价被老师和学生理解接受,就内化为完善自我的意识,并且产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的心理能力。如果自己的科学认知不足时,通过生生之间的评价交流,学生常常会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矫正错误概念,并且找到努力的方向,在交流评价中完善正确的科学概念。

6.成就感激发主动学习动机

“从实验中验证原理,在探究中拓展创新”是科学教育理念。从理念出发,目的是让孩子养成逻辑思维习惯、引导创新能力、构建乐于主动的学习精神。

教师应抓住学生对于实验的探究兴趣,提升一定的创新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意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提供开放的学习氛围,引导鼓励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创新,这时候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创新改进,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

我在执教《神奇的电磁铁》时,安排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何制作一个电磁铁”,“验证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最后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大小有哪些因素”,并分组自主设计实验,学生选择自己猜想的因素进行探究,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期。后来我加深了难度,根据第一课时遇到的难题,电磁铁会发热,用手直接连接断开不方便,有什么方法让实验更方便安全?所以,我安排了第二课时,让学生想办法如何让电路更好的断开和连接呢?并让小组比赛,哪一个小组创新的实验最简便实用。有小组学生根据电路,能够提出在电路中加入开关的创新,还有小组提出将电池装入电池盒,解决用手拿的不方便的问题。当学生提出方案后,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材料,让他们自行组装,整個创新课堂学习氛围很浓,学生沉浸于成就感的喜悦中。

科学课实验是灵魂,在教学中把实验创新作为首要条件,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成功,这样的课堂有成功的喜悦感。

7.学以致用,加强动机教育

科学的本质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能巩固知识,二能验证和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当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价值,所以师要对他们进行学习科学目的教育,发展长远的动机。比如说在《让灯亮起来》学习后,我提出问题:为什么家里的电路中,一个灯泡灭了,其他灯泡还亮着。学生回答“因为家里的电路采用了并联电路,一个灯泡灭了不影响其他灯泡的亮和灭”,从学生回答热情上看到他们用所学知识解决了问题的成就感和喜悦感,从中学生明白学习科学的真正的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须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科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一方面给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期望,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发展学生较为长远的动机,另外,创造一定的探究难度,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创新的成就感,培养他们将被动学习转为“我想学”的主动学习。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小学科学兴趣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