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究

2020-09-13 16:03赵立博莫舒婷
速读·上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数学教学方法

赵立博 莫舒婷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通过思考提出的问题使思维得到锻炼。本课题主要研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进行有效提问的技巧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提问;方法

1 研究背景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不断地“传授”知识给学生,没有提问,甚至没有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情况;有些老师的课堂提问会存在,如随意性大,问题针对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等一些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而适当提问能激发学生高认知水平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研究课堂教学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显得很有必要。

在文中,李兰珍老师认为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是“问题”二字,它既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教师在课前应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地组织教学。她还主张课堂提问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要适时而问而不能泛滥提问,具有创造性、激发性、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文中,曾启强老师强调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实现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重要手段,提问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并从设计问题、实施回答和反馈评价三个环节讲述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我们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对研究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方法进行了探究。

2 研究依据

2.1 “启发式”理论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这里“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发”意为开其意、指导;“排”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则要求老师予以答其词,使其清楚。对教师来讲,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调动起学生的内因的积极性。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也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前苏联的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年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区的过渡状态。“学生在学习上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目前具有的水平,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可以合作、交流、探讨等手段,集体完成这些任务,是对学生潜在水平的挖掘。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学生学习中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现有水平准确预测最近发展区,有利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取得进步,并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学生发展,这个理论对教师教学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依据和背景之下,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目的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进去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因此,下面将重点探讨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方法。

3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方法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行为,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巧妙地使用课堂提问,会使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更好。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提问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下面几点方法:

3.1 趣味性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设计向题时,教师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中,同时使学生从困倦的状态转人积极思考的氛围。“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主体,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案例1:在洪授“圆的周长”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

师: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

生:我用滚动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的是大圆形水池,你能把水池立起来滚动吗?”还有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呢?

生:用绳子绕圆一周,量出绳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这时,师演示:把系着小球的另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用力甩动小球,让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运动的轨迹形成的圆。

师:你能用绳测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学生不难认识到:用滚动法、绳测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局限性的。

师:能不能探讨出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呢?圆周长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观察实验:两个球同时被甩动,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学生欣喜地发现:圆周长的大小与半径有关,圆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有关。

师:圆的周长到底与它的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的探索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层层设疑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趣味無穷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的趣味横生,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思考热情。”[5]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求知的乐园。

3.2 适当性提问

为保证学生能参与到课堂的提问活动中,教师所设置提问的问题要有科学性,要做到“从易到难”,并且难易适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注意层次和广度度。如在例题:“己知椭圆c: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 (x0,y0)是椭圆中的任一点,则PF1+PF2的取值范围为多少?”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如下提问:“椭圆c:的两个焦点为F1,F2,点P(x0,y0)满足0<<1,则PF1+PF2的取值范围为多少?”教师认为,学生知道椭圆上的任意点(x,y)会满足。那么根据学生以往学习圆的知识经验,会知道椭圆内的任意点则会使<1,因

为>0,所以>0,所以椭圆内的任一点P(x0,y0)满足0<<1,这里正是学生理解却容易忽略的一个条件。这样的设问,正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过渡到未知知识的区域,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设问方式,不仅简化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刘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

3.3 目的性提問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手段。提问要达到预期目的,教师必须首先对于所提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总体设计。“脱离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纯粹为了提问而提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6]同时,设问还要抓住教材的关键,于重点和难点处设问,以便集中注意力和精力突出重点和难点。

案例2:为了使学生注意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

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还要限制a≠O,这多麻烦呀,不如把着这个条件去掉吧?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a=0,ax2+bx+c=0就变为bx+c=0中,此时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

师:如果(k-1)x2+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生:k≠1

师:怎样算?

生:这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所以k=1≠0,解出来是k≠1.

教师的提问不是随意的,而是目的明确地一步步提问,把学生逐步地引向“目的地”,使学生清楚地掌握一元二次函数中二次项系数限制条件的目的,完美地完成学习目标。

3.4 启发式提问

教师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下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发散性提问等,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其产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问题中受到启发。

案例3:初三正多边形教学的引入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正多边形么?

生:各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师:那你们学过的菱形是正多边形么?

生:不是,哦,还要各角都相等。

案例4:“整式的加减一合并同类项”授课结束,学生练习:

1.3x2+2x2= 2.3ab2-4ab2= 3.10t-t+t2=

师:请×××同学来说一下你第1题的答案。

生1:是5x2

师:(向全班)对不对?

生:对!

师:下面请××同学来说一下后面两道题的答案。

生2:分别是:-ab2,10t

师:(向全班)第2题的答案对了吗?

生:对了!

师:(向全班)第3题的答案正不正确?

生:不正确!

师: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生:t2+9t

案例5:初一有理数的复习例题:把下列各数进行分类:

-5,7,3.2,,100,10,0.2,-7.8,23,-12

师:(指定学生)请你把上面的数进行分类。

生1:我把-5.,7.8,-12分成一类,7,另一类是3.2,,100,10,和0.2。

师:你是怎么进行分类的,按照什么标准?

生1:我把含有一号的负数归为一类,正数归为一类。

师:很好。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分类方法吗?

生2:我把-5,7,100,10,23,-12分成一类,把3.2,,0.2,-7.8分为一类。

师:你是按照什么进行分类的?

生2:我是根据这些数是不是整数来分类的,-5,7,100,10,23,-12是整数,3.2,,0.2,-7.8是分数,不是整数。

师:嗯,很完整。那么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同学有不一样的吗?

生3:我把含有零的100,10,0.2分为一类,把不含有零的-5,7,3.2,3.2,,-7.8,23,-12分为一类。

师:(微笑着点点头)非常好。

通过上面三个案例,我们发现,在案例3中,教师为让学生正确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设计了这么一个富有启发学生的问题,最终使学生正确掌握正多边形的概念。而案例4中,教师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只是随意性地问“对不对”,“正不正确”等没有启发性的无效问题,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多问一个“为什么”或者是“怎么算的”,解释正确答案的由来,通过学生讲述解题过程和答案的缘由,才能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掌握,并及时纠正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案例5中,学生可能因为刚学习了有理数,对于数的分类第一反应大部分是把数分成正数和负数,如果教师没有继续提示地追问,学生难易抛开正负之分,用其他角度来看数。所以,教师要启发性地提问,才能使学生逐步开阔思维,锻炼思维。

4 总结

为了培养新时代学生,掌握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尤为重要。趣味性提问是必要方法,只有对学习感到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适当性提问是为达到、提问目的的一种“化繁为易”的柔性手段,复杂、难度大的问题只有被简化,解决方法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目的性提问是最直接的手段,把学生一步步引入他们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发现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把学生带到下一个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启发性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提问方式,只有思维得以锻炼和启发,学生才能超越课堂获得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忠丽.新课改下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技巧[J].教育观察,2019,8(30):107-108.

[2]李永明,孔紫薇.乡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提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9):150-151.

[3]黄永乔.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月刊,2013(01):19-20.

[4]张国鑫.农村初级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当代教研论丛,2018(05):58-59.

[5]刘晶.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J].新西部,2017(24):157-158.

[6]杨琳.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赵立博,女,博士,河北邢台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数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团队”(2019jxtd01)。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数学教学方法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