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歌唱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2020-09-12 14:27王萍
黄河之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实践体验歌唱教学形象思维

王萍

摘要:迭尔克罗兹律动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用身体动作表达对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乐句、乐段、情绪的感受与变化,让学生全方位感知音乐。这种直观、感性、强调实践体验、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教学法,非常符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等教育观念。这种用有韵律的身体动作去体验和表现音乐,让学生在动中充分感受与表现音乐作品中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情感内涵等,非常符合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身o特点。因此,将律动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低年段歌唱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律动教学法;实践体验;形象思维;歌唱教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的歌唱是演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音乐表现手段,意识表达感情的良好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歌曲意境,理解歌词内涵,把握音乐特征,以自然地声音、自信地心态、自如的表情和丰富的感情进行歌唱乃是首要任务。”同时,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音乐的实践性和审美性,要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近十几年来,世界三大音乐教学体系相继在我国得到推广和普及,而在“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中,律动教学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达尔克洛兹认为体态律动教学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孩子天生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促进听觉、动觉、思维、情感的协调。同时,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净化精神。”达尔克罗兹律动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用身体动作表达对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乐句、乐段、情绪的感受与变化,让学生全方位感知音乐。这种直观、感性、强调实践体验、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教学法,非常符合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中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体验”等教育观念。这种用有韵律的身体动作去體验和表现音乐,让学生在动中充分感受与表现音乐作品中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情感内涵等,非常符合低年段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身心特点。因此,将律动教学法运用到小学低年段歌唱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歌唱教学的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律动教学法符合当代教育改革和时代要求,近几年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了这些现象:第一、律动教学中,学生更多关注的只是律动的动作,而忽视了律动与音乐的结合,只想着随着歌曲律动的动作是怎么做的,忽视了音乐要素的感知,特别是旋律、节拍、节奏、乐句,上升到基础知识理解时很多学生也不知道歌曲是几拍子的?旋律是怎么进行的?有几个乐句?第二、律动动作形式单一,如果从头到尾都只是拍手、跺脚等形式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兴趣,不想参与音乐活动,导致失去了唱歌的积极性。第三、律动教学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力,但很多时候忽视了歌唱,没有很好的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融合到歌曲表现,导致部分学生喊唱,没有准确唱出歌曲的速度、力度、情感等。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律动教学法在小学低年段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通过仔细学习和研究,总结出律动教学法在低年段歌唱教学中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首先,律动活动中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引导学生将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音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会学生倾听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音乐教学辅助手段,应建立在听觉体验的基础上,才是可行有效的。因此,在低年段的歌唱教学中,我注重将听和动相结合,在听的基础上去律动,以律动带动听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听辨旋律、节奏、节拍、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等音乐要素,进而与音乐产生共鸣,激发想象力,从而向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迈进。比如,在《共产儿童团歌》的教学中,从导入开始,我就让学生昕着音乐律动走进教室,初步感受歌曲。然后昕歌曲看老师示范律动,在学生基本熟悉了歌曲,看懂了随音乐做的体态律动,再加入到律动体验节奏、节拍和乐句的活动中来。再比如,《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是一首摇篮曲,要求用轻柔的声音歌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加入律动动作之前,先调动学生儿时的记忆做一个小宝宝,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歌曲,完全沉醉在音乐中,然后,在变换角色当一个妈妈,随着音乐轻轻做摇宝宝睡觉的动作,感受音乐的情绪、力度、速度、节奏、节拍等。这些教学活动中所开展的律动活动都是建立在昕的基础上的,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也为准确唱好歌打好了基础。

第二、体态律动应与音乐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相符合,并适时将学生的对音乐的感性体验提炼成理性认识。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实现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歌唱的主要目标而服务。在教学中对任何一首歌曲,都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唱就容易得多。在低年级的歌唱教学时,我通常通过会引导学生在音乐中进行身体律动,先易后难,逐个体验和探究音乐的节拍、节奏、乐句、旋律的走向、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歌曲的风格等音乐特征,在感性体验后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理解音乐作品,最后准确地歌唱。比如歌曲《粉刷匠》一课,我设计了大刷、小刷跳舞的动作,大刷跳舞(围着圆圈踏步)体验节拍,小刷跳舞(拍手)体验节奏,大刷小刷同时跳舞(同时拍手和踏步)体验节奏和节拍的关系,大刷子跳舞踏一步时小刷子跳舞拍了两次手,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到拍子和节奏是有关系的;用不同方向的踏步来体验乐句,用不同方位的拍手律动(左右拍手和绕圈拍手)体验乐句的相同和不同。这些律动动作不是简单的动动手脚,而是与音乐的要素相结合,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知了音乐的各要素,为接下来准确唱好歌曲打下了基础。

第三、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律动的素材应贴近儿童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律动动作亦是如此,只有熟悉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会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在《大家来劳动》的歌曲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扫地、拖地、擦窗的动作体验歌曲的节奏和节拍、情绪和情境等,学生显得非常积极,体验到了原来劳动中也有节奏,节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开阔了音乐思维,在音乐中发展了他们的运动觉。在歌曲《小蜻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倾听飞舞的样子,然后用动作模仿,孩子们挥动双臂想象着自己就是一只小蜻蜓,随着音乐的节拍和旋律的高低上下起伏的飞舞着,沉浸在优美的歌声和愉悦的想象中。

第四、体态律动应轻松活泼,简明易懂,有利于儿童准确歌唱。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通过我们的努力,教育模式逐渐多样化起来,体验式教学成了音乐课重要教学模式,课堂也变得活跃起来,但这也很容易让我们的教学走入另一个误区,表面上课堂氛围活跃,花架子很多,所采用的律动动作舞蹈化、复杂化、表演化,超过了学生的能力,脱离了音乐的相关要素,课堂是“活跃”了,但毫无意义。律动动作应该要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并借助这种律动感受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进而有感情的歌唱。在教唱《云》这课时,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歌曲的力度、速度、旋律、节拍、节奏等,以便用符合歌曲情绪的声音唱准歌曲,我只用了一条丝巾,让学生随着音乐做抛丝巾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力度和节拍,接着,带着学生随歌曲自由走动、抛接丝巾,感受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然后用身体有韵律的起伏去感受旋律的高低、情绪的起伏。最后学生真的能够用轻柔的、饱含感情的声音演唱歌唱了。整个活动过程动作简单,但效果确实很明显的。

由此可见,律动教学应建立在学生的音乐听觉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的律动既要生动活泼,又得简明易懂,还要与音乐的各要素相融合,才能让学生在律动中学会思考,感受音乐旋律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情绪的起伏、稳定的节拍、丰富的节奏、乐句的相同与不同等,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达到有感情歌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新课标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2002.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实践体验歌唱教学形象思维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聆听,让生命如花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在歌唱中正确运用气息
浅谈习作课的预习准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