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马向阳下乡记》

2020-09-12 07:08关樱丽
黄河之声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大槐树向阳土豪

摘要现实题材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以农科院助理马向阳下乡担任“第一书记”扶贫济困的故事作为主线,聚焦于精准扶贫中的现实问题,真实生动且带有喜剧性的再现了扶贫路上点点滴滴的动人往事。通过“一颗大槐树”“一份乡愁”“一把金种子”将人民与土地、家乡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剧情主脑贯穿始终,戏剧线索多层交织,剧情矛盾起承跌宕,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层层说明。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唱法与生动准确的舞蹈语言浑然天成,使整部歌剧屡现新意。本文将通过解读该剧的戏剧结构,分析该剧艺术创作手法,为借鉴其宝贵经验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实题材;村魂符号;多重线索叙事;地域风格

“大槐树下好乘凉”一棵大树的长成需要几代人的见证,人们常为大树的奉献注入精神寄思——‘扎根深土,庇护后人。2015年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热播之后,现实题材并具有地方乡土气的表演风格,受到观众们的普遍欢迎。随着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作品展演,由青岛歌舞剧院创作并演出的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于北京天桥剧院上演。“大槐树”所代表着村魂符号,包容并承载着一代代人的寄托于向往。当大幕拉开时,光秃秃的大槐树屹立在舞台左侧,迎面而来“穷途末路”的暗语。中国人常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来说奉献,也常用“吃水不忘挖井人”来讲感恩。在钢筋混凝土铸成城市森林的今天,我们很难在成长中,对某一个建筑或者塑像产生情感。但是村头的大槐树,它的“生命长成”与“人的成长”相伴共生,它是整个村子的情感支撑。此刻,一棵大槐树成功地将我们带人大槐树村的“进行时”中去了……

一、明线与暗线交织诉说故事

(1)剧中一条明线贯穿全剧——‘钱的线索。村里的村主任李云芳因土地流转被骗子骗走了钱,制造了她与乡亲们的前期矛盾,二者间产生了无法穿越的隔阂。乡亲们原本期盼着将要上任的第一书记为村庄带来新收益,没想到盼来的却是土生土长在大槐树村的“自家孩子”——马向阳。“钱”是乡亲们最期盼的现实利益,这个利益最激烈、最接地气。“一分钱难倒一个英雄汉”,没钱就等于要命。于是在“钱”线索中就引发出了多项矛盾,例如,评判是否让李云芳继续担任村主任;因为没“钱”养家而选择自杀的妇女;看见了土豪刘玉彬而丧失立场的刘世荣。甚至连唱词中都唱到:“钱,啊钱,和谁都有缘,快乐(它)不间断,幸福哎,一串串。”可见其现实意义。

(2)从剧中的一条暗线“种子”与“土地”中——察村民们态度地变化。马向阳出场亮相时就向观众交代,“咱村有富硒地,富硒地里长黄金。”但这一线索并没有在剧情一开始时就展开描写。一开始时,剧情矛盾集中解决“钱”与乡亲们的矛盾,“土地与种子”虽在其中进行暗线穿插,却画龙点睛。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刘世荣作为顽固“老农”的代表,暗地里偷偷试种马向阳的种子,并赞不绝口。从这里我们能看出刘世荣作为庄稼人,内心深处具有着庄稼人自觉热爱土地与粮食的淳朴耿直。接下来,通过马向阳与李云芳的努力,使村里的各项收入得到了提高,乡亲们逐渐地认可了马向阳。旅游团引进了乡村,土特产输送到了城里。在“砍大槐树”事件中,马向阳誓死保卫大槐树,竞感动了刘世荣,使他认清是非,矛盾获得破解。马向阳的种子不仅种进了刘世荣家的农田里,更是种进了乡亲们的心里。

(3)剧中的另一条暗线是“大槐树”——大槐树村的精神支撑。在剧中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树,“树”作为乡村典型的符号象征,代表着青山就是金山的隐性含义。在剧情的开始,乡亲们对“土豪”的态度,表现出来急功近利。为了钱,人是不是就可以丧失自己的立场呢?这个思考在开始时埋下伏笔,这一伏笔对准的是让刘世荣要怎么“看清自己、认清是非、找到立场”。土豪刘玉彬假借来探亲之名,小恩小惠讨好乡亲们,买通刘世荣。心里却盘算着挪走大槐树,搬去城里自家院子。有趣的是,刘世荣一开始也是反对的,但是收下土豪刘玉彬的钱以后,立场与态度就变了,刘世荣竟然在刘玉彬挪树时,主动说服乡亲们并提出“每人都得利”的条件。此刻整部剧的矛盾走向高潮——引发出即是“金钱与精神”立场的矛盾。最终在马向阳与李云芳的抗争中,土豪刘玉彬博起众怒,在辩驳中刘世荣终于明白了自身立场,再穷也不能丢了大槐树村的“魂”(精神)。

二、多重矛盾关系的发展并进

马向阳在整部剧当中要处理协调三种关系,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他初回大槐树村,面对的不仅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难题,还要帮助被骗的乡亲们寻回三十万;劝和协调李云芳辞职;化解自身与民众间落实工作的难题,以及解决刘世荣顽固的思想问题。(2)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向阳要协调“小家”与“大家”之间的矛盾关系。用原本结婚的30万当作土地流转被骗金发放给乡亲们,却被未婚妻小曼发现,产生了在事理上与情理上的双重矛盾,马向阳在处理这种复杂地矛盾过程中,观众的道德天秤会倾向何方?在现实中,也不乏有平凡的基层工作者,拥有牺牲“小我”而成全“大家”的道德情操。双重矛盾的产生引发观众思考。(3)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向阳力保大槐树,誓死都不许土豪刘玉彬挖走大槐树。不仅仅是他恪守着:“国家规定,三百年以上的古树,不许随意挪动。”更是要保护大槐树村的“魂”,保护人民群众的一草一木,不被私人占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諧共生发展。在以上三种的矛盾关系的并进中,戏剧主题逐渐升华,使观众从个体矛盾(小家)——群体矛盾(大家卜一人与自然的矛盾中感受到马向阳对乡亲们的真情实意,在重重困难中,不畏艰难,始终坚持理想信念的崇高品格。

三、回归乡土回到人民

歌剧以“歌”的形式讲故事,说情感。在整场演出中,“山东特色”的运用,山东话、土特产、风俗等元素使剧情生动有趣。(1)生活化的语言。例如“趁早卷铺盖,滚蛋!”、“不见兔子不撒鹰!”、“炕都没焐热,就走?”风趣、生动并且带有本土风格的表演,不但独具特色,而且体现出区域性的文化自信。(2)土特产勾起思乡情。老祖奶在鼓励灰心的马向阳时多次说到“大槐树”与“支前煎饼”;李云芳被骗的钱追回来时,她激动地邀请马向阳去她家吃煎饼卷大葱。在整部歌剧中,“支前煎饼”、“大槐树”、“槐花”等家乡符号,映射出的是一种思乡情怀,更是为家乡明天而努力的斗志。(3)山东秧歌与山东地区的小戏在剧中呈现。秩歌扭得俏,唱同衔接妙,演员夸张而真挚的表演独具韵味。

我认为这部戏真实、生动而且极具现实题材的意义。马向阳书记作为千千万万个为了祖国富强,而奋斗在扶贫攻坚前线同志们的代表,在面对脱贫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时,马向阳书记表现出的爱与奉献,令人感动。扶贫人如何建立起乡亲们的自信,扶贫路上使乡亲们自觉脱贫还要靠自己,攻坚战不仅仅是需要政府的帮扶,更重要的是靠乡亲们自己的双手。因此,扶贫不仅仅是扶乡亲们物质生活生产上的“贫”,还有精神上的“贫”。大槐树村挽留大槐树,是对乡亲们在精神文化底线上的试探,更是唤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从为了“钱”而轻生的妇女到捍卫大槐树的战士,不仅仅是新农村物质生活富足的转变,更是乡亲们在精神上自信自强的展现,“大槐树下好乘凉”马向阳书记用对乡亲们的爱,点亮了我们的心。

参考文献

[1]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德).汉堡剧评[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约翰·霍华德·劳逊.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3]新藤兼人.电影剧本的结构[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 84.

[4]瑞托米尔斯基,柴可夫斯基的舞剧[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3.

[5]吴修.实用美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关樱丽,女,研究生学历,西北师范大学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西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

猜你喜欢
大槐树向阳土豪
新年话“福”
字海拾“贝”
大槐树
门前的大槐树
Sunny Side Up 向阳而生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红向阳
故乡的大槐树
土豪是这样炫富滴
土豪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