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作为工学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除了专业能力上的硬实力培养,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以及与时俱进的意识培养也极为重要。电子技术是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许多产品与技术的革新不过是短短数月的时间,作为本专业学生需时刻保持对科技发展的关注以及技术发展的敏锐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小课题”调研活动,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题调研;课程小课题;综合能力
一、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职业类院校的地位逐渐提升。在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而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社会产业升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技术型人才紧缺促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朝向培养全面、全能的应用型人才发展。其中,针对某一专业或者专业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全面完善的“课程小课题”调研活动对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 课题调研活动在高职院校中的现况
对于课题调研活动,普遍存在并且实施到位的主要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群体,课题调研是高层次学历进行科研调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高职学生,对比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能力上有很大欠缺和不足。目前高职院校中常见的课题调研活动一般以学校层面的竞赛以及比赛活动为主来开展。通过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学生由固定的老师带队,并且针对赛事内容有统一的培训和集训学习。而针对学院中每一个学生,由学生自主规划、自主开展,老师仅仅做引导层面的课题调研活动则相对较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一)经费层面
针对每一个学生开展的课题调研活动,对于学校的经费支出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压力,可行性不大。并且学生能力有高有低,学校大投入后容易造成部分资源浪费。
(二)学生能力层面
学生个体能力差异较大,整体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态度相对消极,许多学生对于目前学习的专业不了解也不感兴趣,很难在学生群体中将高层次的课题调研的活动普遍化。
(三)师资层面
大多数学校没有足够的专业课教师来跟进每一位同学的调研活动。专业课程教师平时承担的教学及科研等任务也无法支撑教师进行多个学生的课题调研指导。
(四)方案制定层面
大部分职业类院校针对课题调研活动,没有完整或者完善的可实施方案以及文件的指导和制定。不同专业针对的课题调研活动的具体方案应有所不同,在制定方案时,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来分类制定。
三、 电子专业“课程小课题”调研活动的特点
“课程小课题”就是针对具体专业、具体课程知识点来进行的研究范围较小、研究深度较浅的调研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高学生不断学习的意识,包括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演讲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等。因为是针对某一课程的调研,因此调研的时间以学期为周期展开,周期短,易开展。并且专业课程之间实际上是具有联结效应的。比如,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大一学习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后,大二学习的传感器、嵌入式等专业核心课程都是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为基础进行的。因此,针对不同年级的同学,教师或者教研室可以有意识地将每个学期的“课程小课题”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有深度的课题研究。
本文所介绍的“课程小课题”主要针对电子专业课程,尤其是电子专业核心课程。将专业核心课程某些知识点与目前已有的技术或者设备相联系,这些技术和设备主要是目前电子或者IT产业最顶尖的科技和产品,除了让学生能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不断接触新技术新事物,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新技术追随科技进步的意识。依照学生个人感兴趣的技术或者产品,以小组的形式自主完成学习调研。“课程小课题”相对于传统的竞赛比赛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选题时效性高
“课程小课题”依照学生所处学期当下社会科学背景,由授课教师或专业教研室选取最流行、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电子产品等来作为课题,结合学期课程来进行定向的学习和研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取符合选题条件的自己感兴趣的其他课题。因此即使是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级参与到的“课程小课题”也可以是不同的内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研究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哪一个课题,都具有较高的时效性,都能达到增强学生与时俱进的意识以及了解专业相关领域发展前沿的目的。
(二)开展难度低
“课程小课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去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新兴产业和技术,因此对于学生调研的深度没有过高的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整个调研活动。对与教师而言,授课教师只需要对学生小组开展活动的整体时间节点和课题调研活动的大致方向做引导,不需要全程的辅导和实时跟进,只需要在固定时间节点对学生的调研成果进行检查即可。对于学校而言,学生开展“课程小课题”不需要过多经费的投入,各种产品和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甚至线下各种体验实体店来去了解和学习。至于方案制定方面,由于针对的是某一专业如电子专业的某一课程,那么方案的制定可以通过授课教师或者教研室内部讨论即可成型。
(三)培养能力全
学生完成“课程小课题”的整个流程,首先需要小组分工合作,那么小组电眼活动如何顺利开展将对小组成员、小组组长的协调配合能力起很大的鍛炼作用。其次,小组调查的课题全部都是现下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普遍认识较弱,相对来说资料也比较匮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挖掘可用资料、如何整合有用材料、如何读懂和理解材料也将会是学生们面临的考验和挑战,这对于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也会是提升的一大助力。最后,每一个时间节点的进度或成果展示,需要学生们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能面对大众勇敢表达展示自我成果等软实力。整个流程下来,学生们的能力提升是全面的,这也符合目前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诉求。
(四)调研兴趣大
学生选择的课题,虽然都基于专业课程的研究,但是具体研究和探讨的内容却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来去选择。比如,同样是研究传感器技术,男生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天堂switch游戏机、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来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女生则会选择苏宁魔镜、百度智能语音助手等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些产品都包含传感器技术,学生们通过调研学习都可以学习到不同种类传感器的应用和原理等知识。对比单纯从课本上讲解理论,以这种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产品调研来作为切入点进行扩展学习所获得的学习成效无疑是更优的。
四、 学生开展“课程小课题”活动的具体措施
针对电子专业某些专业课程,在学生已经有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开学第一堂课由授课教师发布“课程小课题”调研任务。发布的任务以及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如下内容:
1. 公布“课程小课题”开展具体的时间节点,如:小课题开题报告、调研框架公开演示、课题成果公开演示等。将详细的时间节点提前告知学生,并且提前一周做出提醒,从而规范课题流程并增加学生们的时间意识;
2. 发放小组成员以及成员分工收集表格,课题发布一周内提交。小组成员的总体个数由授课教师按照课题难度来进行统一规定,具体参与人员则按照自愿原则,由学生自行组队,便于后续小组工作的开展和组内成员的协作。小组成员的分工通过一周时间讨论制定,明确每一位学生在课题调研中的作用,避免出现一人包干或者不劳而获的情况;
3. 对于初次参与“课程小课题”活动的同学,详细讲解课题实施的方法、调研的方向、小组合作分工的建议、资料查找的渠道等。虽然“课程小课题”以学生自主调研为主要形式展开,但是教师前期的引导和指导也必不可少。学生对于课题调研刚开始总是陌生的、无从下手的,那么教师在最开始引导学生进入调研正轨将对后续活动的开展至关重要,否则容易让学生遇到困难产生退缩以及降低课题研究的兴趣等问题;
4. 公布最终成果所要达到的要求、演示的途径和流程以及成果评比的形式等。针对不同年级、是否初次接触课题调研的同学,“课程小课题”的成果要求应该有所区别。对于初次接触课题调研的低年级同学,成果的要求可以是对于产品或者技术的理解以及与课程相关知识点的分析等,对于论文甚至产品应用扩展等难度较高的成果形式,则适用于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高年级同学;
5. 公布奖励措施,包括具体的评分细则和奖励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除了教师的引导,还需要适当的激励措施。因此,在开始“课程小课题”前明确对学生们的奖励措施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对于课题调研最终的成果,在班级内或者年级内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完成课题调研起到积极作用。
五、 “课程小课题”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小课题”的完成,需要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小组成员和谐共处的团队合作能力、能有效整合资源挖掘信息的信息获取能力、流利演讲展示小组成果的表达能力以及紧跟时代和社会步伐,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意识。
(二)激发教师的科研灵感
教师的科研来源主要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领域内的科研成果,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方面的成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程小课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施解决的办法等都能为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上提供不错的素材。另外少部分学生通过多个学期的积累以及各学期课题联结后所产生的成果达到科研的起步标准时,教师可以适时加入,促进整个项目的深入调研。
(三)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探索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引导者、示范者、组织者。
六、 结束语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在2019年进入新的转型期以及雙高计划的出台,使得高职院校必须打开校门,全面对接产业,对接需求。因此,保持高职学生对于所处产业链的信息敏感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不断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对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大考验。在此大环境下,专业课程教学从小范围的“课程小课题”入手,逐渐扩大范围,从专业领域扩展到非专业领域,将学生逐步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维度人才。
参考文献:
[1]詹原.高职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及意义[J].高教高职研究,2011(7):234-235.
[2]田红燕.高职院校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意义探析: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求知导刊,2016(9):51.
[3]张静.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9):176.
[4]李雯霞.高职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4):88-89.
[5]胡小龙.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将科研融入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8.
[6]冀玉敏.河北省独立学院学生参与科研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刘琪,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