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群体对周围人群家庭观念的影响

2020-09-10 09:55张甜
看世界·学术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丁克社会网络

张甜

摘要:丁克,这一名称源于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写词DINK,直译即“双收入,无子女”,通常指代的是长期存在未生育、无子女事实的家庭。在现代语境下持有丁克取向的单身人群也属于丁克一族。丁克虽然是一个舶来词汇,但对我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社会分析的角度探讨我国丁克群体对其周围人群家庭观念的影响。

关键词:丁克;家庭观念;社会网络

“丁克”一词源于英文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首字母缩写,译为“双收入,无子女”,本意是指那些不生育子女的家庭,在现代语境下,它的涵义更加丰富,不再单一指代已婚家庭,也包含了有丁克意向的个体,具体而言,“丁克”意为“不生育人群”,既包括主动选择不生育的人群,也包括被动选择不生育的人群。丁克群体作为一个网络,身处其中的每个节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联系,每个丁克族成员都在影响着与他相近的节点。同时,丁克群体这张网络也在日益扩张,越来越多的人被丁克群体所影响,改变了自己的家庭观念,选择了进入这张网络,成为其中的一个新节点。要想充分了解丁克群体对其周围人群家庭观念的影响,需要我们抽丝剥茧,被影响的个体放入整个丁克群体的网络中考察,才能完整地解释他。

传统的社会学分析中,关于丁克群体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 生养孩子的成本太高。现代社会,养育子女早已不是让孩子吃口饭去野蛮生长就能满足条件的,还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努力为孩子打造更优越的成长环境。

2.婚育观念的变迁。现代的年轻人已经对婚姻产生了更多的思考,传统的婚姻观念已经不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了,部分人不在把生育作为家庭任务的一部分。

3.传统家庭生育动机的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逐步发展起来,机器逐渐代替人力,体力劳动的价值比例逐渐下降,传统小农经济已成过往,人们意识到生育与家庭经济生产的联系日益减弱,不再把孩子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4.外来文化的影响。丁克一词本来就是舶来词汇,属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主动选择丁克被年轻人视作了一种潮流和流行元素。

5.惧怕孩子成为离婚的羁绊。有些伴侣在结婚后并没有把婚姻作为生活的全部,婚姻被他们视为一种生活体验。但是,如果有了孩子,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无疑会加深伴侣双方的羁绊,成为一种负担。

6.城市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在过去,“养儿防老”是人們的信条。受限于生产力水平,人老了就需要孩子的照顾。但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丁克,不再把孩子作为老年生活的保障。这一点,在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地方越明显,例如北欧国家。[1]

以上六点只是丁克群体出现的宏观原因,在我们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选择丁克的人具有更充分的理由。接下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来对丁克群体产生的原因以及丁克群体对周围人群家庭观念的影响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丁克的女性比例远远超出男性比例,“通过不生育来保留更多的可支配时间,用来发展自我”是绝大多数丁克族选择丁克的原因。由此可以推断出,现代女性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而不是把自己与家庭、孩子捆绑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看出,选择丁克的人中,25岁以下年轻人的比重远超过其他年龄段的人,但在“放弃丁克的原因中”,只有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人选择了自己将会坚定丁克的意向,这说明,这些现阶段选择丁克的年轻人,大部分是有可能回归到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的。这部分人基本上都是有生育意愿的,只是出于种种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暂时选择了丁克。

那么,丁克群体对他周围人群的家庭观念的影响又体现在哪里呢?数据显示,身边有丁克群体的成员比例与自身是丁克族的成员比例非常相近,这两者之间是否有什么关联呢?被调查者身边的丁克族基本上都是与自己亲密度一般的普通同学或同事,但即使亲密度一般,这些人依旧对普通社会成员的家庭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超过百分之五十六的人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或直接成为坚定的丁克族成员。这说明丁克效应的效力是很强的。“丁克”一词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对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来说,丁克群体是一个标新立异的群体,这些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更容易受到影响,从而转变想法,投入到丁克群体中。这也表明丁克网络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网络结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牢固,丁克群体中,成员之间的联系也并不是那么紧密,他们彼此之间依旧是相对独立的个体。

前面提到了,有丁克意向但并不坚定的丁克成员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普通家庭的成员,但即使回归了普通家庭,也不代表他们的家庭观念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家庭观念一致。这些人被成为“白丁”,意为“白白丁克了一回”。这些白丁对子女选择丁克的包容度更大,绝大部分白丁都能理解子女想要丁克的心态,并且选择了尊重子女的意愿。这说明丁克成员自身的家庭观念可以延续下去,从而影响到下一代人的家庭观念。

除此之外,近半数选择丁克族选择接受另一半也是丁克族,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人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对方的丁克意愿。这说明在婚姻中,夫妻双方的家庭观念需要具有一致性。而在选择丁克的原因中,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占比最大的原因都是“通过不生育来保留更多的可支配时间,用来发展自我”,其次是“认为自己无力承担作为父母的责任(对教育、保护、照料与陪伴具有极高的标准)”,这表明选择丁克的人彼此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他们的家庭观念是互相影响的,即:对自己要求高,对孩子的成长环境要求也高。与其说他们的观念与传统的家庭观念背道而驰,不如说他们是在丰富和发展家庭观念,因为他们的本愿并不是不生育,而是优生优育,让孩子有更好的先天条件,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他们的丁克意向虽然在短期内是他们对生育无感,但更多的人认为自己将来会在合适的时机下放弃丁克,回归传统家庭。笔者认为,这种观念远比为了生育而生育要成熟的多,同时具有利己性和利他性,这种观念的产生使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小结:由此可以看出,丁克群体对其周围人群的家庭观念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很大一部分人身边有丁克群体时,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一部分人的家庭观念会产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会成为丁克一族。这就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同质性”(Homophily),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时,在一部分人加入丁克群体后,也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放弃丁克,丁克群体这张社会网络是处在一个动态发展变化的状态中的,每个节点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直变化的。在分析完丁克群体的成因后,我们很难分辨到底是丁克群体影响了周围人群的家庭观念,还是周围人群的家庭观念导致了丁克群体的产生,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无法被直接观测的,因为他们彼此之间在相互影响,促进了整个网络的发展变化。丁克并不是洪水猛兽,我们需要以更客观和更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丁克群体,认识到丁克群体对周围人群家庭观念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丁克群体本身,更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伦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许珂.丁克家庭的成因及社会功能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19-122.

[2]周裕东.丁克人群及其家庭的界定与分类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9(02):12-17.

猜你喜欢
丁克社会网络
臭臭蛋,收缩蛋
有趣的“影子戏”
中国“面子”文化情境下领导政治技能对团队领导社会网络的作用机制研究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路径的研究
我们所期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