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的教学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足够的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来认识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结合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完善,实现地理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将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本文拟探索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路径,以期推动教学的升级与创新。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变革,高中地理主要由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部分构成,其知识体系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要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点,就要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与生活、自然进行有机结合,与学生一起去观察、体验与感悟,探究生活与地理之间的联系,发现地理的奥秘,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丰富自身的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要,未来的教育将不再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记忆为主了,而转变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教育的主体也由老师转变为学生,若是一味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无法实现提升,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违背教育改革的初衷,无法实现既有目标。因此,进行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地理教学生活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行各业的繁荣都需要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作支撑,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而地理作为一门包容的学科,融入了多方面多类别的知识点,是一张庞大的知识网,蕴含着极大的价值,其知识内容与生活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若脱离生活化教学,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为今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现狀
(一)生活化教学理念不足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高中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而展开,教师往往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他们一味的向学生传输知识,讲一些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再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成绩,一切都为最后的成绩而服务,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得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去学习,接受知识,使地理这门学科丧失了原有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使得原本具有趣味性的地理学课变得枯燥乏味,缺少生活化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失,最终使得学习效率底下。
(二)生活化教学资源不足
如今的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且都是围绕着高考而设置,其枯燥乏味的知识体系与内容再加上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阻碍了生活化教学的进程。此外基于生活化视角而开展的实践内容不足,实践课程是对理论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不仅能增强学科的趣味性,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加深理解,但如今的高中地理课堂大幅压缩相应课程,甚至以纯理论内容为主,如此一来使得地理学科的开放性与灵活性得不到体现,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大打折扣。此外,在进行难点的讲授时,无法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缺乏一定的教学资源,比如相应的技术与更好的方式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三)生活化教学效果不佳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一些教师会采用生活化教学,但从最终效果来看,其结果和预期差距较大,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完善,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导致生活化教学与理论知识内容相脱节,这就使得教学过程过于生硬,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消化。另一方面,教师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视角,在课堂中还是扮演着主要角色,一人接管课堂开展教学,本质上还是没有转变传统的观念,教师的过分参与使得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只能跟随老师的步伐开展学习,学生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少了思想的碰撞,生活化教学也就无法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优化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对策
(一)转变固有观念,重视生活化教学
各教学主体要转变固有教学观念,重视教学生活化,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不以分数来论高低,教师要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比重,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丰富课堂内容,发挥地理学科的灵活性与生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要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以小组教学,分组讨论的方式推进教学,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进行知识的理解。学生要融入生活化教学,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能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家长要转变过去的传统观念,不应只看重孩子的分数,要从多方面进行评判,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将生活中的知识与规律和孩子进行讲解与讨论,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二)丰富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要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改变过去以纯理论为主的教材内容,将生活实际与理论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比如,在进行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教学时,教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外进行观察与实验,观察并记录太阳的位置,画出示意图,还可以观察影子的变化,长短方向的变化,进行太阳高度角的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加深学生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
此外教师在进行抽象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直观地展示,例如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的形成,时区的划分,时间如何计算以及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等等。还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自然现象的模拟,相比于文字内容,能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
(三)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往往还没有深入地理解,这时就需要结合身边的案例来进行阐释,比如学习了季风气候的形成和特点之后,可以分析我国的不同地区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来印证理论,再比如学习了区位的知识后,可以对本地的企业进行分析,结合多种因素从不同视角来分析区位优势与劣势来加深理解。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生活化教学要与理论内容有联系,不能生搬硬套将理论知识强行生活化,避免产生理论与实际过分脱节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的现象,此外,生活化教学不应脱离生活实际而过于浮夸,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发挥地理学科的灵活性与包容以优化教学效果。
结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综合多种学科知识的地理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融入生活化教学,丰富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打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开展生活化教学,要规避可能发生的问题,积累教学经验,为地理学科的教育改革助力。
参考文献
[1]庞猛.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9,(01):145-146.
[2]路建强.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1.
[3]苟伟峰.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104-105.
[4]张保江.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学周刊,2018,(25):123-124.
[5]李楠楠.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5):349-350.
作者简介:朱小色,性别:女,江苏省泰州市;1977年出生,学历:本科 ,现职称:中学一级;单位:姜堰区娄庄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