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地理教学方法

2020-09-10 07:22孙成利
高考·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河流案例区域

孙成利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中提到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1]。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考虑,笔者通过建立区域地理学习模型、比较不同区域、迁移运用所学案例等方法开展区域地理教学。学生在建模、比较和迁移学习区域地理中训练综合思维,提升区域认知,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一、建模-训练综合思维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2]。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需要人们用综合思维去分析问题,包括时空综合,自然和人文要素综合。地理学包含这些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那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上述问题可以简化为:“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影响如何?”本文以这些问题为基点,建立区域地理学习的模型,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如表1)。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首先,出示不同尺度的区域地图并详细解读。一幅图往往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如何将这些内容解读出来是一种能力。学习一个新的专题时,出示案例中提到的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区域地图,引导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其次,提供区域地理不同专题的学习“模型”,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3]。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一课为例,“危害”中除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本区的危害,还分析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的影响。“原因”中综合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例,综合运用三大类措施。该模型体现了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和地方的综合,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建模”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每个专题的核心内容,使得看似零散的内容组织化、条理化、结构化,提纲挈领。便于学生“举一反三”。

二、比较—加强区域认知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稿)》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学生能够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形成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的能力”[4]。

比较不同的区域,既是学习区域地理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一种方法。通过相同专题不同地区的比较,不同专题相似内容的比较等等,在比较中区分,在比较中融合。在比较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中,以地图为依托,根据需要,累积叠加相关内容。下面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专题为例加以介绍,首先,根据地图中字母所在的位置,判读不同自然区的名称。其次,根据要求填写表格。

设问1:同样分布于河谷地带的种植业,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原因有何不同?

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河谷地带,水源较充足;青藏高寒区的河谷地带,热量较充足。

设问2:同样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原因是否相同?

答:不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因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青藏高寒区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能力弱。

设问3:同样是“热量不足”,青藏高寒区和东北地区原因是否一样?

答:不一样。青藏高寒区是因为海拔高;东北地区是因为纬度高。

多角度比较,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突出因果关系,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迁移-渗透人地协调观

区域地理的学习,并非是学习某一具体案例,而是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类如何在开发区域的同时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树立人地协调观,协调好人地关系,使资源可持续利用。例如,如何开发一个区域的矿产资源,如何治理一个区域的生态问题,如何综合开发某一流域等等,使学生能夠运用案例中习得的方法和思路,分析与之相似的其他区域。“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5]。

以2011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一道综合题为例,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内容。图4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曾迅速缩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 _加剧,入湖泥沙多。

(2)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东北部地区河流开发在和方面更具优势。

(3)请从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分析,图示西南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发展。

解析:图示中的河流不是教材中学的任何一条具体的河流,面对全新的流域地形图,第一步,分析该区域地形特点,判断河流的流向、河流的上游和中下游。由图可知,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所以图示区域西南为河流上游,东北为河流的中下游。第二步,类比长江流域综合开发的案例,河流上游河段可以开发水能资源、旅游资源;中下游河段可以开发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功能,据此解答第2小题。第3小题,流域综合整治包括开发优势和治理问题(见表1的模型)。图示,西南地区为河流的上游,类比长江上游综合开发的案例,上游地区开发方向是开发水能资源、发展立体农业、旅游业、林业;面临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因此,需要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此题,能否迁移运用“流域综合开发—以长江为例”的思路和方法很重要,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该题也为区域地理的教学指引了方向,即从关注具体的案例和知识,转向关注综合分析问题的核心能力以及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参考文献

[1] [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猜你喜欢
河流案例区域
样板案例
分割区域
河流的走向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擦桌子
河流
区域发展篇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当河流遇见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