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清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探究空间组织模式和数学里的各个数量关系,此一阶段要将数据的数量关系、空间几何推理和运算等处理好,能够充分利用数学模型形象直观地展开数学教学。数学课程纷繁复杂,因此组建起高效教学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不开,展开信息化教学也是高效课堂组建的一大途径。本文探究的就是高中数學信息化教学的高效课堂组建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对于大众生活带来许多改变,也为大众工作和学习供应诸多便利,此外也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新机遇和新挑战。比如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所以,高中数学教学里,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转变当前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形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对于信息化教学可以从下述几点切入,打造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起高效课堂。
一、建立信息化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特点有抽象、理论性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的束缚,在知识学习和接受上的能力有阻碍。既有数学基础不好,而在数学学习中倍感课堂内容复杂,无法有效学习和理解的学生,也有对于学习产生抵触、厌学等情绪的学生。所以,具体课堂上,教师需要遵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采用信息化技术合理设计。
比如在高中数学必修教学知识《随机事件的概率》里,教师能够选择以大家熟悉的十二生肖转盘游戏进行。利用这一游戏化形式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如此能够创设出适当教学情境,助力数学知识教学。具体步骤:第一步,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放送糖画有关的视频内容,而后对学生积极介绍此一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糖画既是糖也是画,既能够吃又可以看。整个糖画制作中,运用糖画转盘。利用糖画的生肖转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充分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后,教师对学生适当引导,让其在网络上转动转盘,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游戏。将整个转盘游戏的转动次数、指向的生肖等详细记录下来,观察每组需要多久才能够转到龙。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利用有趣的内容推进学生主动观察和记录、总结,从而合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让各个学生对于概率的概念、计算方式等直观获悉和了解。利用这种形式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起来,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在内容上的了解。整个信息化大环境下,行之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组建起对应的课堂教学情境,打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组建起高效数学课堂。
作为教师需要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打造良好学习氛围,以合理、恰当的教学设计展开数学教学,实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调动。
二、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整个高中数学教学里,运用信息化技术展开教学方式有效,可以让教学在内容上变得直观且具体化,助力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内容,从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在具体数学教学里,教师可以有效融合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地对数学知识内容予以分析和探究,让数学问题能够得到切实有效解答。
比如在讲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时,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掌握椭圆的定义,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和等于常数2a(2a>|F1F2|)的点的轨迹形成椭圆。借助信息技术还原了椭圆的定义的生成过程,让定义更鲜活、更深刻。如此能够加深学生对椭圆的定义理解。又比如探究过一点P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有多少条?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①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与双曲线有几个公共点?②过点P的双曲线的切线有几条?最开始,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自主空间,先让学生尝试就点P在不同位置时可做几条切线及几条平行渐近线的直线,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层层递进。但在实际画图过程中学生仍会感到有困难,这时教师借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当点P在双曲线上时,可做3条直线;当点P在右图的横线或竖线区域时可做4条直线;当点P在右图的斜线区域时可做2条直线;当点P在渐近线上(原点除外)可做2条直线;当点P在原点时可做0条直线;由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多媒体在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欣赏到的椭圆、双曲线的优美,同时对其几何特性也有了清晰的认识,长此以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信息化技术符合时代潮流,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效果显著。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采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分析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运用信息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整个高中数学知识在内容上较为抽象,学生会在学习和理解的时候感到一定的困难。在具体高中数学教学里,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改进教学内容,让其更为生动和直观,如此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教学内容得理解和掌握,有效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其学习上的主动性等被有效带动,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高中数学教学必修内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先明确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柱、锥、台和球等在结构上的特性,同时可以获悉和灵活运用相应的特性。之前的数学课堂总是采取粉笔+黑板展开教学,在知识直观性上的不够明确,因此学生较难对几何体的具体空间形态等有所了解和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就能够积极向学生呈现出对应的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可以详尽的对几何体展开观察,了解其特征,从而对有关的知识内容合理掌握。如棱柱的相关概念中,两个相互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其余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叫做侧棱,侧面和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在对棱锥、棱台、圆柱以及圆台等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将三棱柱分成三个体积相等的三棱锥的体积,多媒体形式演示可以更为直观和易懂,要求学生对此观察并加深理解,在多媒体上直接呈现出拆分为三块的三棱锥,从而直观的由学生的眼睛传递到学生的大脑,从而在脑海中让学生形成关于三棱锥的体积认知,更加深有关几何体的立体印象,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能够根据掌握的棱柱知识展开分析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总结,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对于高中数学知识,很多抽象内容教学。教师可以积极采取信息化技术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如此才能够利用技术助力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几何知识。从而提升学生整体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组建起高效数学课堂。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高中数学教学迎接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作为高中教学面对要求和挑战,顺势即时展开了诸多改革。而在新课标之下,信息化教学时代早已来到,作为高中教师需要主动推进信息化教学形式,让原本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具化,由此助力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运用此一活跃教学平台也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渐培养起来,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组建,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雨清,吴立宝,郭衎.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的进展与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3):13-18.
[2]李鸿艳.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运用[J].中学数学,2020(11):74-75.
[3]郑淑静.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20(17):57-58.
[4]郑淑静.运用信息技术助推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0):103-104.
[5]杨会涛.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及反思——以“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高中版),2020(04):5-8.
[6]杨作德.引入科技活力,构造高效课堂——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