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探索

2020-09-10 07:22张萍
高考·下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导学案有效性

张萍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欢迎。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案”这一载体,引导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导学案;有效性

导学案是教师在结合学情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而编制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引。汉中市龙岗学校自2008年建校以来,不断探索优化“导学案”教学模式,本文以该校教学实践为例,从现状出发,分析其优缺点,以提出优化策略。

一、该校高中政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导学案质量不高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我收集到了来自学生对政治科目导学案的意见和建议:①部分导学案集中于基础知识,缺乏概括和梳理,对构建知识体系意义不大;②部分知识抽象化,难以理解;③过多重视理论展示,轻视对实际问题分析的示例;④部分学案编制时缺乏教材知识的延伸,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⑤习题设置过多,导致导学案成为“习题集”。

(二)导学案使用方式不当

在导学案的使用方式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①完成导学案的时间和听讲时间冲突,二者无法兼顾,导致课堂抓不住重点,听课效率打折;②导学案的使用和老师的讲课脱节,老师讲解的重难点和导学案所示不一致;③课前预习环节占用过多课余时间,加大学习负担。

(三)部分导学案设计缺乏梯度

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方面本就存在差异,导学案编制和使用却是全年级统一,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部分题目过于简单,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但对于学困生来说,部分题目难度太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从而产生学习的挫败感。

(四)偏重应试,问题设置缺乏引导性

“部分教师对“问题”和“习题”概念理解不透彻,导致教师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将“知识问题化”误解为“知识习题化”。”从而导致了导学案设计学生眼中的“习题集”,失去了导学案原本丰富的内涵,从而无法发挥导学案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观念转变不到位

在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指挥棒”下,为了达到考试要求掌握的知识目标,部分老师在导学案中加入了大量的习题,使得学生的预习任务繁重,从而逐渐开始厌倦导学案。因此,教师应该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一堂高效的课除了达到知识目标之外,还需要培养或提高学生的能力,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也承担着一定的德育功能。

(二)集体备课模式有待改进

我校政治组采取的是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在具体分工方面,主要表现为一个年级由一位老师或多位老师轮流编制导学案,印发以供全年级使用。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基础的差异。并且,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授课风格,导学案的统一使用不仅不适合分层的学情,也不利于展示授课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三)部分导学案编制脱离学情

根据学生在调查问卷中的反馈,部分导学案的内容偏难或偏简单,且结构单一,缺乏针对性。因此,应该针对不同授课类型编制不同类型的导学案,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满足不同课型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导学案的认可度和利用效率。

(四)教学资源陈旧、匮乏

根据访谈,部分政治教师编制导学案的素材来源于网络下载和教辅资料相结合,有的甚至直接沿用往届使用过的旧导学案,以至于学生接触到的政治导学案上的案例、材料很陈旧,从而无法引起学生对政治导学案的重视。因此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和更新政治导学案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导学案本身的价值和作用。

四、关于优化高中政治课堂“导学案”教學模式的对策

(一)结合学情,精编导学案,突显个性化课堂

为了提高导学案的质量,有必要完善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们通过集体协商,充分结合学情,从各个角度解读教材,从而编制高质量、个性化的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不同课型、具体的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阶段编制导学案。

(二)开发教学资源,丰富导学案内容

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需要教师耐心研读教材,在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刻解读的基础之上,对教材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和整合,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学习资料。

(三)促进评价方式和主体的多元化。

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评价的主体不应局限于老师,而是可以通过自评、他评和师评来实现。在自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检测”环节自评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合作探究环节,可以实现组内成员之间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在师生互动环节,也可以实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提高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体现课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结语:“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当前微观教学领域改革的重要创新,但教师所面临的学生群体是多样化的,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迷信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作为一名在一线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来说,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向实践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保持鲜活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蔡周.高中政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J],载于《考试周刊》,2016年,第13期。

[2]方旭.巧用导学案提高有效性[J],载于《教艺切磋》,2015年,第5期。

[3]高峰.导学案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4]万惠敏.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黄冈H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导学案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