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铸造了这把钥匙呢
是谁铸造了这把锃亮的钥匙呢
穿云破雾直插云天
它轻轻地旋转了一下
西藏的门就开了
赵思运:在意象关系中擦亮“比喻”
在语文课本上,我们最早学习的修辞就是比喻,这是最易使用也最簡单的修辞手法。因为简单易用,人们往往忽视了它的表现力;由于没有表现力的比喻手法的惯性使用或过度使用,导致有的诗人提出“拒绝比喻”“拒绝隐喻”的说法,主张清理在语词身上赋予的过多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因此,比喻也就成了低级写作手法的代名词。在这个意义上讲,能够把比喻手法用好,难度可想而知。我推荐谢克强的《青藏铁路》,正是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我们对比喻的诗艺价值的认知。
青藏铁路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如何处理好这个重要题材,需要很强的诗艺技巧。谢克强将它比喻为“钥匙”,一把锃亮的钥匙,置于“穿云破雾直插云天”的阔大背景下,奇崛夺目。如果单从“钥匙”这个喻体来看,则显得过于狭小,只有置于“穿云破雾直插云天”的背景下,这个比喻才能够成立。这就是谢克强的高明之处。也即是说,比喻不仅仅是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比喻关系”需要放在一个“意象关系”之中,才能辐射出诗的意蕴。尤其重要的是,谢克强设置的“意象关系”是动态的,这一枚“钥匙”“它轻轻地旋转了一下/西藏的门就开了”!从“青藏铁路”到“钥匙”再到“西藏的门”,由实到虚,由写实到写意,由比喻升华到象征,构成了一个富有内在逻辑动力关系的意象系统,在这一意象系统中,意境不断翻新,内在的意蕴也得以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那就是:这把“钥匙”开启了西藏与世界的现实对话与文化对话。
开篇连续两个问句,以高强度语境开始,有力地表达了诗人面对青藏铁路这一雄奇物象唤起的强烈感受,同时,又有效激活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亦是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