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锡毅
摘要:高中历史教材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大板块开展教学,涵盖了国际、国内历史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利用好教材上的史料和插图,适时进行知识点的延伸,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和时事新闻,培育学生自己的历史理念,辩证分析历史、解释历史事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6-173
引言
高中历史教师要把核心素养贯彻在每一个教育环节,把教材和时政新闻等与历史史料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史料和历史解释能力,加快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育
补充多种史料,加深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构建历史解释的关键,多元史料的收集有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有限,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须根据教学内容补充史料,以求论从史出、多元互证,加深学生对历史事物的理解。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补充原始档案、统计数据、年鉴、书信、典籍、日记等文字史料或碑刻、文物、遗物、契约等实物史料或录影带、照片、影像专辑、光盘等音像史料。史料的补充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而且能带领学生走进当时历史的时空中,亲身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诚然,史料的选取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有针对性、逻辑性和趣味性,这需要教师在辨别、理解、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添加史料,概括史料的主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教师可适当添加有关陶器、瓷器、青铜器、冶炼厂、铁器等有关实物和图片史料;也可补充反映我国古代造纸业发展状况以及手工业产品远销亚、欧、非许多国家的文字史料;还可添加《诗经》《孔雀东南飞》和《陌上桑》等诗词史料中一些关于蚕桑生产和丝织业发展的历史情景,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制陶业、冶金业、丝织业发展水平和特征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二、依据唯物史观,提升解释活力
为了全面、客观地探究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我们须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渗透于教学内容中,教会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能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假说真伪,形成科学的解释,提升解释活力。
三、融入历史名人事迹,弘扬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涌现了很多可敬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民族独立、保家卫国奉献了一切,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都闪烁着家国情怀。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例如,在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这一课时,可以结合“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舍弃小家扎根罗布泊荒漠,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隐姓埋名28年。邓稼先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钻心科研、一心报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因为核试验辐射罹患癌症以后,在病房内依然坚持指导我国核事业,这种为祖国利益放弃自己的忘我精神,更为值得每一个高中生学习。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扎根稻田,一次次提升水稻产量,不仅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更是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年逾九旬的袁隆平院士每天坚持下地做科研、钻研水稻种植技术,生活艰苦朴素,却利用自己的积蓄设立科研基金、资助大学生,展现了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关注。这些时代楷模的身上都展现了爱国、奉献精神,这是当代高中生最为欠缺的精神品质,时代楷模身上吃苦耐劳、心怀家国的可贵品质可以陶冶高中生情操,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唯物史观培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键是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提问方式上进行更丰富的设计,传统上教师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提问的形式,这样学生不会感兴趣,还会感到学习压力,实际上即使是针对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采用多种提问方式,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这样的提问也不会显得那么单一枯燥。生活化的问题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為是他们比较熟悉的话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将历史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历史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身边事情融合到一起,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并且有助于对学生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提高教学有效性。例如在岳麓版高中历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时,在分析新中国以来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科技成就的时候,要结合到国家的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变化,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让学生们认识到正是由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才促使人民生活得到各方面的逐步改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进步,从而强化对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重要价值。
结束语
培养高中生的历史解释素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补充多种史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呈现多元历史解释和观点,通过巧妙设设问,让学生明白如何区分史实和史论,探究历史解释差异的原因;运用推理方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探索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提升高中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参考文献
[1]侯桂红.落实历史解释素养的三个基本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19(06):153-159+130.
[2]丁方媛.高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师范大学,2018.
[3]黄玉娇.基于“历史解释”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