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创作表现研究

2020-09-10 07:22:44王庆福
摄影与摄像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

王庆福

摘 要:信息化技术促进了摄影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终端手机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便携的摄影设备。通过手机摄影来创作出一个新型的艺术制作手法,是全媒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对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发展进行阐述,对手机摄影的艺术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创作表现策略,并进行研究。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摄影创作

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在全媒体时代环境下,新媒体技术逐渐和艺术创作相互融合,手机成为摄影创作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手机摄影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并且可以为人们的摄影创作提供便捷的操作,让摄影艺术创作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

1 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发展

全媒体时代环境下,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融合,促进了手机摄影的发展。手机作为智能移动终端,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操作体验,而且可以作为摄影创作的表现手法[1]。通过手机摄影,把摄影视频、图像和文字通过手机媒体技术表现出来,手机媒体技术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摄影的一种新兴的传播表现手法,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对摄影的需要,如今手机摄影已经成为手机技术中必备的一项功能。手机摄影技术把光学防抖、摄影对焦以及光圈技术都融合在一起,而且手机里面可以根据用户自己的需要安装图形影像编辑器,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手机摄影的个性化需求。作为全球有名的图片分享网站,Flicker每年都会对年内的摄影作品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形成数据报告。在其2019年的数据统计中,手机摄影上传的照片占上传照片的70%以上,比2018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手机摄影已经成为摄影创作的主要工具。Flicker在2019年的摄影器材使用报告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

2 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艺术特点

2.1 手机摄影语言特点

手机摄影的构图和语言特点与其他的摄影比较类似,手机摄影具有实时的特点,可以把拍摄好的照片经过手机图形编辑器编辑完成之后,上传到摄影网站或者论坛等,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摄影图像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摄影都是通过相机使用胶卷来进行摄影,拍摄的照片要经过传统的化学处理才可以成像,整个照片的冲洗过程非常繁琐。在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通过科学技术对图像进行成像,而且可以在电子图片中进行查看,并采用打印机输出。手机和摄影的结合,把图片的传播过程简化了,而且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把手机摄影的图片传输到网站的各大平台[2]。照片不再是纸质的,而是实现了照片的数字化。手机作为摄影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携的有利条件,手机和摄影功能的融合,为人们摄影提供了便携条件,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用手机对喜欢的景物进行拍摄。人们可以把美好的瞬间拍摄记录下来,手机可能不会像专业相机一样具有高质量的拍摄功能,但是人们无论什么时候在身边都可以出现手机的影子。图2是作者在沙滩散步的时候发现的美好的瞬间景象,正好看到三个小女孩在玩耍,遍顺手在枯木的方向拍下了这幅作品。

2.2 手机摄影的形式特点

摄影是光和影相互结合的艺术,手机摄影拍出的图片也是通过光和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手机摄影可以针对多种光线进行拍摄,在逆光下也可以完成作品拍摄,手机可以在屏幕中对焦点进行选取来测定光源,这种方法类似在相机中的测光方法[3]。在逆光中手机可以根据图像的明暗通过多点位平均测光的方式进行拍摄。作者使用iPhone11对逆光场景进行拍摄,拍摄图片直接进行RAW格式转换并对图片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最后生成HDR图片,这样图片的还原度提高了,清晰度增加了,而且对图片进行了自然色彩的还原,如图3所示。

3 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手机摄影影响泛滥

摄影是人们的一种艺术表现,也是人们生活中的娱乐,已经成为了大众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全媒体时代智能手机媒介的应用,手机摄影作品创作越来越多,已经在摄影创作中泛滥成灾。手机摄影通过简单的表现手法实现影像的拍摄过程,虽然丰富了摄影创作,但是也存在随意的问题,这是造成影像泛滥的重要原因。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画面通过手机进行拍摄,疯狂的捕捉影像,有太多的随意性,这就导致手机摄影作品模糊不清,失去了摄影作品的真正表现力。网络媒体平台对图片管控不力,造成摄影图片的质量很难把握,低质量的摄影作品越来越多[4]。

3.2 存在非法手机影像事件

网络上手机影像的传播很难保护公众的隐私权,我国的互联网手机用户已经达到13亿,如此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体给用户的影像隐私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手机摄影可以实时发布自己的摄影作品, 并以自己的感受来对图片进行编辑,摄影图片个人色彩浓厚,有些摄影作品不能反映原来图像的真实性。有些手机摄影作品发布到网络平台后,会引起不一样的舆论情况,有些隐私问题都通过网络摄影作品曝光,人们还可能对网络摄影图片反应的情况进行无限的放大,这样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4 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的创作表现策略研究

4.1 提高摄影艺术的正确认识

艺术是满足人们对文化归属需要的统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手机摄影为人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但是艺术创作并不是完全取决于摄影创作的器材设备。艺术是满足人们自我展示的基本需要,是艺术家表达自我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通过艺术创作的表现来对艺术家的需求进行表达,也可以表达大众对艺术的需要。手机摄影创作简单,可以更好的体现出大众对艺术和文化的基本需求。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摄影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需求,因此要对摄影艺术进行正确的认识,提高人们对手机摄影创作作品的正确理解,才能够让手机摄影更好地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持续的发展[5]。

4.2 构建网络监管体系

在全媒体时代,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手机摄影作品网络监管体系,对网络平台上手机摄影创作的作品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网络监管要求网络平台要对手机摄影作品进行筛选,构建信息库对手机摄影作品进行实时监管。网络平台要建立责任人制度,专人负责手机摄影图片监管,尤其在大数据的海量数据信息时代,要实时对网络平台的非法摄影图片进行及时清理,保护网络摄影平台的安全。手机摄影爱好者要具有一定的道德标准,要对自己的摄影作品负责,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在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创作的作品无处不在,构建网络摄影平台的监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5 总结

在全媒体时代的环境下,手机作为简单的艺术创作工具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满足大众对艺术创作的表现需求,因此对网络平台中手机摄影作品的监管变得非常重要。全媒体时代手机摄影创作表现研究,对手机摄影艺术创作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雪萍.从“真实”到“超真实”鲍德里亚超美学思想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04):44-45.

[2]张一天,张辉.数码时代影响下的当代摄影艺术研究[J].艺术科技,2017(2):253-277.

[3]向卫东,张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摄影手机和手机摄影[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2(5):60-64.

[4]高建国.自媒体时代”全民摄影”的表现形态与社会控制[J].中州学刊,2014(11):173-176.

[5]郭晓真.全媒体时代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及提升策略分析[J].视听,2019(01):151-153.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现代情报(2016年12期)2017-01-16 02:51:03
全媒体时代早间电视新闻栏目的困境与突围
声屏世界(2016年11期)2017-01-10 15:21:43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7:57:39
浅谈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面临的新挑战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法治类新闻报道的新出路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析
今传媒(2016年4期)2016-05-16 0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