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政课堂教学中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2020-09-10 16:53吴焕瑜
高考·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 要: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将“八个相统一”贯穿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培养全过程,巧借情景素材,挖掘课本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公共参与之情,丰富公共参与之知,提升公共参与之能。

关键词:核心素养;公共参与;课堂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将公共参与作为要素之一,对培育高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出了明确要求。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却存在只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忽略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倾向,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相悖,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中的案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建议。

一、坚持把“八个相统一”贯穿于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全过程

公共参与素养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和能力。中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而这三者作为观念必须落实到公共参与的行动上,并在公共参与中形成、升华。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重视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把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政治学科的联系,拓展学科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共参与意识、学会正确的公共参与方法,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进入课堂,通过课堂观察生活,融入社会,关心国家发展,提高公共参与能力,应成为当下一线教师必须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

二、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构成

有序的公共参与是一个成熟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师必须以思想政治课为载体,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并逐步提高公共参与能力,从而使学生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笔者认为要达到上述目的,思政课教学实践起码包含以下三个基本构成:

(一)巧借情景素材,激发公共参与之情。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政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场景,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如准备“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如何承载和领略民族精神?”课题,可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发动学生参观闽台缘博物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采访市杰出企业家,上网查找中国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工程、伟大科技成果等;或浏览校园网、参观学校校史陈列馆,收集一位优秀校友资料等。从课前到课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契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公共参与”的培养目标。

(二)挖掘课本资源,丰富公共参与之知。思想政治课程的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是课程资源。同时,注重从乡土资源、校内文化资源中汲取优秀养分。如在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环节,可从“民族脊梁”入手,借助“电子书包”,分享课前探究实践成果,让学生更直观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三)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公共参与之能。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整合,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实践活动。如在“彰显民族精神”环节,可借助“电子书包”,汇集成语、诗句、典故,展示伟大工程、重大科技成果和泉州侨捐材料,组织课堂抢答和练习引向深入,提炼“爱国主义是传承民族精神首要之义”,落脚到“行动爱国、理性爱国”。或从本土文化出发,由“百年五中”引出不同时代、不同领域五中人的不同精神追求,并组织“辩一辩”活动,落脚到“我的责任我担当”,引导学生如何爱国。

从上述教学实践构成中可以看出,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一要引导学生正视社会现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只有美好。学生在进行资料收集、社会调查的时候,也看到了很多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格格不入的东西。对这些问题,教师不能忽视和回避,而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问题讲明白、讲清楚,引导学生增强公共参与的责任意识。

二要注重发挥教师作用。收集资料、课堂模拟和建言献策的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书本和教室给不了的。但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和范围是受限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和权衡各种因素的影响,既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又给学生充分的保障,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评价认可,激发学生公共参与热情。

三要注意拓展延伸。如利用教材中每单元的“综合探究”,推动学生拓展延伸公共参与的范围和方式;除模拟公共参与现场外,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社会公共事务。通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学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实现公共参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及述评,新华网,2019.

[3]曾海娟.培养公共参与,贯彻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

作者简介:吴焕瑜,泉州市第五中学,362300,1977年出生,女,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的行动研究》(立項批准号:QG1352-050)方向

猜你喜欢
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公共参与:科学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根本出路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